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代表对报纸、广播、电视上的“三多”(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领导讲话多)啧啧有烦言。他们寄语新闻界把目光“聚焦”于广阔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把普通劳动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体。代表们的尖锐批评,可以说言中了新闻界的一个要害问题。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太多”、“会议报道没写头、没看头”,这是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对当前某些会议报道质量不高的评价。 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提高宣传效果呢?这几年不少新闻单位的记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写出了不少会议报道的成功之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誉。本刊以前也曾介绍过一些记者的成功经验,这期再推出三篇,仅供大家借鉴。 解决会议报道的诸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新闻单位还一时难以办到。但是,把会议报道写活,增强指导性、可读性,就看记者的真本事了。愿同行们施展才华,运用妙笔,把精采的会议报道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本刊也欢迎同行们对改进会议报道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1992年3月20日,《人民日报》二版发表了题为《代表寄语新闻界》的消息,消息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不少代表呼吁新闻界把目光‘聚焦’于广阔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到群众关心的事情上去,把群众作为报道的主题”,“多让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和火热生活的新鲜事进入版面和荧屏。”人大代表的呼吁为新闻界深入调查研究增加了力度。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对会议的报道,过去长期存在着一般性活动报道过多、写法陈旧死板、内容简单雷同的现象,严重影响传播效果。改革会议报道,使会议报道能够真正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呼声在新闻界已经存在多年。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是科技界的天然盟友"(国务委员宋健语)。然而,综观我国科技新闻报道现状,新闻界作为盟友,对科技界的了解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引导几乎没有。新闻界对科技界的了解不够,主要体现在新闻工作者普遍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以致在报道中出现很多错误或有们差的报道。如科学家陈章良讲,不少媒介都报道了他们研究恐龙蛋的成果。本来只搞出了"DNA"①片段,却被很多报道说成搞出了"恐龙蛋的遗传物质"。有些报道极力夸张,给人"北大在制造恐龙"的印象。伪科学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如近来的"水变油"火爆一时,传媒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  相似文献   

6.
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代表对报纸、广播、电视上的“三多”(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领导讲话多)啧啧有烦言。他们寄语新闻界把目光“聚焦”于广阔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把普通劳动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体。新闻界近些年来对“主人”的宣传是不够的。“三多”现象犹如顽症,报纸的黄金版面,广播和电视的重要新闻节目,几乎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一统天下”。有的报纸甚至把过去的一些好栏目如“群芳谱”、“在平凡的岗位上”、“凡人新事”等去掉了,似乎把宣传普通劳动群众当作一种“应景”“应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新闻界对教育报道越来越重视,突出表现在新闻媒体埘教育报道分量的加重,对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给予了。定程度的关注,取得了较大成绩。毋庸讳言,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舆论引导上缺乏导向意识,报道思想』二缺乏受众意识,报道内容上缺乏可读性,报道形式上缺乏灵活性等等。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读者或听众、观众对会议报道越来越冷淡,有些读者干脆不读此类报道,而我们新闻界却对此表现得不太敏感,依旧我行我素。打开不少报纸,大大小小的会议新闻充斥版面,尤其在头版上,稳稳占据着“上半部分”的位置。这种你看你的、我写我的现象,说明在新闻采编方面,许多地方缺乏市场意识,缺乏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如何改进会议报道的话题,新闻界同行从不同角度进行搜索,就改进电视会议报道方面,新闻界同行也进行了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0.
会议消息的改革,在我们新闻界喊了几年,但成效甚微。目前,那种令人生厌的“八股式”会议报道仍然充斥版面。这种情况说明,会议报道的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新闻界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努力。也正因为如此,改进会议报道仍然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  相似文献   

11.
改进会议报道,新闻界已呼吁多年,至今收效不大.笔者认为,一是多而滥,二是长而空,三是八股味浓。对于会议报道的形成诸多问题的外因,本文不加讨论,但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针对种种内因,笔者认为,改进会议报道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找出共鸣点,写出特色来。我们知道,不少会议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是综合情况与典型经验的汇集处,上至政策性、动  相似文献   

