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新浪微联合人民网发布了《2012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2012年上半年全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情况。报告通过公布各区域政府机构微博和官员微博影响力排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务微博在官民交流的信息渠道上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官民互动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开通的官方微博账户.截止2015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45016个,其中有7个省的政务微博数量超过6000个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不同级别不同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矩阵.本文以南阳市纪委监察局新浪政务微博"清风南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清风南阳"2014年三个月(10月、11月和12月)一共573条微博为样本,重点从其内容主题、推广机制、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其目前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字     
, 《新闻实践》2012,(12):80-80
50947个10月30日京华时报讯:新浪微博发布《2012年第三季度政务微博报告》,截至9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50947个,认证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政府机构微博33132家,公职人员微博17815个。在地域分布上,政务微博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江苏、  相似文献   

6.
2011年被人们誉为"政务微博元年"[1],设立政务微博,构建网上政务平台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途径,各地档案部门也纷纷加入微博行列,建起了档案微博. 1 档案微博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1年2月12日,福建省档案馆注册新浪微博,揭开了各级各地档案部门入驻新浪微博的序幕.截至2015年6月底,以"微博"作为检索词,通过机构认证等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各级各地档案部门注册的官方微博账号为248个,其中省级档案部门5个,市级档案部门108个,区县级档案部门117个,高校档案馆16个,档案专业杂志2个.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从政府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8.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的三年多,政务微博,尤其是公安系统和宣传部门等的政务微博发展形势可喜,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信息公开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综观全国政务微博的格局,却存在结构性失衡,呈现"双金字塔"分布。截至2013年底,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仅在新浪微博开设的账号就超过了10万个,其中,县处级以下占比超过97%,像《广州日报》提到的"中山过半微博成花架子……过半政务微博‘粉丝’不足500人,过半微博今年日均发帖数不足1条",其  相似文献   

11.
微博由于信息传播及时高效、反馈互动及时强大和多种信息形式共存等传播特性,促使政府品牌形象的传播范围、传播平台、传播模式和塑造方式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政府品牌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引入目前品牌营销领域的CIS战略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对"上海发布"新浪政务微博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基于政务微博传播特性进行政府品牌形象塑造,最终得出了如何建设政务微博品牌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方面的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2.
唐柳晴 《今传媒》2012,(6):17-22
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广州公安"、"成都发布"三个政府机构微博和朱永新、陈士渠和杜少中三个个人公务人员微博在一周内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样分析,旨在探究中国政务微博在经历一年的摸索后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以及政务微博对中国政治传播的带来影响,并指出政务微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微博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众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开设微博,将微博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问政渠道。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统计,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增长速度接近200%,截至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政治信息发布逻辑已形成套路,稳重严谨而活泼不足,且常常为长篇大论、引经据典,与微博的个性跳脱正好相反。现在政府大力推动政务微博、改进信息发布方式。那么,这些微博能否适应新的媒体空间呢?本文通过对从新浪与腾讯上选取的34个政务微博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务微博尚未形成成熟的微博发布策略,第一,有效职务信息湮没于大量无效信息;第二,政务微博与其他类型微博的区分度不够。此外,笔者认为:微博(包括政务微博)以信息发布为主,并没有、也很难成为观点交流的平台,寄望于在微博上展开充分讨论、互通观点有无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微博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在主流微博网站通过官方认证,开通政务微博。自桃源网于2009年上线以来,截至2013年9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超过8.7万,其中政务机构微博55315家,公职人员微博31893个。新浪网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根据政务微博的活跃度、传播力、覆盖度等指标,得出了全国政务机构TOP20的榜单。名列首位的,是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府机构逐渐开始借助微博推动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将"被动式"信息服务转向"主动式"信息服务.档案行政部门必须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调整思路、调整步伐.本文通过系统地对省、市、县乡等级的微博开设情况进行分析,全面了解我国目前档案行政部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适应力.本文研究以国内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新浪微博为例.所有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1月20日23点.档案行政部门微博开设时间集中于2011年~2012年,与其他政府部门政务微博相比时间较晚.本文所指档案行政部门为各级档案局(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浪微博上的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4月19日,已有1 917个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其中公安微博数量占政府部门微博比重最大。研究表明,各级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纷纷开通机构微博,但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微博仍存在分布不均、互动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新浪微博对政府机构微博的管理也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政务微博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一新兴工具,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政务微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工具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探索,政务微博在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最主要的网络舆论策源地。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新浪微博一度因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网络欺诈泛滥而成为我国新媒体管理的重灾区。从2011年起,政府对新浪微博的管理出现新的变化。政务微博的崛起、媒体及媒体人微博的规范、公权力依法对微博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干预和管理,这一系列管理措施背后透露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资本性质对社交媒体"制播分离"的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晖 《新闻记者》2012,(1):55-58
近年来,政务微博一路凯歌高奏,各地纷纷注册政务微博。然而,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发现,政务微博也有其发展困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刷屏微博、应景微博、推荐微博(群)对政府微博的负面影响,并为政务微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