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海蕨麻2号"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TSA、R2A和2216E三种培养基分别对蕨麻根际细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共分离得到菌株73株,鉴定成功39株,其中来源于非根际土壤的细菌12株、根际土壤的细菌27株。实验获得的优势菌属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别占46%、15%和10%;获得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考克氏菌属(Kocuria)、谷氨酸杆菌属(Paeniglutamici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假芽孢杆菌属(Fictibacillus)、雷勒特氏菌属(Lelliottia)、莱茵海默氏菌属(Rheinheimer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鞘脂菌属(Sphingobium)各1株,各占2%。TSA、R2A和2216E三种培养基筛选细菌的能力无显著差异,都分离出了芽孢杆菌属和节杆菌属,相比之下,R2A培养基筛选细菌的能力更好。蕨麻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优势菌属有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表明蕨麻的生长发育变化改变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讷谟尔河湿地有高等植物148,隶属于38科77属;有16种植物群落,分属于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四大类;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出了相关的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内菰(Zizania latifoli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人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群落中的土壤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土壤营养元素储量以及三种优势植物营养元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土壤TOC、TN和铵态氮含量较少,这主要是与土壤含水率有关;三者土壤营养元素垂直分布较为相似;三者植物叶以及穗和地下部分中N、P含量均较高;湿地植物群落(菰群落和芦苇群落)土壤TOC和TN储量比较高,而再力花群落土壤TP储量较高;芦苇积累TOC、TN、TP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植物;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水体内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两种湿地植物群落的水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蕨麻根际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特征,对蕨麻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真菌进行形态观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从蕨麻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真菌菌株56株,其中优势菌属有青霉属(Penicill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孟加拉红培养基对土壤根际真菌分离效果最佳,而察氏培养基未成功分离出真菌。蕨麻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蕨麻种植后根际真菌的多样性远高于种植前。表明蕨麻的生长发育对根际真菌群落的构建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造成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在林周县强噶乡青稞地设置5个采样区,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580条,录属于25属15科5目2纲1门。其中小杆属(Rhabditis)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量的38.28%.常见类群12属,占总捕获量的57.07%,以上为林周县青稞地土壤线虫的主体类群。稀有类群12属占总捕获量的4.48%.对5个采样区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5~#2~#4~#3~#1~#;Simpson多样性指数D(S)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均为:5~#4~#3~#2~#1~#;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1~#2~#3~#4~#5~#,表明5~#采样区的物种丰富,均匀性高,群落稳定性高。5个采样区相似性系数介于0.689-0.368,为中等相似和中等不相似。从食性分析显示5个采样区的土壤线虫营养类群为:食细菌类植物寄生类食真菌类捕食、杂食类,食细菌类的小杆属为优势类群。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线虫个体数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说明林周县青稞地土壤线虫的个体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多而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6.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会》2002,(8):29-31
链霉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 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是一组生活在土壤中、产生大量不同二次代谢产物的细菌中在遗传学上被研究得最彻底的一种,这些细菌所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包括医学上所使用的来源于自然界的抗生素中的三分之二.本星期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重要的放线菌类细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该细菌的基因数量比以前发现的任何一种细菌的基因数量都要大,这一特点是由横向获取和内部复制所导致的,与该细菌分异状态的多样性和对复杂环境响应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温州西门岛红树林根系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能力,从西门岛红树林根系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到128株海洋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分属于13个属,35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表明8株细菌为潜在新种。利用群体感应报告菌株检测发现31株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占可培养海洋细菌总数的24%,均为变形菌门细菌。弧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的群体感应研究已较为清楚,而Celeribacter、产微球茎菌属、Poseidonocella和海杆菌属细菌具群体感应能力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西门岛红树林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尚有未知的微生物物种等待研究发掘,另外,大量具群体感应潜能的细菌可能对西门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在调控寄主群落结构、促进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病毒被喻为生物"暗物质"。近年来,海洋环境下病毒生态学研究进展迅速;与此相反,在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环境中病毒研究进展缓慢。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对目前有关土壤病毒丰度、形态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研究方法和生态功能等进行简要的阐述,目的在于呼吁从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工作者重视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土壤病毒生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岱山盐田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含不同Na Cl浓度的RM培养基分离中度嗜盐菌,并采用抑菌圈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共分离得到106株中度嗜盐细菌菌株,其中有27株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人类病原真菌的有效抗性。通过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抗菌活性的27株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即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Piscibacillus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研究结果表明,岱山盐田土壤中存在较丰富的中度嗜盐菌种类,是筛选抗菌活性菌株的潜在资源库。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赵吉教授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工作30余年,在内蒙古高原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等理论研究方面获得创新性成果,通过跨学科、跨领域在微观和宏观的多层次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土壤-植物-微生物复杂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在机理上揭示湿地功能微生物空间异质性的成因,阐明甲烷氧化菌和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分布规律,阐释了功能菌群与植被之间环境功能性的耦合机制.赵吉教授是守望祖国北疆的环保使者,用智慧和勤奋呵护着内蒙古这片广袤又神奇的土地,用坚持创新的精神在环境科技事业上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静  陈芝兰  李小卫 《西藏科技》2015,(4):70-72,78
应用稀释倾注平板法和MPN法对西藏15个湿地土壤中N转化功能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间氮循环微生物数量差异性显著,其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较高,并且固氮菌对环境变化均比较敏感;土壤理化性质表明,西藏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总数与pH、土壤含水量等因子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硝化细菌与全量P呈显著负相关(p0.05),硝化细菌与全量K、C/N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李森  阿拉姆  拉多  土艳丽 《西藏科技》2023,(11):60-72+2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其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入侵植物已出现在拉鲁湿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其本底状况,本研究以样线法对拉鲁湿地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通过9条样线74个样点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拉鲁湿地共有入侵植物29种,隶属于10科25属,主要为菊科(11种)、豆科(5种)和禾本科(4种),出现频度最高的种类依次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从入侵等级来看,具有明显入侵性的物种有13种,包括4种恶性入侵物种和9种严重入侵物种;拉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在属的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美洲起源的植物占据主要优势。拉鲁湿地主要有8种生境,已在其中6种生境中发现入侵植物,人工林生境发现的入侵植物种类高达26种。  相似文献   

14.
