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热空气"挑水" 材料:支架、两只相同的易拉罐、细木棍、酒精灯. 步骤1:在一根细木棍的两端各系上一个相同的易拉罐,(内盛等量的少许水),在木棍中间系一根细绳,使两端平衡,并把它系在支架上.  相似文献   

2.
我们结合课文中对《热空气》实验加以改进,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1 材料  铁架台、细线绳、2个大小相等的金属桶、酒精灯、铁丝、一根两尺长细木棍、两片纸条。2 制作方法21 对金属桶加热处理,烧掉涂料,除去所产生的异味,用细铁丝做金属的提环。图122 根据图示:把铁架台、木棍、细绳、金属桶、纸条等组装成简易的天平秤。3 教学过程31 教师指导学生把制作好的天平秤,移动支点位置,调平简易天平。32 将酒精灯置于一端金属桶之下,点燃,将桶烧热后移开酒精灯、熄灭。33 …  相似文献   

3.
《热空气》中的几个实验,目的在于通过空气受热上升现象证明热空气轻。其中一个实验的方法是取一根细木条,两端悬挂气球,然后加热其中一端气球内的空气,使其受热而上升。但实验中也明确注  相似文献   

4.
《热空气》中的几个实验,目的在于通过空气受热上升现象证明热空气轻。其中一个实验的方法是取一根细木条,两端悬挂气球,然后加热其中一端气球内的空气,使其受热而上升。但实验中也明确注明安全提示,因为气球有爆炸的危险,事实也确实如此。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5页介绍了"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该实验操作过程为:先加热装有水的易拉罐直至冒出白雾,再堵塞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最后观察实验现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以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材实验的不足1.罐口的封闭不完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2.等待时间长。表现为:实验中使用石棉网托住易拉罐,从而增加了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上《热空气》一课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明显。具体改进方法是:如图,在桌上放一盏酒精灯,在酒精灯的周围均匀摆放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用来支撑玻璃钟罩,便于空气从底下进入钟罩内,并用钟罩罩住酒精灯,再在钟罩口盖上一张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薄纸片纸要轻。在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点燃酒精灯前和点燃酒精灯后所发生的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清楚地看到:点燃酒精灯前,纸片稳稳地盖住钟罩口;点燃酒精灯后,纸片“飞走了”。这一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的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热空气会上升”实验的改进@陈…  相似文献   

7.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 (1)取黄豆粒大的钠置于有支试管底部; (2)加热,钠熔化成银白色闪亮小球; (3)继续加热一会儿,挤压洗耳球鼓空气,至钠开始燃烧,撤去酒精灯; (4)间歇地挤压洗耳球,控制空气的进入量和速,钠燃烧,黄色火焰,管内充满"白黄烟";暂停挤压洗耳球,则燃烧也停;再挤压洗耳球,钠又燃烧……黄豆粒大小的钠,忽燃忽灭,火焰可大可小,持续一、两分钟之久;  相似文献   

8.
门球     
材料:7cm长的塑料药瓶11只,易拉罐4只,粗铁丝1m,泥土,彩色塑料纸绳,小铃铛6对,1m长细木棍两根,小石子若干,空冰淇淋球1只,透明胶,颜料,清漆。  相似文献   

9.
教学《热空气》这一课时,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我设计制作了热空气上升演示器这件教具,演示效果比较好。在一米多高的玻璃管中小纸轮在热空气的推动下,不仅飞速旋转而且在旋转中徐徐上升。当升到管的顶端时就在顶端仍旋转不止,非常有趣。 制作材料: ①废日光灯管一个;②装麦乳精的圆铁盒一个;③细铜丝(漆包线)一根;④细钢丝小弹簧一个;⑤一寸半长铁钉两根;⑥薄铁  相似文献   

10.
材料:黄色易拉罐5个,绿色的3个;气球座1个;绿色粗塑料管1根,细的若干根(做枝干用);奶盒1个;塑料盖1个;502胶1小瓶。步骤:(1)按照2006年第5期做易拉罐工艺品的办法把两个黄色的  相似文献   

11.
五、力学实验(三) 11.验证热空气比冷气轻、会上升 实验用具与材料: 纸、剪刀、酒精灯、细铁丝。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把纸剪成圆形,再剪成“纸蛇”状; ②点燃酒精灯; ③借助细铁丝把“纸蛇”吊在点燃的酒精灯的上方;如果是在冬季,可将“纸蛇”吊在热暖气片上; ④注意观察“纸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原题如图1,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相似文献   

