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健 《新闻记者》2012,(3):84-88
2011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与会者就"新媒体与中国新闻传媒业重构"、"互联网与大众政治"、"新媒体与未来社会"、"21世纪健康传播与公共健康"等问题展开研讨,并从不同角度对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鲍剑 《传媒》2014,(13)
正现在,谈互联网变成了习惯与风尚,今天,俺这个老土包子也说说互联网。没办法,你不理它,它会理你,我们早已是"网中人"。从俺这个纸媒"衰人"的角度,一直困扰于两个问题:一是当下资讯供应的速度正在以时、分、秒来刷新,而报纸仍然以24小时的周期刷新,所以人还在,速度没了;二是资讯传播进入交互传播时代,也可以说是社交化、互动化时代,而报纸归根结底还是单向度传播,所以纸还在,人没了。好,归纳一下:即时刷新与社交化传播,把报  相似文献   

3.
《传媒》2018,(2):6-7
张洪忠:从拉斯韦尔的5W线性模式来看,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五个传播链条除受众以外的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在传播者的角色扮演方面,技术往EQ方向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网红,形成一种新的亚文化.其次,在内容生产环节,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和编辑是内容生产者和把关人,社会化媒体虽然打破了记者编辑与受众之间的界线,即人人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也是接收者,但这种内容生产还是在"人"与"人"之间转换.机器写作已经成为现实,打破了原由"人"独享的内容生产能力.再次,在渠道拓展环节,VR/AR/MR、可穿戴设备将打破原有传媒业的报纸、电视、广播、PC、手机等渠道格局,成为新的传播渠道.最后,在传播效果方面,人工智能的浅层学习模型应用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传媒业的传播和评估模式,传播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传媒的特点体育传媒分属于大众传媒,它是人们了解与传递体育信息的一个桥梁,传递方式主要有互联网、电视、报刊等,传递内容主要是各大体育赛事新闻、体育的相关知识等。1.体育传媒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近些年,随着我国体育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传媒业在将信息传递给大众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链,使  相似文献   

5.
张品方 《传媒》2021,(7):28-29,31
进入数智时代,传媒业迎来全要素升级,行业生态也正在经历裂变和重组.为了构建智能化新型传播体系,媒体纷纷从内容传播供给侧展开自我革命:通过不断创新供给,重构数智时代的内容新生态,催生了"算法至上"挑战下的推荐重构;以交流互动替代叠浪式宣传,开启了"流量天花板"挑战下的叙事重构;打造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推动了新商业逻辑挑战下的产业链重构.  相似文献   

6.
郭琦 《今传媒》2020,28(1):89-90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依靠现代化的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便捷地向广大群众传递各种新鲜资讯和娱乐服务。作为当前互联网传播的主要形式,新媒体的出现为丝绸品牌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如今丝绸品牌的传播,似乎陷入了困境。本文从渠道、内容、活动、技术四个方面优化传播策略,为企业扭转颓势提供参考,希望能为中国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7.
核心阅读:当我们在苦苦探寻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的时候,当我们感叹互联网冲击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渠道传播、商业模式,并产生诸多实质性影响的时候,似乎还未将眼光聚焦到传媒业的产业根基之上。内容生产模式、传播介质等表象的变化和升级,一方面带来的是传媒产业生态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传媒业本身的深刻改变,或者说是颠覆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孟滨 《新闻战线》2023,(23):56-59
总台“今日亚洲”栏目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话语优势,持续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手段、打造优质内容,以我为主把牢舆论话语权,站稳立场传递中国价值理念,融媒联动进军新媒体“蓝海”,携手合作延伸传播链条,以高端亚太资讯新闻报道助力国家高水平开放、服务党和人民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科技资讯节目的受众群迅速成长,甚至承担起传递知识、推动创新、助力发展的重要社会功能。因此此类节目质量的提高和传播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科技新闻的选题、编辑和播报呈现上讨论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代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于移动端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主流,传统纸媒边被缘化,各种PC端、微信、微博、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成为市民及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各地媒体也利用大数据谋求新的发展和寻找新的利益点,新闻出版业从以报刊为主的传播方式逐渐向以新媒体为主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和管理模式趋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进入“智媒时代”,传媒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之中。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新闻传播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代传媒业处于变革转型期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这一方面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新媒体自身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林婕  华小波 《传媒》2015,(11):20-23
一场关于“互联网+”的风潮正席卷各行各业,传媒业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融合转型成为传媒业的关键词.互联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虚拟世界”,而成为跟水电同等重要的产业标配,必须将互联网作为融入基因的思维方式,积极熟练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方法,才能够使传统媒体在组织架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及盈利体系方面创新变革、顺势发展.作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县市报,《瑞安日报》顺应用户需求的变化,积极践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提出的“新闻+服务”,把新闻传播与互联网服务融合起来,重塑传播逻辑,探索新闻、资讯和服务有机融合的综合文化服务,寻求一条适合地方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传媒业已经无可争辩地走进融媒体时代。现今媒体发展的大势是融合,即兼容并蓄各种新旧媒介的传播特点、规律和特性,通过聚合多种传播介质,拓展媒介传播链条,完成融媒体的体系构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互生共存,才能给受众提供即时、全面、真实信息,才能让新闻受众拥有一个健康发展、良性互动的和谐的舆论环境。一、新媒体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打乱了原来由西方大型传媒集团主导的世界传播秩序,世界传播体系正在进行解构后的重新建构,互联网的发展及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不断创新,使得这种体系重构的过程变成一种变动的"新常态".对于中国来说,这种重构的"新常态"正是难得的参与世界传播体系建构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在无形中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变革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媒体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何更高层次发展、如何同互联网有机融合,优化产业格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效应,提升传媒业技术含量,赋予传媒业新的发展活力和生命力。但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传媒业融合发展受限,甚至出现了发展方向本末倒置的情况,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出发着手分析,探究传媒业融合发展现状,了解科学技术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有效措施,进而推动传媒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13,(9):26-31,2
传统媒体转型需要培养其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基因"。旧传播时代的规则是"内容为王",具有良好"内容基因"的传统媒体摘取了传媒业的皇冠。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规则则是"用户为导向、技术为驱动、平台为基础",唯有真正培养起能够适应甚至推动"内容基因"发展的"技术基因",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12,(1):16
正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相似文献   

18.
卢卫 《传媒》2015,(8):31-32
互联网把传媒业联系到了一起,转眼间,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了.此时此刻,笔者想到了18年前,也就是1997年第一次和传媒业打交道的时候.那时互联网刚刚出现,作为邮电系统的一员,笔者意识到网络的传播作用着实强大.为了发展互联网,推广互联网,笔者找到了当地的日报社,建议把日报做到互联网上去.日报社的领导非常开明,也非常有前瞻性,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18年过去了,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快,互联网对传媒的冲击,应该讲是最先的,因此笔者认为传媒系统的人,对互联网的认识、对互联网的应用也要非常超前才能更好地做好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20余年里诞生并发展的互联网,造就了社会传播领域里的极大震荡。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在传媒业.互联网以对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超凡能力显示出它将成为其他媒体不可小视的全新媒体。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网络技术无孔不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并重构了内容生态的传播链条和价值路径,刺激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生产重心由无序自发式的信息生产转向平台体系化的知识生产。知识生产和服务机构的崛起、互联网空间中人的融合和知识的高价值性促成了内容生产的转场。知识经济蓬勃生命力的背后是知识产权盗版产业的虎视眈眈,因此知识生产与服务机构在提倡内容生产的共创共享、创新知识形态和搭建智能生产平台之外,应注重对创作者及平台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