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语是语言中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象生动的载体,包涵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认知和归纳.成语和谚语是重要的两类熟语.翻译时讲究形式美、音韵美和内涵美.本文就熟语翻译的"形美","意美"和"音美"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立足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两部英译本中的典型示例进行比较评估及详尽分析。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应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特色,以便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等值翻译,这便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翻译文化因素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必要时,适当地采用"中国英语"而非"中式英语"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网络对高校文化的渗透,给传统高校文化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要正确把握当前网络形势,认清无序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的负面影响,制定出"一个目标","二级管理","三个主文化","四项坚持"的"高校绿色网络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文化"走出去"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之一,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翻译保质保量的文学作品并送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美国文学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五十多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使中国的文学作品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现如今,《楚辞》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在国际汉学或翻译界,它也一直是研究探讨的热点。本文认为,《楚辞》的文化翻译应在弗米尔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不囿于归化、异化之争,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第一目的。文章使用对比研究方法,结合翻译目的论,对《楚辞·九歌·河伯》中文化负载词"文鱼"的翻译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旨在对原语文化正确解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准确有效地进行文化翻译和文化传递,也意在说明文化翻译目的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竞争体系、文化体系的客观需求。通过文化互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而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外宣翻译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与责任。因此,应充分发挥外宣翻译的作用与价值,更好地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话语。  相似文献   

7.
已有很多经济学家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诸如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其实,以人为本在中国早就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儒家、  相似文献   

8.
已有很多经济学家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诸如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其实,以人为本在中国早就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儒家、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特质间的变换过程。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中英交流中特色文化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福娃译名翻译以异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福娃"改名"的现象,从历史的角度提出,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应采用异化才能使中国在处于弱势文化的环境里构建与强势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地分布的不断增多,中国年大有成为世界庆典的趋势。今年(2015)是中国生肖的"羊年","羊年"如何翻译成英文才恰当?本文从文化语境视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广西对外宣传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以提高修辞能力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方案;西方修辞反映出国际言语交际活动和传播活动的规律,对如何提高广西对外宣传翻译队伍的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翻译人才的模式构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地分布的不断增多,中国年大有成为世界庆典的趋势.今年(2015)是中国生肖的"羊年","羊年"如何翻译成英文才恰当?本文从文化语境视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长江  李桂燕  古梅 《科教文汇》2008,(11):246-246
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重要的课题。汉语热和奥运会为汉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典籍的翻译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桥梁,是汉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语言与文化角度分析了英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着重从"性","排泄","死亡"。"生理缺陷"四个方面分析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外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存在的问题,如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人才的培养,文化翻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外译应以文化传真性为标准,实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升翻译技术,并通过翻译活动的市场化和树立品牌推进中国文化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颖儿 《百科知识》2021,(12):55-56
文化翻译事业在中国有近两千年历史.东汉至今,中国经历了佛经翻译和西学东渐运动等几次大规模的翻译高潮,影响至今,英译汉翻译相对比较成熟;但汉译英的翻译输出可以说才刚萌芽.当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不断推进,文化输出愈发重要,加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力度是当务之急.从民间文化翻译输出的更高层面来看,"语言和技巧只是基本功,只有当译员在思维水平上接近讲话人时才能胜任".目前真正能做到这点的民间译者是少数,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译者在对民间文化进行翻译时主要是字字翻译,或者说是注重于"咬文嚼字".译员注重忠实原著语言表层,却常常忽略了民间文化翻译的真正意义,即让外方真正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让中国民间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6)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频频引起热议,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这既说明了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就,也鼓励了加快"走出去"步伐的信心。不可否认的是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还需要译者、出版方式和推介途径等要素的通力协作,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翻译思想、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所以有必要以林纾和葛浩文为例分析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即为文学之"形",而文学作品的精神,意境,风格和情感则反映了文学之"神","形"和"神"的矛盾是文学翻译的一对基本矛盾。文学翻译的根本在于透过文字现象把握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即原作之"神",在把握"神"的基础上再寻找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就是"神似而后形似"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柴祯祯 《科教文汇》2015,(3):170-171
随着国际贸易和交流的日益发展,中国古典文化越发受到关注。其中汉语成语的翻译变得极为重要。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文章对两类汉语成语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浅论。  相似文献   

20.
高慧娟 《科学中国人》2010,(10):109-111
<正>丁永良中国著名渔业机械科学家,1932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所长。成功研制了"池塘养鱼成套设备",如"叶轮增氧机","隔膜真空吸蚬机","电动泥浆泵","水力挖塘组","SLY-Z17硬颗粒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等养殖机械,开创了机械化、工业化高密度养鱼技术与装备,为推进渔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