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青岛出版社根据1947年7月的“青岛版”《毛泽东自传》重新编辑出版了新“青岛版”《毛泽东自传》。这  相似文献   

2.
一、《毛泽东自传》是“建国以来首次出版”吗2001年9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将1937年11月上海文摘版汪衡译本《毛泽东自传》旧书影印,加简化字横排对照出版,宣称是“建国以来首次出版”。事实上,汪衡译本《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10月12日,解放日报在预发《“神六”今天上午发射》消息的同时报道,“《解放日报》今搭“神六”入太空,并刊登“特刊”头版版面照片:居中醒目位置刊发《申报》1872年创刊首月发表的《地球说》一文,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还介绍“特刊”二、三版用通版…  相似文献   

4.
张弘 《新闻记者》2004,(2):32-33
“小报”在英国,总是不幸与“三版女郎”、“狗仔队”牵扯不清。而新年伊始,英伦三岛不由对“小报现象”另眼相看:跨越四个世纪的《泰晤士报》赶在2003年圣诞前一个月,推出了她的“小号版”(见题图右);率先在伦敦、曼城试验“一张报纸,两种规格”的《独立报》,新年里要在全国广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1937年出版的中文版《毛泽东自传》屡屡“惊现”于西安、宝鸡、永康等地,各大媒体纷纷追踪报道,一时间沸沸扬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毛泽东自传》何以能在当时公开出版发行,其中的内幕如何?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复旦大学教授孙寒冰。《毛泽东自传》从发现、请人翻译、审阅校改到争取批准出版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他一手策划和经办的。1937年的一天,孙寒冰在阅读《Asia》杂志(即英文《亚细亚》月刊),发现斯诺写的《毛泽东自传》,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当即把他的学生汪衡找来,请汪全文翻译…  相似文献   

6.
天津《今晚报》2000年7月21日1版《“零点行动”战果赫赫》:“本市‘畅通工程’集中清理战役,于今天凌晨零时打响……”。 《燕赵都市报》2000年11月13日3版《深夜与120同行》:“凌晨1时许,一名自称‘李清爱’的女青年连续四次拨打120……”;11月18日1版《锅炉爆炸飞上阳台》:“凌晨1时许,他和爱人正在睡梦中……” 《燕赵晚报》2000年11月20日3版《老战士智斗歹徒》:“11月4日凌晨1时50分,两个自称在260医院住院的年轻人……”;同日19版《警灯闪闪破雾行》:“次日凌晨1时20分,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大学生的读书掀起过许许多多的“热”,大多是昙花一现,而有一种“热”与众不同,始终保持着“恒温”,这就是“人物传记热”。从政治名人传如《拿破仑传》、《铁托传》、《卢卡奇自传》、《希特勒外传》,到科学家、艺术家传如《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富兰克林传》《英格丽·褒曼》、《卓别林》,从外国的文学家、哲学家传如《歌德自传》、《黑格尔小传》、《忏悔录》,到中国历史人物传如《毛泽东传》、《林则徐传》、《曾国藩传》,真是各领风骚。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崇尚的历史名人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意志坚强、扭转乾坤的政治领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17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此学问之事,庸何伤》,回忆“毛泽东支持章士钊重版《逻辑指要》的前前后后”,说建国后,毛泽东突然问章士钊:听说您在逻辑方面有著作,能否给我一阅?章士钊书的序言中有逢迎蒋介石的话,所以“十分为难地答到:《逻  相似文献   

