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瑜 《新闻记者》2006,(12):34-35
在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互动”业已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生存之道。在媒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消费者,受众就是媒体的“上帝”,谁能争取到越多的受众,谁就能够生存下来。广播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等方式调动受众直接参与节目;电视可以邀请观众参加节目录制的全过程。进行现场互动,屏幕下方“移动用户发XY到8888。联通用户发XX到9999,赢取千元大奖”的字幕也是越滚越“火”:网络更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互动上占尽优势.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1)
秦中随笔“有偿新闻”如今在新闻界泛滥成灾。有的把广告以“专访”、“专版”、征文的形式出现,蒙骗受众;有的传媒机构干脆成立专门班子搞“有偿新闻”,对稿件明确规定了收费标准。一些传媒内部的部门和驻外埠采访单位为“有偿新闻”设立小金柜;一些驻外埠记者与驻地...  相似文献   

3.
李新  彭丹 《传媒观察》2005,(8):24-26
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包围受众,今天受众面临的已经不是信息饥渴而是超出需求的信息冗余。很多传媒痛苦地发现受众的品牌忠诚度不断下降,他们的需求快速分解、转化,变得更难以捉摸.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移情别恋”选择新的传媒,导致传媒市场充满了变数,呈现出“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即使是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良好的知名传媒,也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形成长期、规范、有效的品牌塑造方案,创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传媒品牌,保特传媒的“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4.
青年受众是大众传媒受众群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大众传媒最为重视的受众群体之一。对青年受众来说,大众传媒可称其为是他们的“师与友”。广大青年受众不仅将大众传媒视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将其视之为消遣娱乐的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传媒都试图通过自身结构进行不断变革和调整以广泛适应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的要求以期达到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尽管如此,传媒对青年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太理想,如在传媒如何才能适应、引导青年受众,传媒与青年受众之间在传、受问题上还有多大差距,以及传媒怎样更好地为青年…  相似文献   

5.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一、传媒承诺的特点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承诺作为一种传媒营销手段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打出“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的承诺,《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的承诺。有的媒体对受众许下“你的声音我来传达”或“时时刻刻在你身边”等等诺言。应该说传媒的承诺体现了传媒的一种责任意识和受众意识,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传媒的承诺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必须予以防范。 承诺是社会行为主体非法律性质的社会义务承担的保证机制,属于非强制性的,属于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性质的社会约束机  相似文献   

7.
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化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若要最大程度占有读者/观众,势必要最大程度上来表达读者,观众的意见,为他们所喜爱。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换。读者/观众的购买力,是传媒的真正‘控股者’。”最大限度地表达受众的意见,就要求传媒制定和推行合适的受众策略,而当前我国推行传媒受众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八大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把体育、绯闻和犯罪作为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现在常说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等,这是一种并不确切的形容。传媒经济的本质是“影响力经济”,没有影响力,传媒就什么也不是了。  相似文献   

9.
在上帝和仆人之间--解读中西受众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兵 《新闻记者》2002,(2):12-14
受 众是在新闻传播流程中“受”的一端的读者、听众、观众的总称。若强调“受”的一方是个人或个别群体 ,则也可以泛称为“受方”。对传媒来说 ,受众是应该得到完美服务与充分满足的“上帝” ,还是供传媒驱使吆喝并为之提供利润的“仆人” ?中西双方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制度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解读。一其实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 ,在政党报纸时期 ,读者并不是上帝 ,报纸也只是推销政党观点和鼓吹政党革命的工具。18世纪美国国会派政党的一个首领曾公开宣称 :“我的报纸就是为同我观点一致的人办的。我不计盈亏 ,不管你爱看不爱看 ,我就是宣传自…  相似文献   

10.
江玮  蔡尚伟 《新闻传播》2004,(10):4-5,22
在传媒产业化的初期,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被理解为“影响力经济”,媒介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更通俗地说,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它对于其目标受众的影响,并且这种对  相似文献   

11.
《传媒链接》是新版《东方时空》中的一个子栏目,它广采近40家媒体的信息精华,用4位主持人“说”新闻的方式向受众传播。因此,像《传媒链接》这样一个以节目为单位播出的新闻栏目,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主要的是依靠单条信息的鲜与活,实用性、趣味性以及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2.
如今,传媒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此,有人提出了寻找传媒的“无竞争空间”的观点,认为媒介应该寻找和开发未被竞争对手发现的“处女地”,这样既可避开与对手正面交锋,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果说正面交锋是争夺受众,那么寻找‘无竞争空间’则是分享受众。”这一观点的提出恰恰符合当今传媒市场分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品牌—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种流行说法,叫做“当今电视已进入遥控器时代”。它指的是电视节目和电视频道遽增后所导致受众选择性增强的客观事实。在受众眼中,你的节目也好,我的栏目也好,他的频道也好,喜欢看,按一下遥控器──就选您了;不愿看,再按遥控器,走,爱谁是谁──休想留住我!过去电视界常说“受众是上帝”,广之,久之,“上帝”之手的这个简单动作,便在实际上决定了某个节目、某个栏目、某个频道乃至某家电视台的生死存亡!那些低劣平庸、长期让受众冷漠的节(栏)目,渐渐地从荧屏消失了;那些精妙非凡、能够得到受众垂青的节(栏)目,…  相似文献   

14.
新论点击     
价格战在传媒竞争中效用递减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十余项受众与传播市场的调查显示,我国传播领域受众需求正呈三大趋势: 价格的杠杆效用将日益递减。价格战是传播产品大众化进程的必经阶段。但是,随着媒介产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传媒价格战的“支出一收效比”将呈效益递减趋势,竞争将朝更高阶段发展。 受众定位的主流化。社会核心人群将成为传媒新一轮竞争中竞相争夺的受众群。社会核心人群一般指最具社会行动能力、拥有较多“消费话语权”、“知识话语权”、“时尚话语权”、“管理话语权”的人。媒体只有力争成为这些人所倚…  相似文献   

15.
传媒产业化催生了“受众即消费者或市场”的受众观念,这一观念反映了传媒活动和受众消费行为的某些特点,但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传媒公共服务使命的泯灭和利润取向的张扬。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观念背离了我国目前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对传媒角色和传播内容的时代要求。本文认为,消费者的受众观念本质上是“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  相似文献   

16.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受众是新闻事实传播的最后环节,受众是否接受传媒传递的信息,是决定传媒生存的关键。传媒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类“说”者向受众传达必知、未知和欲知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的兴起,面对国内外传媒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我国广播电视应该从“传者主导”向“受众主导”过渡.以受众为本.把握传者与受众的最佳契合点,把争夺受众与占领阵地.占领市场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引导受众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传媒日益发展、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目标受众”空前地被重视了起来。人们在发展的对比中清醒地看到,那些成功的传媒,无不是牢牢地拥抱住目标受众的传媒。  相似文献   

20.
一、报纸“定位”理论及嬗变发展什么是报纸的定位?目前还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美国传播学家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一书中写道,“传媒定位是指传媒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反映。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类型以及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我国学者喻国明则在《媒介市场定位》里提出,“传媒以其特色和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的受众。这种选择就叫传媒的市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