12.
1988年,中华巨龙惊醒的龙年。在时代的征途中,中国新闻界正奋力向前跋涉。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催逼着新闻的改革,读者、观众、听众更是翘首企足,殷盼新闻界加快改革的步伐。从1977年新闻界发出改革的呼吁至今已逾10个年头。宏观的改革固然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就是“微观的改革”虽有一定成果,但也还有反复。举个简单的例子,会议报道的刻板、冗长至今还使读者、听众、观众头疼。至于批评报道之难,更使编辑、记者直至总编辑们摇头叹息。这是因为不少  相似文献   

13.
1988年,中华巨龙惊醒的龙年。在时代的征途中,中国新闻界正奋力向前跋涉。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催逼着新闻的改革,读者、观众、听众更是翘首企足,殷盼新闻界加快改革的步伐。从1977年新闻界发出改革的呼吁至今已逾10个年头。宏观的改革固然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就是“微观的改革”虽有一定成果,但也还有反复。举个简单的例子,会议报道的刻板、冗长至今还使读者、听众、观众头疼。至于批评报道之难,更使编辑、记者直至总编辑们摇头叹息。这是因为不少  相似文献   

14.
全国“两会”期间新闻媒体如何报道重大新闻,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对象。今年的“两会”,传统媒体各施解数报道新闻自不待言,网络媒体的大量介入更是为“两会”报道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人民日报网络版的一则新闻中曾经对网络媒体记者介入“两会”报道的情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网络版记者从会议现场向报社传输图片和稿件时,经常被众记者围观,成为‘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15.
遵循新闻规律改进会议新闻徐人仲顾名思义,会议新闻是有关会议的报道。会议多种多样,有联合国大会、洲际会议、国家级会议和各个层次的工作会议、座谈研讨会,也有节庆纪念会、商贸洽谈会、联欢聚会等等。会见、接见等活动,也是若干人的一种聚会。在新闻界和广大受众中...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道过多过滥,报道形式单调枯燥,报道内容冗长平淡,是长期以来困扰各级党委机关报的一大难题。人们在谈及新闻报道的公式化、概念化时,会议新闻往往首当其冲。如何改革会议报道,新闻界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这一课题。改革会议报道的目标:让领导满意,让读者爱看临沂日报在改革会议报道中,首先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一个难题,尤其对地方报来说,似乎都没解决好。读者反映报纸上的会议报道太多,办报人感叹报纸上的会议报道太多,甚至有的领导也认为报纸上的会议报道太多。既然太多,那就少登。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不知为此呼吁了多少次!可呼吁归呼吁,会议报道仍不见减少。问题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8.
办报尤其是办党报 ,最难处理的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这同时也是新闻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少报纸的老总经常为如何安排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犯愁 ,遇上一天 ,工作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于集中 ,又都要求及时见报 ,版面有限就只好以座次进行版面编排。记者采写稿件既为会议报道出力不讨好而烦恼 ,但有时却又免不了窃喜 :开会有领导讲话 ,摘其要点就可交差 ,尽管会议报道虽写不出什么好稿 ,可却必发 ,而且还能编排在重要版面 ,重要时段 ,每月完成的任务大多在编辑部名列前茅 ,写会议报道混饭吃总还不错。如此一来 ,时政新闻就成了“领导们…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改革报道,面临着重大的转折——深化.这不仅是全国的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对新闻媒介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的报道迫切需要改革所决定的.改革10年来,新闻界的改革报道成绩斐然,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新闻界的同仁们也痛切感到存在诸多不足,图解式、简单化、片面性的报道不少,特别是改革报道处在浅层次上,往往难以起到反映舆论,引  相似文献   

20.
增强现场感     
作为一名外勤记者和驻地记者,现场会议报道是经常碰到的。有些现场会是上级党委、政府召开的,采访会议是上级领导安排的,会议精神必须见报,没有任何折扣可打。因此,如何做到既把现场会报道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现场感,又能起到传达会议精神之目的,是新闻界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摸索,写出来与新闻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