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阵地牢不牢、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打造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大标准的思政课"金课",努力建设好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等类型思政课"金课"。  相似文献   

2.
赵志恒 《高教论坛》2020,(3):45-50,113
实践教学改革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过程中具有多维价值,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思政课的创新性建设,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挑战能力。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大平台、三大链接实现方式和五大保障体系新路径,努力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金课",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学实践中,彰显理论高度、思想力度、学术深度和实践强度的思政课才是优质高效的思政课。打造高校思政"金课",不仅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引领作用,还要从多方面形成合力,找准着力点,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必须清晰认识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背景,正确把握数字化技术、思政“金课”等范畴的科学内涵,讲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富有含金量的课;深刻理解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主体性和高阶性;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课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开辟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从上到下都在呼吁的淘汰"水课",建设"金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旨在探讨"水课"与"金课"的内涵与本质,立足从多个视角来界定"思政课金课"的内涵及建设要求,以美味大餐为例,从"需要""食材""厨艺"与"环境"等四个方面对于"金课"的内涵进行剖析,提出了从政治高度、内容为王、讲授艺术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准确把握符合政治标准、学校目标、特别是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金课"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打造高水平"金课"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职院校金课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从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信息化运行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课"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打造金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课”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标准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标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思政“金课”建设的有效模式。基于“金课”视域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从方向和方法层面呈现了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内涵,思政“金课”是思政课质量提升的体现,混合式教学法则为打造思政“金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龙坡涛 《天中学刊》2023,(6):139-141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课堂教学是高校“金课”建设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意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不足、课程思政融入不足等问题,普通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强化“金课”建设意识、完善制度、加强课程思政等方式持续推进“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9.
“双高计划”项目大幅提升了高职院校大思政“金课”建设的质量。江苏89所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发挥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优势,立足“三教改革”,从构建思政课格局、打造教学团队、深化教学内容、贯通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简化考试方法等六方面建设大思政“金课”,实现思政“金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创生,提升“三全育人”创新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雷青松 《文教资料》2020,(9):159-160
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应当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为了打破一些高校以往思政课堂学生学习被动局面,激发高校思政教师提升教学实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显得很必要。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坚持"内容为王",以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坚持考核多元化,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高校"水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表现在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管理和考核方面的"水".采取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改进教师评价方式和强化考核监督等措施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对思政课"金课"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金课建设的根本在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以"课程思政"为主旨,设计与电气专业及电力行业相匹配、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求的课程教学目标;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教学方式;采取全过程教学评估方式,构建知识、能力和思政素养"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目标达成度评价对电气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持续改进,对新时代金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任务起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打造思政“金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是打造思政“金课”的主力军,在打造思政“金课”过程中,必须在打造“大先生”、打开“大格局”、讲活“大道理”、激发“大能量”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为回答“高职大学生欢迎的思政‘金课’长什么样”这一重要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范式,从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视角,构建了由授课技巧、理论深度、精神引领三个维度组成的高职思政“金课”建设体系,并揭示了该体系的形成机制。基于对典型案例的组态分析,构建了基于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的“技巧型”与“理论型”两种高职思政“金课”建设方案,同时建议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金课”建设时,需要坚持以大学生教学体验质量为抓手,持续完善高职思政“金课”的建设内涵;坚持以思政课场域建设为载体,打造高职思政“金课”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按照思政"金课"标准,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概论"课的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向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合与转化,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实施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融合,以守正创新为遵循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思政"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原则,从课堂教学、思政综合实践和第二课堂多维度打造"概论课""金课",起到传播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具有丰富的逻辑体系和实践路径,对此进行全面把握和解读,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中洞察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历史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明晰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理论根基,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体会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紧迫需要。在理解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逻辑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的实践路径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建立健全高校思政“金课”发展的各项制度,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是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对拓展思政“金课”建设广度、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温度、加大大学生知行合一力度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构建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传统和延展、信度和效度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多课贯通”教学载体、挖掘“嵌入耦合”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不断推进“大思政课”育人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各高校都在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数形,在"金课"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有着自身的课程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达成大学英语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加强思政课建设、开好思政课,就思政课教师而言,必须要牢牢确立"四度"意识,即:高度意识,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度意识,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讲明;温度意识,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给学生以精心引导和栽培;尺度意识,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自身的言行积极影响熏陶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20.
"金课"是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高质量课程的统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丰富化、实践环节精彩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打造高职思政"金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