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丽 《广东教育》2003,(12):52-52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这道作业是———”放学前,我故作神秘地说,“吃饭的时候给你们的长辈夹夹菜,晚上帮你们的长辈洗一次脚。下个星期的作文就写写这件事。”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乐了。这道作业,是我从一张报纸的角落里抄来的。我是教师,和教育有关的词语总是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跳入我的眼帘:“‘亲情作业’感动家长”,讲述了河南省的一所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这么一道别开生面的“亲情作业”。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但中国的儿女最感谢的和最先想起的人并不是父母。我想,出这道作业的人,不但是…  相似文献   

2.
刘成伦 《今日教育》2007,(5S):37-38
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 当下的孩子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普遍缺少蒙恩意识。早在三年前我就着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诸如在特殊的节日设立感恩活动周.要求学生完成对同伴、老师、家长、班级、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作业.并请家长签字督促。可是.日子久了。不少家长为省事。不管孩子是否完成.都照签不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位家长如此留言:傍晚时分.我向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为了感恩。你今晚给外婆洗一次脚好吗?哪知儿子死活不答应.我软硬兼施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在我有些失望甚至想放弃的时候.我意识到光有要求是不行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于是。我耐心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恩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因此我想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你也参与。我们母子俩一人替外婆洗一只脚。”这样。儿子才爽快地答应了……是啊!读到此般留言。我不禁要问:每次给学生布置的感恩作业,究竟有几成真实?有多少学生因感恩作业而滋生了由衷的感恩之情?有多少家长用心地在培植孩子的感恩心?如何才能真正地让蒙恩意识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2009年的母亲节,抚宁县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儿”:当天,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完成前一天学校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很简单——“感恩母亲,为母亲洗一回脚”。然而并非是学生们不愿意去做,或许是囚为母爱无私,或许是不好意思,大多数母亲只是“心领”了孩子的孝心,却没有让孩子洗脚。  相似文献   

4.
老师布置作业,教师命题,对学生而言,是被动接受,外在强加的,说穿了,多少带一点"强迫"的味道。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成长可以说是徒劳的,甚至是反作用的。妈妈,我从最后一个字默写给你看,保证一个字都不错,你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别让我们再抄了好吗?求求你了,我给你磕头了。让一群文盲或者半文盲来辅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为学生鼓掌     
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个作业:给妈妈洗脚.孩子们的经历大致相同.唯有一个学生说,当他端着水走到母亲面前时.母亲问:做什么?他说:洗脚.母亲说:你这么大了还要我给你洗脚?我累了.他说:不是,是给您洗脚.全班哄堂大笑.其实,父母、老师很多时候都没意识到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以致忽略了他们的进步,不但不能及时地给他们掌声与赞扬,反而会说出不合时宜的话,伤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6.
投资不用还     
母亲十分爱护我,我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她都会尽可能地给我提供一切良好的环境。听说哪里有效果不错、我又愿意上的课外班,无论花多少钱她都会让我去。母亲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理应为她做些什么,可母亲总是笑着对我说:“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长大有出息,我就开心。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只要你长大有作为。我今天在你身上花钱,就和投资一样———我为你投资50元,也许你长大后能获取5000元。当然,如果真是这样,这些钱你也不用还给我,我只希望你能幸福。”———这便是母爱的无私。母亲不会向子女索取任何报酬!母亲您放心,我以…  相似文献   

7.
给妈妈洗脚     
昨天,我给妈妈洗了一次脚。我先把盆子里装满热水,把手伸进水里,斌试水温,正合适,然后端到妈妈面前,帮妈妈脱掉袜子,把脚放进了水里。妈妈说:“孩子,你为什么想起给我洗脚呢?”我说:“这是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布置的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备课悟读初读《棉鞋里的阳光》 ,首先会被课题所吸引 ,带着疑问读下去 ,你会觉得文章不像涌动着骨肉亲情的抒情散文那样感人肺腑 ,不过就是一种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 :一位母亲给婆婆晒棉被 ,这举动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灵。文章却也含而不露地给人以启示 ,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教学前可布置学生留心体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 ,并试着去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为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作铺垫。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实…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日子里,我为家长朋友们打开这一期信箱,特地选出了两封信。一封是张方圆家长的信,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谈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孝敬长辈,那么你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敬老的表率”的体会;另一封是康纪安老师的来信,他针对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心理,呼吁:“教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孝敬与感恩吧,谨此献给所有母亲们婷婷  相似文献   

10.
抱抱母亲     
<正>那天带孩子回家,母亲正坐在小院的阳光下,做小衣服。看我们进门,母亲笑着说:"马上就好了,等我一会儿。"她眯起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面带微笑穿针引线。母亲一生为我操劳,我有了孩子后,她又开始为我的孩子忙碌。她把她的爱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里,让我和孩子都享尽了宠爱。突然在那一刻,心生柔软。我环抱住母亲,撒娇说:"别忙了,歇歇吧!"母亲忙着推我:"这孩子,都当妈的人了,还长不大!"我不松手,说:"妈,今天是‘三八节’呢,女儿送个礼物给你吧!"母亲呵呵地  相似文献   

