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使命,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济南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上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当前济南市城镇化增速滞缓、集约发展水平低、小城镇建设较弱、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通过建设城乡资源统筹利用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机制、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制等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将为有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六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利用基于Yaahp软件的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12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最终得到了12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名并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11—2021年的数据,以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选择消费水平、公共服务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水平相对中东部地区较低,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消费水平、公共服务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对共同富裕起到了间接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继续加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缩小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小城镇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而在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主要的资源,不能实现土地的重新配置,小城镇建设便无法开展,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发展更是无法实现。对此,本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土地规划的利用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笔者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在日后的土地规划利用方面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广东省东莞和中山两市共56个专业镇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专业镇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业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会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并且专业镇的生存期越长,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城镇化水平提高效果越大。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广东省东莞和中山两市共56个专业镇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专业镇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业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会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并且专业镇的生存期越长,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城镇化水平提高效果越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在总结一些国内外"精明增长"理论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精明增长"的背景和内涵,阐述了城市"精明增长"的研究现状,从"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策略[1]4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构建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法对其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以此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之一。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因此,运用综合手段合理解决土地从哪里来,城市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坚持土地集约利用,这是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在这一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规划调控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亚锋  吕昌河  周玉  杨瑞 《资源科学》2016,38(7):1266-1274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环节。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下,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及非城镇化型两大类;针对非城镇化型,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综合影响力,并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规定,将其划分为内部改造型、原地优化型及迁村并点型;根据不同整治类型,采用模式法构建相应的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宜城市小河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预计到2020年小河镇通过整治可释放潜力117.83hm2。本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要求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年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15个城市的各项数据,定量评价了它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位居第一。通过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对上海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深水区,国家陆续出台"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两个战略新引擎",推进经济发展模式向"调结构、转方向"转变,转型升级也到了一个关键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也对新型产业工人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开展以培养优秀产业工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推进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期间土地可持续利用这一目标,以大庆市为例,评价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期间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为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提供参考对策,促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振兴东北”以来区域城镇化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但区域城镇化仍面临动力不足,城市群经济实力弱,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乡村城镇化落后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区域城镇化形势、条件和任务,本文探讨了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对策,包括优化城市群结构,提升中心城市的国际服务功能;继续加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大力促进乡村城镇化;探索农垦区、林区和沿边地区的特色城镇化途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构建区域城镇化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城市的载体,城市规划实质上就是通过空间发展方式与时序的安排,来实现空间战略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齐齐哈尔市的城市空间扩展及功能的完善提高一直受到"功能性"的限制,工业用地比重较大,且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城市土地的综合开发强度低。空间的理性增长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将是齐齐哈尔市未来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通过齐齐哈尔市建设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评判,根据精明增长的理念,提出了齐齐哈尔市建设用地空间精明增长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特征,本文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1个县(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水平总体评价结果由2006年的"临界可持续性"等级(II)提升至2010年的"可持续性较好"等级(III)。但在空间差异上,2010年与2006年相比,处于土地利用不可持续阶段的县(市)完全消失,处于可持续利用阶段的由1个增加至5个。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状况,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然而,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面临服务业发展滞后、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探索加快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道路,有助于实现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村镇规划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城乡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基础信息准确与否对规划质量至关重要。针对我国村镇规划中存在的信息源分散、尺度不一、数据现势性差、获取与更新效率低、更新周期长、更新成本高、规划不科学、难以有效保护基本农田和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等诸多问题,河南理工大学郭增长教授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J05A14-2)”、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092300410283)”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进行了多年攻关,研制出成本低、效率高、适于村镇规划使用的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技术及软件系统,为提升规划科学性和调控作用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测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和探析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区域经济引领作用,意义重大。研究联合体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带动区域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为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视角。选取2014-2019年我国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涵括产业结构水平、创新驱动水平、数智赋能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四个维度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寻找其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均水平为0.470,处于中等水平;水平最高的深圳与最低的乌昌石之间的差为0.545,差距较大;东部示范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南方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均水平为0.519远高于北方的0.3932,南北方差距明显。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表明:示范区研发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研发创新通过知识发现和技术创造带动示范区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人才支撑能力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提升人才存量进而引发“知识外溢”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能力与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搭建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牵引能力对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示范区通过吸引资源要素聚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开放合作能力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整体而言开放合作跟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不大。鉴于此,示范区应搭建完善的研发创新环境、打造致力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研发平台、构建研发人才体系、探索差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