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自带属性与旅游产生互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缺少对我国不同旅游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研究的系统梳理。根据旅游发展的时间脉络,将此类研究划分为"萌芽-保护-利用-协调"四个阶段。研究发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丰富,理论研究趋势与实践相契合,但定性研究远远大于定量研究。同时,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辽西高跷秧歌"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入手,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了设想,对适合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高校作为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载体,其合理有效的开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入,使大众的关注焦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不仅给后世遗留下众多璀璨夺目的文物古迹,更拥有着丰富而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凸显了"非遗"保护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等相关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参考办法。  相似文献   

4.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问题,明确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公共品属性认识还不够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品属性要求政府在对其保护中给予政策规范和财力支持。湖北南曲作为一种典型的具有公共品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供给不足。和南曲一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绕不开市场机制"无形的手"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组织中的作用,同时也必须通过政府"有形的手"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在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建立起系统的保护与开发机制,普查工作持续进行,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发现,以"文化遗产日"及大型会展活动为载体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理论研究向纵深拓展;然而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原有生存环境今非昔比,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保护与开发意识淡漠,传承人的依然缺乏,点面结合不够,宣传不力。为此,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高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的保护与开发意识,保障传承人物质文化生活尊严,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与开发机制,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休闲广场,理清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进而为实现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其特征与价值、问题与保护及开发三方面对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研究存在研究关注点不均匀、研究成果不够多元化、研究事项不够深入等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忻州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传习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传承人在减少,而且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基于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针对性地从保护规划、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保护对策,从而为深入、科学地开展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流传于山西临汾地区浮山县的架子鼓为研究对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对"架子鼓"的历史源流、生存现状与发展、新时期面临的困境、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思考,以期对"架子鼓"的研究,保护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名词已愈来愈被人们所熟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正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应遵循"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等原则,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作为文化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传承时间短,传承范围窄,传承内容浅,传播形式陈旧等四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利用院系活动长期有效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校园传媒多角度多层次广泛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研究基地深入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新的传媒手段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无形性、流动性、民族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冲击.旅游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与破坏,另一方面如果利用得当.它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措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十大类.可谓是种类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确给安徽省带来了一定的旅游收入,使得许多游客了解了安徽的地域特色.但是旅游开发也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措施不力.开发困难、开发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处理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发展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通过立法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立法确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完善数据库的建设,通过设立基金的形式以解决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对于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用知识产权模式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众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充分肯定大众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发挥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以辽宁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个案,重点阐述大众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双向性极强的事情。以现实中典型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为线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进而针对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期待能够对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文主要以贵州省镇宁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手段及取得的成就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镇宁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类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的和谐共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挖掘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流动性、活态性、民族性等特点,旅游开发很容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和破坏。目前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就存在过度开发、碎片式开发、孤立式开发等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完善建立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监督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规划”、“重视人这一核心载体的保护和提高”等一系列对策,尽快挺高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等三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旅游行业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元素,对于游客和旅游市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