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养分利用率是协调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核心问题。地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包括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动物等。地下生物直接参与了养分的活化、转化、吸收和运输等过程,是地上植物生产力和养分利用率的重要驱动者。文章概括性地介绍了(1)土壤-根系-微生物对话的信号基础与养分转化,(2)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与养分转化,(3)根系与植物高效吸收养分,以及(4)微生物与根系高效摄取土壤养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来应该加强研究土壤生物功能和区域分异规律、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与养分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养分高效型作物的根系特征、生物制剂的研发等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机理的探明,地下生物"黑箱"将逐步被破解,有望研发出靶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技术,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松花江湿地由于长期承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治理和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了解湿地植物吸收降解重金属的能力,对香蒲、水芹菜、浮萍降解重金属Cd、Pb、Zn做了室内模拟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对三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香蒲对Zn还有一定的富集作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与污染负荷、植物种类等均有关,而且吸收量有一定限度,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水中,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以从底泥中吸收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永官课题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以及构建克隆文库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采自于中国南方13个水稻田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砷转化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证实砷氧化基因(aioA)、砷呼吸还原基因(arrA)、砷解毒还原基因(arsC)和砷甲基化基因(arsM)广泛地存在于水稻土中.  相似文献   

17.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研究大庆龙凤湿地nirS基因型的反硝化细菌的生物多样性,初步探究湿地不同水体反硝化细菌的丰富度,湿地水体反硝化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样品中的独立子(OUTs)、NH4+、NO3-和PH均高于其它样品。特别在七月份,PH为8.22,NH4+0.480mg/L-1,NO3-9.54 mg/L-1,OUTs为7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数值,表明气候变化是影响水体微生物代谢和丰富度的重要因素。限制片段多态凝胶电泳显示出多条不同种类片段特征,证明大庆龙凤湿地反硝化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2014年9月,用定点随机采样,活体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巴嘎雪湿地水生纤毛虫的物种组成、分布以及它的群落结构特征与水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37种,隶属于3纲10目26科27属。其中前口目(Prostomatida)为优势类群,优势度为35.14%;优势种类主要有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似膜袋虫(Cyclidium simulans)、亮刀口虫(Spathidium lncidum)和多变斜板虫(Plagiocampa mutabilis)。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秋季水生纤毛虫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7;各样点水生纤毛虫的物种相似性在0.04~0.42之间,从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说明水生纤毛虫群落特征区域差异性明显;群落特征参数与主要水体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秋季水生纤毛虫物种数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学特征及恢复与重建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拉萨"拉鲁湿地"草场植被由沼泽和草甸组成,两者合计占湿地总面积85%以上;其次是荒漠和灌丛,占15%.沼泽植被以水生芦苇为健群种,伴生苔草、香蒲、三角草等.实测亩产鲜草达2108.8千克±791.3,土壤PH6.3-6.8;草甸植被由沼泽退化而来,植被以小嵩草、藏嵩草等为健群种,亩产鲜草701.7千克±34.4,土壤PH6.9-7.1拉鲁湿地物种多样性表现植物十八种、兽类7种、鸟类14种(含国家Ⅰ级保护鸟二种)、鱼类5种.原始自然景观良好,是物种多样性保存完正的原始基因库.九十年代后因多种原因,湿地破坏严重、面积缩小,植被种类和产量锐减,鸟类兽类灭绝、鼠害严重,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为此,本文介绍了拉鲁湿地的生态学特征,并从政策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江干流河岸带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江干流河岸带为案例研究区,借助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RDA),从不同尺度探讨了研究区内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等指示群落α多样性的指数沿东江干流河岸带的变化情况相似,从下游至上游总体上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其中除Pielou指数外,另三种指数的回归拟合均达显著水平(P<0.05);②以Bray-Curtis指数表示的群落β多样性在上、中、下游不同样地间群落相似性整体较低(均值仅0.17),经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其中β多样性相对高值点出现于中、下游区域;③相邻样地间Bray-Curtis指数显示该干流的群落β多样性具较强波动性;④经RDA排序揭示的群落分异主要影响因素,首推纬度与海拔的叠加效应,表征为群落样地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按下、中、上游顺序清晰排布;⑤下游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外来物种入侵程度较高,中游次之,上游情况与下游相反;⑥东江干流的物种多样性与入侵植物对群落的侵入程度,以及与土壤总磷、总氮、pH值、有机质等营养要素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又以土壤总磷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