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壁画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卧佛寺涅槃大佛身后的六幅(一幅遗失)壁画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些壁画是藏传佛教与道教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扬 《科教文汇》2009,(27):278-278
壁画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卧佛寺涅椠大佛身后的六幅(一幅遗失)壁画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些壁画是藏传佛教与道教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雷振华 《科教文汇》2012,(31):65-66
本文以明代中篇文言小说中的“艳情母题”系列文本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受唐传奇小说以来的士人梦幻意识和明代道教文化的影响,价值判断基本属于道教思想体系的情爱观,以及其在明清小说中具有开先河之功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4.
寇凤凯 《科教文汇》2021,(11):182-184
作为“川西第一道观”的青羊宫,具有富有特色的信仰文化、建筑文化、雕刻及壁画艺术、旅游休闲文化,展现了原生态的道教宫观文化。  相似文献   

5.
西宁市北山寺是道教圣地,栈道及洞窟中的壁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山体之上个别危岩体直接关系到游人的安全和文物保护。本文在对引发危岩体失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治理对策,对保护文物和游人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牧原 《大众科技》2006,(7):170-171
壁画在中国是最古老的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历史时期的高度成就,随着历史的变迁它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从衰落到逐渐复兴的阶段.文章主要就壁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古代画师用精湛而细丽的笔法在六郎庙、稷益庙壁画中描绘了三幅“耕牛图”,无论是双牛牵引的耦耕方式,还是单人操作的上曲辕犁,都详尽而具象地勾勒出明代农业耕犁工具的工艺结构型制和地域特征,其中包含着农耕犁具的物理力学特征。山西犁的区域多样性构成山西犁文化和耕犁的科学性,曲辕犁较直辕犁有六大革命性变化,既改善了犁的操作性和力学,也加强了工作效能。最为隐形的变化就是将犁的力学原理进行了变革。曲辕犁的最终形成是在宋代,在以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犁耕农具是中国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稷益庙壁画轻便型三角犁是黄土高原多山丘陵地区的主要开垦农具。六郎庙壁画犁属于适合平原地区大面积耕种的重型框型犁。综观明代山西这两殿壁画,山西犁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中国古代科技内涵,是中华犁文化科技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历史图谱。  相似文献   

8.
浅谈壁画     
安娜 《中国科技信息》2008,(12):227-228
壁画在中国是最古老的艺术,正是艺术告诉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艺术使我们认识自己。文章从什么是壁画到壁画的选题立意,从壁画的艺术处理到壁画的绘制工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壁画;并着重阐述了壁画发展史也是一部材料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缪虹 《科技与管理》2008,10(3):77-79
针对目前壁画发展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分析中国当代壁画的发展现状入手,选取了目前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现象,提出了壁画家如何面对市场的建议,最后,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中国当代壁画生存与发展作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观的由来     
李莉 《百科知识》2007,(1X):57-57
在古代,观指的是宫阙两旁的望楼。汉朝时期,皇帝重视道教。于是,人们将道教的庙宇尊称为“观”。东汉以后,道佛两教都很兴盛,寺、观开始并称。北魏《洛阳伽蓝记》上说:“寺观友烬,庙塔丘墟。”唐康骈《剧谈录》载:“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历。”从汉朝以来,“观”一直是道教徒修行的地方,例如紫阳观、太玄观、玄妙观等。现在,观已经成为道教的象征性建筑。  相似文献   

11.
清钦天监职官制度虽承前明旧制,但两百多年间,已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其职官构成、考选途径、升转方式、俸禄标准等方面多有异于明代。  相似文献   

12.
壁画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前进,已经脱离了它产生的初衷。装饰性已经变成了现代壁画的主要目的,而且现代壁画的材料也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保定现存古壁画的年代进行梳理归类,对壁画的位置、形制、内容和艺术特色、价值进行了评述,是关于保定古代壁画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樊锦诗指着两张相距百年的莫高窟壁画照片,不无伤感地说:"1908年,有人拍过敦煌壁画的照片。如今,即便我们认为保护得最好的壁画,有些部位还是有些脱落,不太清晰了。"在她眼里,壁画如人,也会生老病死。如何让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道教历史上有着非常丰富的修仙故事,故事中每个主角都有着翻江倒海的本领,为后世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谈玄说理题材。在湖北武当山紫霄大殿中,武当山道教祖师张三丰坐像屹立其中,从张三丰坐像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庄严且神秘的感觉。每当人们在闲余之时说起张三丰的时候,都会想到他创造出的太极拳以及民间流传的那些神话般的故事,却不知张三丰一生经历如何,在他一生中哪些地方与哪些人对他影响最大。让我们从道教书籍与历史书籍中追寻这些印记,谈一谈张三丰与沈万三二人的关系,同时讨论一下二人在福泉山留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成都市南部的仁寿县古龙兴寺,有一幅号称蜀中奇观的"泼水现竹"壁画。这幅画是由北宋名家文同留下的作品。但这幅画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因为画本身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这幅画自从明代以后,寻常时根本无法看到,只有当人们用水将墙壁泼湿后,画才能显现出来。人们千年以来都在寻找形成这种现象的奇观,有人认为文同作画时用的是特殊的墨汁——使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明代末期前中国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形式和特点,并指出了这些形式和特点的意义及对今天科技奖励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在我国的建筑装饰领域中,陶瓷壁画已经得到了普遍运用。陶瓷壁画作为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展现代陶艺的艺术魅力,实现建筑环境的艺术化。现阶段,陶瓷壁画装饰已经成为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建筑装饰中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陶瓷壁画装饰符合目前的国际审美观点,随着我国陶瓷壁画的不断创新,使得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们加大了对建筑装饰领域的研究,这就促使陶瓷的独特语言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实现了更加协调性的发展,本文对建筑装饰和陶瓷壁画装饰的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能够促进这种协调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夷坚志》中的道教医疗故事为研究对象,考察道教医疗中的医治方法、医疗效验、医疗人群和医疗报偿等问题,展现了南宋时期日常社会生活中道教医疗的全貌.道教医疗的医治方法主要有施用法术和世俗疗法,且以施法为主,医药为辅.在医疗效验上,《夷坚志》没有回避对道教医疗中无效甚至死亡的书写,但这毕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道教医治对象的广泛性来看,道教医疗在南宋的日常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艳芝 《中国科技纵横》2011,(6):317-317,310
随着各类尖端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法的开发利用,壁画的范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同时,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奇的艺术概念和艺术风格在壁画空间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推动壁画内涵外延得到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