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子,1支蜡烛头、一张吸水纸、火柴步骤:(1)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头,将吸水纸浸湿后盖在点蜡烛的杯子上。再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点燃的蜡烛熄灭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  相似文献   

2.
两杯连结     
在一只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支蜡烛头,杯口盖上一张潮湿的吸水纸,然后把一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火熄灭了,两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拿起上面的一只,下面的一只也跟着起来。这是什么原  相似文献   

3.
1 杯子相连大气压力的作用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空玻璃杯,在一个玻璃杯中点燃一小截蜡烛,杯口上盖一张潮湿的纸,然后把另一个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后,火熄灭了,这时奇迹出现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了,只要拿起上面的一个杯子,下面的一个也会被提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实验材料:两个一样型号的玻璃杯、面巾纸、水、蜡烛、打火机。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到一个空玻璃杯里并点燃。2.浸湿面巾纸,覆盖在点燃蜡烛的杯子上。把另一个杯子扣在上面,口对口扣严。3.等蜡烛熄灭以后,拿起上面的杯子。结果发现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原理:面巾纸沾水,可以密闭瓶口。因为面巾纸透气,蜡烛熄灭前已经把两个杯内的氧气耗尽,杯内气压比杯外气压低很多,所以两个  相似文献   

5.
实验材料:两只玻璃杯、蜡烛、吸墨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支蜡烛。2.在杯口覆盖一张蘸了水的吸墨纸。3.把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倒扣在这个玻璃杯上。几秒钟之后,你会发现玻璃杯中的蜡烛熄灭了。当你想要拿起上面的玻璃杯时,两个玻璃杯也连在一起了。实验揭秘:由于吸墨纸是透气的,所以蜡烛一直燃烧到两个玻璃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一部分燃烧并膨胀的气体外溢出去了。火焰熄灭以后,玻璃杯中的气体迅速冷却并萎缩。于是,在两个玻璃杯中产生  相似文献   

6.
吸水的杯子     
准备工具:玻璃杯,盘子,比玻璃杯矮一点的蜡烛,水。游戏开始:点燃蜡烛,把它固定在盘子上。接着往盘子里注入一些水,大约1厘米深就行。然后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不一会儿蜡烛就熄灭了!更有趣的是,蜡烛熄灭后,盘子里的水会被吸到杯子中哦了!  相似文献   

7.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8.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9.
<正>一、实验操作细节的改进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实验的操作细节改进。教科版小学科学十二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课,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按照课本范例,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向燃烧的蜡烛,可是做了很多遍,蜡烛就是不熄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呢?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指出了问题所在。一是蜡烛没有放在杯中,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集中;二是药剂量不够,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够,容易被上升的热气流冲走,实验容易失败。他指出了要改进的环节,实验时要用短的蜡烛,并放入玻璃杯底,这样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才能集中下沉,淹没火焰而使之熄灭。如果蜡烛太长,火焰离杯底高,二氧化碳倒入杯中可能无法覆盖火焰,实验可能就会失败。可是,杯子口太小,徒手无法放入小小的蜡烛头。怎么办?把硬纸板做成"L"型,将燃烧的短蜡烛粘在勾上,探入玻璃杯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好这一切后,用大烧杯来混合药剂量较大的小苏打和白醋,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把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玻璃杯中,蜡烛火焰缓缓地熄灭。按照改进的操作方法来做,实验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马德堡杯     
1650年在德国马德堡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显示了大气压的强大。用两只杯子,一张吸水纸,我们也能来做类似的实验:在一只杯子内放入几根点燃的火柴,然后盖上湿的吸水纸,再迅速地将第二只杯子倒合在上面,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间隔杯子     
小静的妈妈是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小静来到妈妈的化验室。妈妈要考一考小静,于是对她说:"你看这六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三个盛满了水,后面三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一个玻璃杯,就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小静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到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上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像图中这样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哪支蜡烛先熄灭芽”因为是初次使用这套教材,对这个实验也没有100%的把握。所以特地叫了科技小组的5个学生一起预做了这个实验。五个同学连同我分成两派,以我为主的意见是这样的,是长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热空气在上面,所以把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以何以琳为首的一组,他们认为是短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当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当空…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中《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实验2中的部分实验设计我认为应当改一改。实验2中有三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底,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把杯子提出水面看一看。这个小实验的编者意图是:杯底的纸不会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悟杯子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团才不会湿。但实际结果往往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杯底的纸团是湿的。原因是学生在把杯子提出水面时,让空气跑了出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空气在杯子口尚未拿出水面时跑出来,这种情况学生能看到水泡是从杯子中…  相似文献   

14.
双杯养鱼     
你的桌子上竖放着相扣的两个玻璃杯,两个杯子里放着一杯半的水,还养着一条活金鱼!这一杯半的水是怎样装进去的?上面杯子壁的水为什么不从缝隙里流出来呢?原来,在倒水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一张卡片帮忙。先在下面的杯子里装满水,养上鱼。在另一只杯子中倒入大半杯水,放上卡片。用手托住卡片,把杯子倒过来。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对比实验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实验将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第二个实验把玻璃杯压入水槽中,将杯子慢慢倾斜,这时有水泡冒出,水进入杯中,纸团被水浸湿。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杯不属于配备仪器,分组实验有困难,且实验中杯子倾斜入水,需从角度、速度方面给予指导,会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对冒出水泡、水入杯中的现象司空见惯,很难由此产生疑问,也就不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16.
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妈妈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让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  相似文献   

17.
植物像水泵     
大家都知道,植物之所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是因为它含有大量的水分。每逢干旱的季节,总有一些植物会干枯而死,这让我感到很疑惑,它们身上大量的水分跑到哪儿去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请教老师,老师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准备两只玻璃杯和一块硬纸板,在硬纸板中心,用刻刀刻一个小圆洞。我找来一棵桂花树苗,把它的根插进纸板的孔中,再把纸板放在杯子上,掀起纸板往玻璃杯里注水,直到树根的一半浸到水中为止,然后把在纸板上面露出来的树苗用另一只玻璃杯套住。几天后,我发现下面杯中的水面降低了,上面杯子的四壁积了很多小水珠。原来,根吸收的水…  相似文献   

18.
别样的声音     
在三年级自然《空气占据空间》的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在做教材上的实验:把一团纸紧紧地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着压入水底,然后把杯子提出来(杯子不能倾斜),可以发现纸团未湿,从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黄樱桃番“懒惰”的硬币准备:一个玻璃杯,一张卡片,一枚硬币。操作:把卡片放在玻璃杯上,再把硬币放在卡片中间,你能不碰硬币,就使硬币直接掉进玻璃杯里吗?沿水平方向稍用力弹一下卡片就能做到。结论:这是因为硬币有惯性的缘故,在它没受到外力时,仍要保持原来状态,所以卡片被弹走,以至它失去“支持”,就掉进了玻璃杯里。杯子戏法准备:一杯水,一张纸。操作:在一张桌子上,铺上一张纸,将装有水的杯子放在纸上,如图所示。你猛地沿水平将纸抽走,杯子会怎样?结论:杯子仍会原地不动。这是因为杯子有惯性的缘故,它在未收到外…  相似文献   

20.
杯子和杯盖     
在一个生产杯子的工厂里,由于一个工人的疏忽,把两只杯子的杯盖弄错了,于是出现了一只玻璃杯子和一只水晶杯盖的组合,而另外的一对,则是水晶杯子和玻璃杯盖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