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语言的分支,准确性是其最重要的语言风格特点。然而,法律语言的精确性及严密性并不排斥模糊词语应用在法律文书中。在法律条文以及司法实践中,法律语言运用模糊词语的现象俯拾皆是。探讨法律英语中模糊性词语的成因、功能及其翻译方法,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使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的分支,准确性是起最重要的语言风格特点.然而,法律语言的精确性、严密性并不排斥模糊词语在法律文书中的运用.在法律条文中以及司法实践中,法律语言运用模糊词语的现象俯拾皆是.探讨法律英语中模糊性词语的成因、功能及其翻译方法,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使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语域变体,以准确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其表现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模糊词语。分析了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探讨了法律模糊词语的主要翻译技巧,并认为法律英语翻译贵在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对于法律模糊词语,应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语言无法从语义的角度得到全面的解释,语言的模糊实际上是语言的语用变异,语境是理解模糊语言的重要因素,它对模糊语言具有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5.
法律英语中的模糊语言体现了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同时也是立法原则的要求及不同法律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模糊语言贯穿于立法语言及司法实践当中,能增加传递的信息量,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本文从模糊语言在法律英语中存在的必然性着手,进一步探讨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使用策略。法律语言作为一种语类,也不乏模糊语的使用。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影响法律语言的强制性和精确性,反而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模糊语概念、类型进行分析入手,探讨模糊语在法律英语中的功能并提出了法律英语中的模糊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悦 《文教资料》2016,(4):30-33
针对模糊语言在网络广告中的出现频率和语用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大量的网页中随机抽取了273则广告作为标本,结果证实了模糊语言在网络英文广告中大量存在,相较于模糊句子结构,模糊词语被更多地应用于广告当中;在模糊词语当中,形容词和代词出现频率最高;在模糊句子结构之中,独立句子结构是使用最频繁的模糊手段。研究同时表明各类模糊语的语用功能不尽相同,从整体上来看,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法庭审判过程中讯问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语言,既要求准确,又存在模糊的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法庭讯问中模糊语言的存在是必要和客观的,有着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适用范围。并由此可知,模糊语言是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有其特定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是语言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文章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广告、法律、政治外交、商务、新闻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是语言自身所固存的属性。文章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广告、法律、政治外交、商务、新闻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模糊语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表达许多精确词语难以表达的信息。本文结合模糊语言的特点,分析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精确和严谨是法律语言的灵魂,然而,语言的客观属性、法律现象的复杂性和无限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等因素决定了模糊性在法律语言中的存在。通过分析法律英语存在模糊性特征的客观、主观基础,了解模糊法律英语的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对语用模糊的定义、具有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析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语言除具有规范性、简洁性、庄重性特点外,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准确性,以致在许多情况下,法律语言和法学家可以成为“准确”的代用语.然而,在现行法律条文中以及司法实践中,模糊词语却大量得以使用,如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一条款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词语均是模糊词语.由于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的大量出现,不少人产生了“法律的伸缩性很大,定罪量刑是法官说了算”的错误想法.这不利于执法工作的实施.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词语作番探讨.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立法语言中模糊词语的运用有的是立法者利用模糊语言的优点而故意为之;有的则是自然语言的先天不足使立法者被迫不得以而为之。前者称为主动模糊,后者称为被动模糊。主动模糊语言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起到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动模糊语言不仅使法律法规在现实中难以操作,而且会给一些素质不高的司法人员留下"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趋利避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运用和理解模糊词语的原则,既探寻确定模糊词语意义的方法,又探寻限制被动模糊语言模糊过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邦岳 《华章》2007,(6):138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明确语义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用词方面探讨立法语言表义的明确性.采用专门的术语、模糊词语与确切词语恰当配合可以使法律规范的词语语义明确.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模糊语言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存在的必要性,探讨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相应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属性。其特征表现为各种自然语言中大量使用模糊词语和模糊修辞。其语用功能是精确词语所不能够替代的。英语法律语言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然语言的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戴梦岚 《海外英语》2011,(7):281+283
新闻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简明性的特点,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这些模糊语言是否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该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的存在原因,对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