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作者通过对软件学院430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软件学院大学生总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偏高.2)软件学院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特别需要引导,尤其是男生在网络使用上的引导.3)孤独感水平高的人,网络依赖程度越高;人际信任水平高的人,网络依赖程度越高.本研究结果将对于我们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引导和教育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分别考察大学生人格因素与网络行为偏好和网络依赖状况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影响。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使用量表、中文网路成瘾量表、网络成瘾量表(Young)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433位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女生198人)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与性别、上网时间、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和内外倾向性都有显著相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平均上网时间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中等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微弱正相关;网络依赖与放松休闲行为与追求刺激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网络体验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对1060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网络体验、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水平低,网络体验高,网络成瘾倾向程度高;网络体验和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网络体验越高,网络成瘾倾向程度也越高.网络体验和主观幸福感的家庭满意、社会性行为、消极情感雏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癌倾向都有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应用结构方程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同时,主观幸福感可经由网络体验这个中介变量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且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维度中,冲动控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学生的人际困扰水平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使用手机依赖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75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困扰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别,并表现在为理科生的人际困扰高于文科生。手机依赖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低于女生。人际困扰和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表现为正相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人际困扰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自信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运用问卷法对内江师院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信各因子与自我和谐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自信水平越高的个体其自我和谐程度越高;自信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上差异极其显著;整体自信、与人交谈、心境状态和体育运动对自我和谐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其中整体自信的预测力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学院160名学生关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使用手机应用最多的类型为社交类,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依赖的程度普遍较高;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这三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GWB即General—Well Being Schedule)和莱文森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1981)两种量表,对哈尔滨学院的214名大学生作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结果显示:(1)哈尔滨学院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分布呈正态分布;(2)心理控制源方面:男性比女性控制程度显著;(3)宗教信仰与控制源呈负相关(-0.160*);(4)内控性高的人幸福感强,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高的人幸福感弱。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困扰与网络依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白羽和樊富珉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基础上修订的网络依赖行为测量量表以及郑日昌编制的入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武汉某高校34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网络成瘾核心症状(IA-Sym)"上的得分,文理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网络成瘾相关问题(IA-RP)"上的得分,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学生;(2)网络依赖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四个分量表中的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和另外两个分量表如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3)在网络依赖行为得分上,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的人群,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的基础上,比较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专业匹配性等方面的异同,并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是客观存在的;普通类本科和独立民办本科大学生在网络依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学习兴趣与专业的匹配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对其学习成绩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及与网络成瘾、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月平均手机上网支付费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4.84,P=O.009);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3.24,P=O.041).②上课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F=5.34,P=O.005);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F=5.004,P=O.007).结论:网络成瘾程度高的学生也倾向于更多的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排解学习倦怠情绪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当今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网络新闻、搜索引擎、上网购物、学习在校教育课程等,通过网络交友、恋爱、求职、创业,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不少大学生甚至出现手机依赖症、网络综合征等问题,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对大学四年生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C型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网络成瘾量表、C型行为问卷对300名山东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中网络正常使用者占绝大多数,为82.7%,网络使用过度者为16%,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为1.3%;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网络依赖程度与焦虑、抑郁、愤怒有显著正相关,与理智、控制、乐观和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年级、性别、愤怒和理智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人格特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从总体上把握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本研究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了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并运用16PF人格特质测量问卷进行了人格特质测量,区别使用网络频度的不同进行人格特质的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总体状况良好,处于可控制范围;大学生的网络心态较为平和,对网络的适应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引导和教育;上网频次对大学生人格特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占18.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网络使用情况量表对2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1、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2〈0.05);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度(p=0.029〈0.05);3、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二者呈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业、思想、人际关系、价值观等产生的影响,寻找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成因,探寻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帮助网络依赖学生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主观因素是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生活缺乏规划;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律精神;精神生活空虚,逃避现实压力。主观致因管理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找准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症结,是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关键选择,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要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观致因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大学生增强网络自控能力,全社会要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家庭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主观因素是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生活缺乏规划;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律精神;精神生活空虚,逃避现实压力。主观致因管理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找准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症结,是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关键选择,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要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观致因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大学生增强网络自控能力,全社会要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家庭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