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教学中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已成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所谓“提出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索的对象,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提出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提出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提出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学习方式认为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仅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学习方式认为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仅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会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能自主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  相似文献   

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可以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给学生解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架设学生探究的桥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相似文献   

12.
戴卫红 《考试周刊》2010,(53):50-5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我们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原钧 《广西教育》2007,(6B):22-22
目前,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改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培养优良的科学品质.应提高对物理史实的认识,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意识;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采用"问题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第三要解析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第四要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培养优良的科学品质。应提高对物理史实的认识,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意识;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采用"问题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第三要解析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第四要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在意识的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将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主要是思考的是语文教学要立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以及教师创造性语言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颜桂兰 《考试周刊》2009,(16):86-86
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因此,数学教师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人着重探讨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他们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其特点就是要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