13.
说明: 本案例设计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冰易拉罐饮料置于常温中,罐外有水珠这一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相同的现象:在一空玻璃瓶中加入冰块,盖上瓶盖,用纸巾将瓶子外壁擦干,待会儿发现与易拉罐一样的现象出现:瓶外也有水珠,让孩子对此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水珠来源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发现并明确探究的问题——猜想与假设——通过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解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三册关于“大气压力”的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和认识到“大气压力”这一现象,我经过反复尝试,改变以往传统实验方法,采用如下实验: 1.实验器材 易拉罐(健力宝罐)一个,在开口处拉开一个0.25cm~2左右的小孔,剪去开口环,橡皮泥(一块),方座支架,酒精灯,水,石棉网,手套一只。  相似文献   

15.
流动的空气形成风,风具有吹动一些物体的能力,不同形式的风车在风的作用下转动起来,证实了风的这种能力.一、材料:易拉罐、8号铅丝、方木块、按扣.二、制法:把易拉罐侧面沿竖直方向均分为6等价,用快刀切开,切口两端距离罐的盖和底均为10mm,在切口上下两端再斜切一个长约30mm的切口,小切口中部与长切口连通,其交角为60°.把这样切出的六个叶片,都沿竖直虚线扭转约60°后,再将如图  相似文献   

16.
课堂背景什么是逻辑?我们说,逻辑就用于进行正确、可靠推理的规。科学离不开逻辑,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孩子们研科学问题,更离不开逻辑。基上述对科学和逻辑的理解,一自然教师进行了《热空气》一课教学。《热空气》是小学《自然》第九《空气》单元的内容,其教学目是使学生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会上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教师对本课的实验演示进行如下设计:一、小纸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升起,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题:小纸片为什么会上升?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初解释,展开对热空气的研究:为么热空气能把小纸片推上…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器材: 1000毫升的烧瓶一只;橡胶塞一个(配烧瓶用);5—10厘米长的玻璃管一根;15厘米长的橡胶管一根;止流夹两个;酒精灯一盏;铁支架一个;天平(连砝码)一架;水若。 二、实验步骤: 1.在橡胶塞中间打一个穿心孔(孔直径比玻璃管外径小1毫米),玻璃管紧穿在橡胶塞中间;再把橡胶管套在玻璃管上。 2.烧瓶内盛以约为其容积的十分之一的水,塞紧橡胶塞后,置于铁架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待烧瓶内的水剧烈沸腾时,移去酒精灯,迅速用止流夹夹紧橡胶管,不让橡胶管漏气。 夹紧橡胶管,这点很重要。夹不紧,瓶外空气就会进入瓶内,实验就得重做。我们是这样夹的:一个夹子平夹橡胶管后,把胶管折起来,用另一个夹子再夹起(如图)。如果用医疗器械用的橡胶  相似文献   

18.
《热空气》一课涉及到“纸蛇”的演示实验。我们看了许多教师做课,制作的“纸蛇”演示往往不尽人意,做实验时,不是纸蛇旋转的速度比较慢,就是旋转的圈数少,或转几圈就停止了,实验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纸蛇旋转的速度更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纸张的选择:如果用点燃的酒精灯作为纸蛇旋转的热空气来源,用60克有光白纸最好。纸上尽量不要带有颜色和油墨,因为有颜色或油墨容易引起纸的两面张力不同而卷曲,影响上升热空气的推力。同时为了增大“纸蛇”与空气摩擦力,纸的麻面要朝下。2.线绳的选择:线绳应该选细棉线绳,因为…  相似文献   

19.
“热空气上升可视仪”是根据阳光下的物体都会有影子这一原理研制而成的,如图1所示。它由射灯、电炉、纸屏三部分组成,可用于小学自然或综合实践学科。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充分证明热空气上升,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点燃蜡烛的上方悬吊一纸条,根据纸条的飘动来间接推测得出热空气在上升。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由大量的粉尘、水蒸气等组成,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见的。如果将电炉接通电源,电炉上空的热空气就会急剧上升,在射灯发出的强光照射下,急剧上升的粉尘和水蒸气都会把影子留在纸屏上,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生动。热空气上升可视仪@谢…  相似文献   

20.
制作材料和工具:白纸板一张、小木棍两根(可用冰棒棍代替)、大头针、彩笔、胶水、剪刀、黏(nián)土。1.将图形描绘在白纸板上,剪下并着色美化(图1);2.把标头、标尾粘在木棍上,将支架两端沿虚线折成90度角,粘在两尾间,起到支撑的作用(图2);3.测出风向标横棍的中心点,打孔穿大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