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ArcInf09.3软件为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几种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反距离加权法、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对辽宁省昌图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采样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的插值表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牛眼”现象;克里格法的插值表面消除了“牛眼”现象,且光滑、连续,还反应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矿体三维模拟技术中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进行矿体的三维模拟仿真,必须要将有限的工程采样数据经过空间插值计算整理成三维空间体数据,文章结合我国的矿体仿真技术,分别介绍了几种成熟和较新的空间数据插值技术,并对各自特点进行对比总结,最后对矿体模拟技术中插值方法的发展提出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冯永玖  方学燕  陈新军  吴忠强 《资源科学》2015,37(11):2299-2308
空间插值方法在渔业资源领域应用广泛,但插值中涉及的半变异函数选择和插值结果评价并未得到充分阐释。以2009年和2010年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为例,探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在渔业资源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最优半变异函数的判别和插值结果的空间不确定性。分析认为,GS+的决定系数和残差项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最优函数(模型);从交叉检验衍生的拟合优度和一致率,同样可以用于最优函数选择,也能分析插值结果的空间不确定性。研究表明,2009年最优半变异函数为球形模型,2010年为指数模型。此外,通过图对一致性和Kappa系数,对各种模型的插值结果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09年球形模型和指数模型的结果最相似,2010年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最相似。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空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分对农业发展和土地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土壤盐碱化会降低耕地质量并造成土地退化,及时了解区域内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很有必要。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局部回归预测方法,其利用主变量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根据空间位置和距离特点,实现主变量的空间扩展。本研究目的即是探索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插值中的可用性,并与多元线性回归和协同克里格作对比来检验其精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所选择的环境变量包括NDVI,高程和距河流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扩展中效果较好,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均方根误差为0.305,相关系数为0.649,决定系数为0.421),该方法降低了协同克里格插值的平滑效应,又比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具有更多的空间细节展示,故本研究认为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较好的土壤盐分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存在的许多现象具有分形特征,传统的Euclid 空间对具有分形特征的自然界形态仿真具有一定困难.对此可以用分形插值来拟合自然界形态.分形插值函数是由迭代函数系统(IFS)实现的.通过离散的数据点构成分形插值函数,可以证明分形插值函数是这个IFS唯一的吸引子.利用MATLAB矩阵运算与图形绘制功能,实现离散数据点的分形插值拟合.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简捷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是定量化研究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已成为模拟分析地质现象与时空演变规律重要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数据模型、建模方法、建模软件、不确定性及应用领域五个方面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视化技术和地质信息模拟技术的发展,基本的二维地质图已不能满足地质信息表达的要求,地质信息的表达向着三维可视化迈进。但是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地质对象的不规则性和属性的各向异性,决定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的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表达方式以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计算机辅助三维桥梁重构和桥梁目标识别中,桥梁图像曲线曲面的形状平滑处理是关键。传统方法采用Bézier曲线曲面的自然生成方法,算法没有提升桥梁曲面多项式生成的次数,所以计算复杂度较大,三维平滑效果不佳。提出一种基于曲线端点插值平面起控的三维桥梁航拍图像HC-Bézi-er生成方法实现,对航拍图像识别。定义具有凸包性、对称性等基本性质的新曲线,对三维桥梁平面曲线端点进行控制边重合插值,组合曲线的各曲线段,构造了含积分递推多项式的平面起控基函数,实现三维桥梁图像曲线曲面的精确平滑处理和三维重构模拟。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三维桥梁图像模拟,桥梁曲线和曲面可以由不同数量的轮廓点控制,具有形状可调性,实现高阶的光滑拼接,信息分析准确,信息含有量饱满,实现准确三维重构,基于重构图像对航拍桥梁图像检测点的准确识别率较传统方法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土壤盐渍化的监测是合理利用盐渍化土壤的前提,采样点数量不同会影响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表达。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抽取了12个样本子集,探讨不同的采样点数量对土壤盐分空间变异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分变异程度较大,随着样点数量的减少,对于细节的刻画能力也在减弱,样点数量过小时(<150个),不能很好地表达空间变异结构。不同采样点数量下的预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说明克里格插值的准确度随样本量的减少呈现降低趋势,平均误差(ME)则随样本量的减小而没有明显的趋势。综合ME、RMSE和ASE 3个指标可以得出,满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县域尺度土壤盐分空间变异表达的土壤样点数量不能小于150个,相当于每1000km2需采集107个样点。  相似文献   

12.
白洁静 《内江科技》2009,30(1):183-183
本文给出了函数拟合的两种不同方法,即多项式插值和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并对两者的特点和优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云南省各县级行政单元人口普查数据,以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为依托,结合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其人口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借助正态QQ图等方法对人口密度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探索分析,以获取数据分布的初步信息;再采用函数拟合和交叉证实法确立云南省人口密度时间分布的变异函数模型(球状模型)及其相关参数;根据得到的球状模型,基于简单克里金对云南省人口密度进行插值分析。结果显示云南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趋势不断增强,人口时空分布呈现以东西向为主线向南北方向扩张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探讨了三维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接着研究了三维可视化中的交互技术,然后介绍了OpenGL和其它实现三维可视化的工具,最后分析了三维空间中数据插值的三种方法,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16-2023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周至县土壤有机质采样点数据基础上,以有机质为变量,应用普通克里格法,对710个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获取了周至县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直观地显示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差异,并进一步作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中的各种地质信息都可以看作是三维空间中的函数,利用各种野外实测资料分别建立相应的曲面拟合函数,进而利用计算机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达到直观地表达地质信息在工程岩土体中的分布规律、提高对于地质规律的认识、指导地质工程项目的勘测施工及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松锦  刘金福  陈文伟  旷开金  唐蓉  洪伟 《资源科学》2014,36(11):2423-2430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子,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解高海拔植物幼苗更新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为此,采用地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陈板岭头1hm2黄山松林样地上100个10m×10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在12.26%~43.7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依次为0.15%、0.03%、0.18%和0;有效变程分别为19.40m、17.32m、17.32m和14.90m。4个指标各向异性明显,空间自相关范围总体均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呈减弱趋势。分形维数:毛管孔隙度(1.793)土壤含水量(1.669)土壤容重(1.406)非毛管孔隙度(1.348),与半方差函数曲线所反映的规律相一致。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各指标均表现为带状和斑块状镶嵌分布。土壤含水量在东南方向、西边中部和北向中部都有高值区,而西南-东北向较低。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相似,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含水量呈互补趋势。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各指标的空间变异和格局与研究区地形、植被覆盖以及微生境干扰有关。土壤含水量对黄山松幼苗更新有制约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山松林土壤水分取样设计和更新苗格局-过程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拉格朗日插值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曲线插值拟合,并进行预测精度对比,最后通过实例解算论述了两种方法在建筑物荷载变形监测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MATLAB这个数学专业工具来绘制可选性曲线,运用数学中的线性插值函数(Linear)、三次样条插值函数(Spline)、Hermite插值函数(Pchip),并通过对比其插值函数的结果,从而得到理想的科学的线型平滑的可选性曲线。他省却了手工绘制的复杂,对于读取可选性数据更加精确,并且优越于其他的计算机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