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旨在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较高;(3)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幸福感指数量表(IWBS)、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CSIRS)、自尊量表(SES)对512名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的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的独生与否主效应差异均不显著;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各因子及总分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职生异性交往困扰、交谈困扰、自尊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具有重要关系,异性交往困扰、交谈困扰、自尊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群体占被试总数的11.8%,具有网络依赖的有17人,占被试总数的10.1%。与前些年有关论文研究成瘾10%的比例,网络依赖10.1%相比略有所攀升;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在是非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分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200名在校大学生,对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网络依赖程度与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人际敏感、主观幸福感和焦虑等8个因素进行了测评,进而探讨了网络成瘾与个体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在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与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等有显著性负相关,与孤独、抑郁、社交回避等有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陆寿娣 《考试周刊》2009,(45):189-19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普及,接触网络的人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和Fazio编制的整体幸福状况量表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2个班级学生进行测试,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结果表明:有28%的人存在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在网络成瘾方面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无显著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高校49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人际疏离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性别差异;网络游戏偏好、人际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得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交往偏好及社会孤立感对网络成瘾倾向的正向预测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网络游戏偏好、交往偏好、人际疏离感密切相关。为大学生创设团体深层交往的环境,增加社会支持,将会有效预防或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CSOCSS)、大五人格问卷(BFL)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随机抽取福建地区六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神经质、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2)神经质和网购后的负面情绪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外倾性和责任心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网络强迫性购物在神经质、责任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果说明在神经质和责任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网络强迫性购物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安全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安全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对主观幸福感3个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及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用Yong网络成瘾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77℅;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现实社会支持总分上差异显著,在情感支持、友伴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显著;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现实社会支持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支持、友伴支持、工具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495名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社会性问题解决、社交回避和苦恼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积极问题解决倾向、理性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以及网络成瘾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网络成瘾倾向之间以及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回避型问题解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社交回避和苦恼均可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2)社交回避和苦恼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理性问题解决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解决可通过社交回避和苦恼间接影响其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1.
害羞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校大学生649人为被试,采用《害羞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害羞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支持的状况,分析害羞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对害羞学生网络成瘾易感性的可能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害羞、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网络成瘾各维度在害羞组和非害羞组之间均差异显著;大学生害羞程度对其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害羞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诊断范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心理原因和机制,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蜺 《西北师大学报》2008,45(5):111-116
大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社会和谐也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西安地区高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为出发点,重点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心理疗法的角度提出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目标、形式,为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上网是他们的时间、精力和心理的一种宣泄方式,染上"网瘾"是其中的极端情况.高校防治大学生"网癌"根本措施就是要进行堵和疏,并且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莲荣  张明 《教育科学》2006,22(3):67-69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搜集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等类型。本文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类型的产生原因和干预策略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现象,日益侵入大学校园,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396名大学生在网络游戏、网络信息下载与网络人际关系三个网络使用功能上的使用情况及其感觉寻求、人际信任、孤独感三个方面的测评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不同成瘾类型的网络成瘾,并且不同成瘾类型在一些人格特征上存在着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同时也在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伦理精神在网络社会中孕育而生.在道德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新道德的探索者,青年大学生总是走的最前列.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精神.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maladaptive patterns of Internet use constitute behavioral addic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al effec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are four major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overviews the field and introduces definitions, terminology, and assessments. The second section reviews research findings and focuses on several key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et addiction, including Internet use and time, identifiable problems, gender differences, 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computer attitudes. The third section considers the addictive potential of the Internet in terms of the Internet, its user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The fourth section addresses current and projected treatmen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suggests future research agendas,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因为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受到众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它拓展了大学生知识视角,缩短了大学生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则可以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网络依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不良后果,以求得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