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信息人格已严重影响到现实人格。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从其人格权、财产权以及个人信息权中寻找到相应的法理基础。个人信息所体现的人格权是一般人格权,而不是特殊人格权。个人信息权是一种人格权与财产权相融合的新型权利,其包括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使用权与收益权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宜采取类型化的思考方式把握二者之关系定位。针对侵犯个体私益的个人信息侵权行为,除倚靠侵权法救济外,还可以适用包括人格权请求权、禁令请求权等在内的人格权编规范。然大规模的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已损害社会公益,这使个人信息保护突破其私权属性,呈现出社会和公共属性。保护模式也从“人格权请求权+侵权请求权”的私益保护演变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私益诉讼”协同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起诉条件宜以“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取代“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并提升检察机关的起诉资格顺位,以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救济的通畅性。通过扩大适格被告范围,落实举证责任倒置、惩罚性赔偿等具体配套制度,来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救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主要来自其会员的授权,授权方式各有不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合同为著作权转让合同,而不是信托合同或许可使用合同。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著作人身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让。  相似文献   

4.
狩猎权隶属子权和他物权,狩猎权涉及狩猎权人的私益和国家的公益,弄清狩猎权的母权利于双重利益的保障。一般意义上说,狩猎权的母权包括土地所有权或水资源所有权和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考虑到国情特色,应该将狩猎权的母权界定为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既有利于狩猎权的深入研究,也能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大量的图书著作权的问题不断的增多,而且图书馆作为各高校的象征,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必须要对著作权的法律问题引起重视。一、著作权概述对于著作权来说,不仅关系着作者或者在各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士所享有各种权益,而且对于自身的利益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财产权和人格权在著作权中都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了各种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和相关权益。高校图书馆所储藏的著作是很多的,所涉及到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私有财产权用于满足私益,公有财产权用于维持公益。基于对财产权主体性质与功能的重新认识,任何财产权主体都同时享有私益与公益,因而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的对立关系,同时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内部也存在着二者的对立关系,人成为这三对矛盾存在的条件和斗争的场所,并在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认识到两种财产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些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从而也成为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形势变化,宅基地使用权囿于现行法律制度无法实现农民的财产权。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时提出,旨在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由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现实的法律困境,包括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完整、农户资格权表述缺乏法律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权能残缺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单一等,通过分析和借鉴安徽金寨模式、云南大理模式和贵州六盘水模式,提出宅基地出租、有限市场化使用、抵押和入股等可行性实施路径,并以宅基地登记、有偿使用及退出、收益分享和建立风险保障等配套政策,促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20,(2):89-93
海洋在过去被认为是完全开放的空间,物权没有存在的余地。但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由于人们恣意于私益,放任于经济利益,海洋不幸成为公地悲剧的现实标本。由于海域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关乎公益与私益,关乎效率与公平。所以,海域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以公益与私益平衡、效率与公平兼顾为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在尊重公法适度干预的前提下,应从私法的视角对海域使用权流转制度进行理论解释、制度设计和法律完善,使其回归物权性,实现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的通常界定方式是以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关系为基础,并以"公益优于私益"为原则进行的,但是公益与私益之间不仅是对立的关系.还存在统一关系.以公益与私益统一的关系为基础,国家对私益的保护也就可以看做是对平等、公平、自由的经济秩序的维护,从这一角度出发公共利益的界定就可以认为是对不同的社会公共价值之问的优先性确定.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三章 作品权(著作权)本章内容因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尚未制定,不符之处.应以著作权法为准.第一节 概述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科学或文艺作品的署名、修改、专用等人身权和获得报酬和物质奖励的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共五项:发表权、著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决定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公益诉讼作为一种以公益救济为目的的新型诉讼,与传统的私益诉讼有着较大区别,将公益诉讼并入现行诉讼体系,必将面临目的选择上的困境.不同的目的选择表征着与公益诉讼间不同的契合性,我国当前的诉讼体系在目的选择上与公益诉讼问存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关系,基于体系的一致与和谐,重新审视和选择我国诉讼体系的目的,是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确立了“同地同权”的目标。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增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旨在推动集体与国有的建设用地“同权”。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较少且体系混乱、语义模糊,使得“同权”流于表面。以“同地同权”为赋权目标,应明确“同权”的内涵和“同地同权”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同地同权”,就要通过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三层权利体系,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标准和客体范围,建构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规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姓名商标”现象引发问题,指出现行法律采用人格权法保护与姓名相关的利益,并进一步分析了姓名商业利用行为传统人格权法模式保护下的不足,主张建立具有财产权性质的商品化权制度,对姓名商业利用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人格权本身没有财产内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对人格要素的外化和物化形式加以商业化利用而获取利益的情形,该利益即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人格标识商品化权的客体是人格标识,而人格标识是那些能够通过文字、图像等媒介反映从而为外界所识别的人格要素符号,也就是说人格标识是人格要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人格要素本身,因而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而用于商业用途,从而形成商品化权。人格标识商品化权中的利益并非人格权所固有的,而是人格权所派生(衍生)出的,人格标识商品化权本质上属于无形财产权范畴。我国应大胆借鉴将人格利益和人格利益派生的财产利益二元并列的立法模式,摒弃将人格权派生利益作为人格权的内容加以保护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历史关系,通过分析人格权商业利用现象,确立财产权和人格权划分标准,论证标表型人格权具有财产属性的特性,冲破了传统民法理论人格权与财产权截然对立两分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非遗数字化成果关涉公共利益,其是否有必要采取私法保护的路径、是否能够作为财产权的客体,亟待澄清。为纾此困,通过“Encoding/Decoding”理论窥探非遗数字化成果受财产权保护的理据,从而明确非遗数字化成果作为财产权客体的法律地位。值此,既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内在契合,又形成了对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效用。依据非遗数字化成果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所承载的不同私益品性,可将非遗数字化成果财产权界分为创作者的财产权与传播者的财产权,二者虽然在具体客体上有所差别,但权利内容均以控制权、利用权和处分权为核心。同时应当看到,拘囿于非遗的数字化系以非遗的保护传承为旨归,且其亦是对非遗利用方式的延展,非遗数字化成果财产权主体的权利须受到非遗权利人的制约,并应当以非遗的保护传承作为权利保护的边界,藉此消解非遗数字化成果的确权保护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冲突,难以协调。传统渔业权中包含养殖权和捕捞权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权利。如果将渔业权中的养殖权从渔业权中剥离,纳入海域使用权之中,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两元制体系的不合理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不科学性,土地使用权淹没所有权,所有权主体不明、权益被弱化、经济价值被贬化,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不平等、不公正性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失生存,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架构主权—发展权—所有权—建设权—租赁权一元土地权益体系,发挥土地权能,保障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9.
委托作品使用相当于著作权许可,其内容由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确定。实现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之必要的权利为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包括作品财产权也包括作品人身权。在无法确定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时,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由委托创作的通常目的确定。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财产保护期在各国著作权法的制定和修改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TPP协议官方文本概要中将自然人作品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延长至70年,美国在版权产业发达的基础上将“70年”作为TPP协议中的最低保护标准以实现其版权扩张战略。根据对中国版权产业的数据研究,我国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保留必要的公共领域是著作权法立法宗旨,我国不必急于延长著作财产权保护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