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速阶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阻碍。本文从抓住法治栏目主题开展教学、创设生活化法治教学情境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期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这门学科隐藏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并探索有 效的方法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就主要 创新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 阐述。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初中生的思想,借助新闻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运用有效方式推进实际应用、引导质疑释疑培养法治思维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国艳  张宗雷 《天津教育》2023,(28):186-188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能使学生具备优良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核心素养视角进行教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外,还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以促使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念、价值观为最终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都要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法理学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具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使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7.
李振华 《天津教育》2023,(28):153-155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具有突出的思想引领作用,可以全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创设更直观、更多元的育人情境,也有利于随时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的变化而有效拓展数字化课程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活动监督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主传承并创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备课设计,突出本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教学水平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断提升,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的文化素养。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以“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好学生生活,为学生创设更优质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0.
李均 《江苏教育》2023,(20):91-92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学科融合,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渗透有关劳动教育的案例、理论知识内容,能够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初中生的责任感,培养其劳动精神,使他们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加劳动活动,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积极渗透法治知识内容,让小学生真切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法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贺小平 《家长》2023,(12):180-182
<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方式被提出并深入研究,以此最大化地发挥课程本身的教育作用与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将会帮助小学生全面认知生活,培养道德素养,提升思想认识,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因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具有一定理论特征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存在困难,应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重视研究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鸳鸯 《亚太教育》2020,(4):140-14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源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对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其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双重特征。知识性凸显了课程的科学性,表明它是一门传递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课程;思想性凸显了课程的价值性,表明它是一门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并致力于将之升华为信仰的育人课程。本文从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具体分析思政教学如何超越过于重视知识教育的问题,探索由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升华的理路。  相似文献   

15.
课程编制的不同模式隐含着不同的知识假设。目标模式隐含着外在确定的知识本质观、明确细化的知识形式观以及作为实现特定目标手段的知识价值观;过程模式隐含的是社会建构的知识本质观,整体综合的知识形式观,激发理解、促进解放的知识价值观;情境模式隐含着境域化的知识本质观、经验化的知识形式观以及多元化的知识价值观。分析课程编制模式的知识假设,有助于深入把握不同类型课程编制的特点,并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知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傅娇娜 《天津教育》2021,(5):118-119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能将思想与知识融合为一,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增强小学生对安全的认知,使学生充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对小学生树立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学栋 《考试周刊》2023,(35):120-12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情景模拟法。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并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法。笔者认为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  相似文献   

18.
李红 《青海教育》2021,(3):38-38
初中作为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开展并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能够深化学生对法律与道德的认识。本文简要探讨了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来源是儿童的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灌输正确的理念,让儿童树立人生初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个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后,就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主题学习中,如果道德与法治课还是采取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就不可能在内心产生认同。因此,教学内容必需承载于一定情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