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片与肚皮     
某幼儿园的老师说普通话,咬音不准。一天,临时有人来听课,他相当紧张。课堂上,他取出一张图片。说:“小朋友,把发给你们的图片拿出来。”小朋友误听成肚皮,一个个撩起衣服,露出小肚皮。老师又问:“这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齐声回答:“肚脐眼。”  相似文献   

2.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3.
师 :课文中写出阮恒两次摇头 ,这两次摇头有没有不同的地方?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摇头的?生 :这两次摇头没有不同的地方。第一次是当他用手捂住脸时 ,医生问他疼吗 ,他摇摇头。第二次是他再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时 ,医生问他是不是针刺疼了他 ,他又摇摇头。师 :同学们都打过针 ,打针疼吗?可阮恒为什么摇头说不疼?生 :打针很疼。阮恒想 :如果我说疼 ,医生就会停止抽血。这样就救不了小姑娘。为了朋友 ,他才摇头说不疼。师 :这两次摇头说明阮恒是心甘情愿为朋友献血的。师 :找出文中描写阮恒哭的句子 ,用“”标明 ,划出表示哭的词语 ,用“ …  相似文献   

4.
【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  相似文献   

5.
最近从《读者》上读了一篇叫“漂起来的石头”的文章,大意是:有一个智者在向他的观众宣讲时问道:“谁能知道怎样才能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于是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智者摇头;又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智者笑说“没有木板”;也有人说“石头是假的”,智者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大声喊道:“打水漂!”。智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确!”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应注重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人周密所著《齐东野语》卷二十载,从前有一名书生带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见极负盛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在朗读了诗作后,便请苏东坡予以指教,并问:“这首诗有没有分数呢?”苏东坡回答说:“有十分。”这书生听罢分外高兴。东坡先生随后徐徐地说:“此三分诗七分读而已。”此虽一时戏语,却说出了善于朗读的积极效用。《齐东野语》同卷又载,王楚望素日善于朗读,纵然是篇文采一般的文章,他都能够抑扬顿挫地顺其辞句而读来,使听者陶然其中。  相似文献   

7.
“您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部长摇头。“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部长摇头。“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部长摇头。“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陈伟荐自《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文艺评论家和部长![波兰]@斯…  相似文献   

8.
老爸的肚皮     
老爸的肚皮是我家里的一个宝。他的肚皮有一个西瓜那么大,朝他肚皮压过去,它可以把你弹回来。你别看他的脸挺瘦的,可肚皮却有那么大,所以什么事都不能看表面。老爸的肚皮挺有威力的呢!争论的时候,往往是我这个铁齿铜牙抢尽风头,老爸不得不用“暴力”。什么“暴力”?就像这样———站起来,昂首挺肚,好像在说:“看你的嘴厉害,还是我的肚皮厉害!你敢不听我的话?”这时,谁也不敢吭声,因为这个下马威太厉害了。肚皮大,饭量当然厉害,只比不上那个“大胃王”就是了。老爸在我小时候哇,一餐要吃掉三碗白米粥,最快速度只要三分钟…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相似文献   

10.
“您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部长摇头。“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部长摇头。“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部长摇头。“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选自《中学生数语外》2003年第2期责任编辑/同 时文艺评论家和部长@佚…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设想】 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占诗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贬官黄州时的一天,他所敬重的司农朱载上前来拜访,在客厅里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见苏东坡出来。苏东坡再三向朱载上道歉,说是正在做功课,不能马上出来,很对不起,朱载上问他做什么功课,苏东坡说“抄《汉书》。”朱载上惊奇地说:“象先生这样的才华,开卷一览,终身难忘,何必手抄呢?”苏东坡说:“那可不行!我读《汉书》,这已经手抄第三遍了。第一遍,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  相似文献   

13.
石匠长得虎背熊腰,有铁錾似的肤色.青石般的骨骼。 很偶然地.别人送了他一小块玉。天然未经雕琢的玉,像块石头,又小又丑。石匠拿给工友看,问:“这玉能做成什么?”工友们看了,一齐摇头说:“能扔吧。”然后爆笑。石匠把玉一遍又一遍地看.说:“戒指呢?”便有人笑岔了气:“你只是个匠人.你以为你是艺人?”  相似文献   

14.
狗屎与金佛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作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庄子》中  相似文献   

15.
作文招招鲜     
本期第一招——“创造”名人名言话说中国著名文豪苏东坡先生,参加殿试的时候,在一篇策论中为了论证“仁”的重要性,写道:古时有人犯了罪,掌管司法的皋陶说了三次“杀了他”,而心地仁慈的尧说了三次“放了他”。阅卷的考官看了有点发愣:尧和皋陶这么说过么?不过看起来很言之成理啊,整篇文章实在精彩,于是让他高中。等苏东坡事后上门谢师恩的时候,考官问他这两段名人名言出自何典啊,苏东坡这个老实孩子回答说,没这么两段名言,是我编的。呵呵!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镜头在回放。那是在我上《西门豹》这课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时的一个情景:当时,我是借班上课,为了鼓励人人参与,人人动口,我叫了一位并未举手的男同学来扮演老大爷,读老大爷说的话。那位男同学害羞地摇了摇头,我亲切地对他说:“请你来试试,你肯定能读好。”他只是摇头,笑着说:“我不敢。”我耐心地说:“你肯定行的,同学们都相信你。”  相似文献   

17.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破涕为笑     
还没进教室我就听见了刘琼的哭叫声,一了解,原来是他和余浩用椅子你撞我,我撞你,结果刘琼吃亏了,所以就哭个不停。我想了想,问:“刘琼,余浩撞你哪儿了?”他委屈地说:“肚皮上。”“让我看一下,撞得怎么样?”一看,好好的。我灵机一动,说:“怎么余浩在你的肚皮上撞了一个洞,咦,怎么没流血呢?”刘琼和小朋友都紧张地低头寻找,只看见了一个肚脐眼,大家都忍不住笑了。于是我又问余浩撞痛没有,他也说没有。“敢情你和刘琼一样,也被撞了个无血洞呀!”两个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抓住机会说:“肚皮上只能有这么一个洞,用椅子撞人是很危险的,知道吗?”他俩认真地点点头:“老师,我们不闹了,要做个好朋友。”  相似文献   

19.
寓情于景王维善于通过描绘美好的画面来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苏东坡说他的诗中有画,确实是抓住了王维诗作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辋川集》中的不少诗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是“以景见情”的佳作。  相似文献   

20.
聪明的爸爸     
何昕怡 《家庭教育》2010,(12):27-27
我的爸爸长得很可爱。他戴着一副眼镜,肚皮大大的。爸爸的头发有点少,不过他说这是因为“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