9.
有个老笑话:有人给大诗人杜甫的庙送来了“杜十姨”的匾额,原来是他听人说:“杭州有座杜拾遗庙。”他以为庙中供奉的是晋代诗人刘伶贤妻杜十姨,闹出一幕笑剧。这种只闻音同、不察意异的笔杆子仍时有所见。请看下例: 将“蔡廷锴”误为“蔡廷楷”(8月21日《新知识报》三版《毛泽东与哪些著名民主人士通过信》),将“武伯纶”误为“武伯伦” (8月25日西安晚报一版《“八办”成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面世的《毛泽东自传》是国内外关于毛泽东的最早的传记,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口述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篇幅不大,不是一本巨著,但它的史料价值是极高的。……它提供了毛泽东史料、红军史料、共产党史料等许多方面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1]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2001年6月12日4版:“这些示范基地……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燕赵晚报》2001年6月13日32版:“第二个版(应为“板”——引者注)块《英风》从描写李大钊、回民支队、戎冠秀到董存瑞、西柏坡等一系列典型人物、事件,是一曲革命战争史上河北人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6)
8月29日,《南方周末》一版刊出中央党校梁清强一封来信,大意是说《南方周末》8月15日版所刊《大话刘晓庆》一文,将饿死数千万人的1959——1961年的灾祸歪曲为“三年自然灾害”,不符合事实。他引用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一段话来阐明问题:“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从书摊上买了一册《李敖评传》(董大中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也许是出自祖国大陆作者之手的第一部李敖传记。但是读了这个《李敖评传》,我觉得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例如“取材”,正如作者所说,材料主要是来自三本书:“《李敖自传与回忆》、《李敖回忆录》以及《李敖快意恩仇录》。”撰写一个人的传记,尤其是评传,仅凭传主个人的“自传”,似乎有“模拟”  相似文献   

14.
语言创意力求赏心悦耳。版头语起着“推销”节目、引导听众的作用,必须做到:内容上要追求精致。一是准确贴切。版头语应与该节目内容、节目风格相匹配。如,抚州电台《欢乐点歌台》节目的版头语“:一首首好歌,一声声问候,送上温馨的祝福,传递至真的情谊,美好心愿尽在歌声中.”这样的版头充分体现了对节目宗旨的全面把握和明确定位。二是简明扼要。在几十秒内要求制作人在选词、组句方面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报告》版头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报告”,短短12个字传递出该节目的传播理念。三是通俗易懂。避免使…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出版说明提到:“《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的修订工作,主要是校订注释,改正注释中某些错讹的史实和不准确的提法,增补一些新的注释,删去少量的注释。”《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写得很好,备受学术界称道。第二版注释又前进一步,无论是思想性、科学性,还是写作的艺术性,都更上一层楼,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只要  相似文献   

16.
谭辛 《新闻三昧》2006,(3):38-39
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报,从去年9月23日在第二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叫《有错即改》,栏目中将责任编辑、校对者姓名,在何版出了何种差错,正确的应该是怎么写,都一一公布于众,并在专栏底部写道:“本报向广大读者致歉!欢迎广大朋友举报差错。”还公布了差错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例如今年2月6日2版《特别的春节礼物:今年拍“合家欢”的特别多》的第四段第六行“家俱”应为“家具”。责任人:用黑体字标出编辑吴建路、校检王守荣。2月7日5版《丑闻缠身,小泉内阁患“晚期综合症”》第三个小标题下第一段第四行“对力挺”应为“力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7.
丁晓平是解放军出版社一位“70后”的文学编辑、图书编辑部副主任,锁定他为采访对象,缘于笔者近日购得的一册《解迹〈毛泽东自传〉》,书的作者便是丁晓平。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今传媒》2006,(10):38-40
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  相似文献   

19.
读了文摘报2001年11月1日第1897期第六版《一枚罕见的毛泽东印章》一文,大惑不解,对文中所提:“中华第一章”不知从何说起? 据载:1959年国画家傅抱石为毛泽东主席刻制了一枚“5厘米”见方的名章,拟在毛主席为《江山如此多娇》画面题书落款后盖上,但未被本人认可,主席说自己从不用章。这一意见也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后来傅先生“想将此印赠送给主席”,毛主席就此请人带了口信,说自己“一生没有用过私章,还是劳请先生代为保存”。当年年底,毛主席与先生见面,谈及此章:“如果我当皇帝,此印赚小。如果我是普…  相似文献   

20.
《美术报》2002年3月16日17版《毛主席生活专用瓷交接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一文称:“这批主席用瓷,共计近600余件”。这句话让人不解:“600”的前面是“近”,后面是“余”,究竟是“不足600”,还是“600有余”? 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近”有4解,都与“远”相对。在这里应作“接近”解。但无论怎样“相近”,毕竟还没有达到“相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