11.
“孩子,好长时间没有收到你的信。你很忙,可能顾不上给家里写信,妈替你写好了,你只需在括号里打个钩寄回来就行了。最近身体好()一般()不好();学习累()一般()不累();有钱()缺钱()……以上是2002年12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某学生收到的一封“奇特”的家书。由于孩子长期不给家里写信,母亲思子心切,便拟了一封“填空信”,让孩子对号打钩再寄回家去。这一方面体现了一位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拳拳之心,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懒于动笔“音书断”的状况。据该校一项调查表明,眼下大学生家书平均不超过300字,…  相似文献   

12.
为母亲洗脚     
倘若我问你是否牵过母亲的手,那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我要是问你是否给母亲洗过脚,也许你的答案就会是否定的。初二那年暑假,我们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父母洗脚。当时,同学们都是既兴奋又为难。记得那天,我给母亲洗脚。洗脚前我还因为和母亲开玩笑而咯咯的笑个不停。可是洗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4.
爱心     
“叭!”我以为母亲的手一定落在弟弟的身上。然而,我看见母亲转了转,差点儿歪倒,原来是弟弟举手一拦,让母亲站立不稳。从未有的反抗使母亲大怒:“好!好!反了!反了!你给我滚!我只当没有你这个儿子!”喊着,吼着,颓丧地倒在椅子上哭起来:“我的命真苦呀,找了个无用的男人,孩子又不听话,现在好了,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换位游戏     
儿子生日前一天,我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提吧,我尽量实现。儿子高兴地说: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孩子和家长玩换位游戏。就是爸爸当儿子,儿子当爸爸。我说:这个游戏新鲜。明天你生日,你说了算好了。我给了儿子100元当活动资金。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爱好     
闲时翻阅《故事会》,看到这样一则“笑话”,说的是做妈妈的平时总吃烂香蕉,让孩子吃好的,一次妈妈病了,孩子特地挑出烂香蕉给妈妈说:“妈,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烂香蕉”这则“笑话”没有让我发笑,反倒差点让我掉泪。许多家庭可能都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与此相同或相似的事情。在我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对母亲们的这一“爱好”更有了切身的体会。我的母亲的故事不在香蕉,我小的时候,我们那个地方没有香蕉、但每每在全家围桌吃饭时,母亲总是把某一碗野菜摆在自己的面前,说:““我爱吃这个。”那时,也并不流行把野菜当稀世珍品的“都币意…  相似文献   

17.
从小到大,妈妈不知给我洗了多少次脚。每次洗完,妈妈就会把我放进暖暖的被窝里……这是一堂语文课,张老师严肃地给我下达了“死命令”:“姜润芳同学,本次作文你写得不错,我对你的奖励是——回家之后先脉脉含情地注视你的母亲,然后再用心给你的母亲洗次脚。记住了,不完成不行!”我的妈呀,张老师怎么了,这是奖励吗?  相似文献   

18.
正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孩子们有时想帮你的忙,但却让你的生活更加复杂。下面是一位患病的母亲,她可爱的女儿想好好照顾她的故事。妈妈,让我把枕头给你抖松。好吧。妈妈,这是本杂志,你可以看看它。好吧。谢谢你。妈妈,我为你煮了一杯茶,给你。(喝茶)真是好女儿,我不知道你还会煮茶。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八”妇女节,我独出心裁地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晚上每人给妈妈(或家中的一个长辈)洗洗脚。话刚说完,班里的气氛立即热烈起来,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已买好送给妈妈的礼物了。”我笑着说:“你们回去按老师的要求做吧,你会觉得这比送什么礼物都好。”我还要求孩子们之后写一篇札记,并让妈妈写一则评语。孩子们带着这项特殊的作业回家了。第二天交来的札记记录了孩子们在做这件事时的感情变化与升华。李涵同学写道:“我刚开始端着一盆水到妈妈身边时是嘻嘻哈哈的,这真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可当我脱下妈妈的袜子,看到…  相似文献   

20.
开学初的这一天,我拿着孩子们假期的《家校联系手册》随手翻阅着,忽然,我被其中的一则“家长留言”给吸引住了,并随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学生的爸爸,我发现每学期都会有老师给我们家长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给孩子的作业签字。你们的良苦用心我们明白,你们是希望我们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可是有时我们很忙,有时觉得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依赖的心理。老师,你能否在这学期进行改革,给家长重新“布置”作业?一位家长×月×日是呀!让家长配合教师检查家庭作业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曾经是教师们相互传授的一个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