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学界对《书谱》的研究有大量的成果,笔者发现由于不同作者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养的不同,以致对《书谱》的研究各执一角,以往大量文献多分别从考据、书法技法或单纯从美学、哲学角度分别探讨《书谱》,似乎缺乏独立出各种必要的系统的历史语境进行探究。因而本文将试图从梳理《书谱》产生的书法史背景方面为《书谱》的美学思想研究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书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过庭《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杰作,全文虽然仅三千五百余字,却对当时中国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深刻透彻的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重要的是《书谱》里面大量涉及了哲学、美学思想,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等大量极具创新性的观点,也将书法比拟成自然万物。建构在笔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着重《书谱》主体来初步探究孙过庭《书谱》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江陵张家山出土的《算数书》内容和体例方面都与《九章算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两本著作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算数书》的出土,相当有利地佐证了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并对中国养生理论和 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 、《礼》、《易》、《乐》、《春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翻阅大量相 关的文献资料来揭示《诗》、《书》这两部经典对儒家养生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 响。  相似文献   

5.
唐朝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通过对《后汉书》李贤注进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历史化的结果,然而其本身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书中体现了因情生事的创作原则,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理想。从这个方面来说,《史记》实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翁洲走书是舟山群岛一个传统的曲种。奠基人是镇海人安阿小,其徒弟沃棉定是翁洲走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2001年12月,翁洲走书《卖木梳》发表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曲艺》刊物上,翁洲走书在全国扬名。2007年,翁洲走书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章着重就翁洲走书的发展历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鄙人读的有关《周易》的这本书是周振甫译注的《周易译注》。关于《周易》名称的含义,周振甫先生研究,赞同"《周易》之周是代名"之说,即西周朝代。赞同"易的取名本于变易"之说。  相似文献   

9.
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提出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理论观点,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多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此理论提出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及书法自身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资对此理论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中国古代“小儿书”的演变规律及教学实践作了考察分析,特别就《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和《教童子法》这两个中国古代蒙学课程的典型进行了个案剖析。  相似文献   

11.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12.
赵执信《声调谱》是他研究古诗声调的结晶,对形成清朝文学批评史上的诗歌声调学说影响显著。后人对他声调学说的来源认识颇有分歧,对他在书中仅举唐宋古诗为例也存在误会。这些都影响着对《声调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各种说法经过比较,可以相信赵执信的声调学说得自冯班,而不是得自王士禛,也不是仅仅出于赵执信对唐宋诗歌的揣摩。赵执信举唐宋古诗为例以发明古诗声调,是因为他的古诗观所指主要是唐以后与近体诗相对的新变的古诗,与一般以汉魏古诗为古诗的认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曾巩书序今存20多篇,内容分为两端:一为整理古籍所作,一为当代文集所作。前者篇数多,而且很有名,后世目录学著作多有采录,《文献通考·经籍志》几乎篇篇全文转录。但这两类书序,真正合乎“提要”性质的只有《陈书目录序》和《李白诗集后序》。曾巩为文志在明道而好议论,其书序除上指二文外,每篇几乎都有一段“大议论”。这些对考察曾巩的思想很有帮助,就其中当代文集序而言,可获悉曾巩的交游及文集作者的一些概况,也可察觉到他对当时执政要人乃至前代皇帝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科举应试的书体与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前人多有论述。一般认为,“馆阁体”一类应试科举的书体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但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科举重书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教育,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佚书中的守雌和静因无为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并结合《慎子》、《管子四篇》等先秦文献,进行互诠.通过对四篇佚书守雌节和静因无为之道的分析,达到对从战国晚期至汉初这段历史时期的黄老道家思想的一个侧面的了解,并进而了解道家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所写诗词的内容;再次将两者放在一起去欣赏,书法与诗歌在迭代中达到更高的融合,欣赏者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奚林元 《职大学报》2015,(3):119-121
王齐翰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勘书图》又名《挑耳图》是研究他绘画艺术的唯一可靠资料,图中描绘的是一幅贵族文人悠闲自得的日常生活人物画,人物动态极其生动自然,神情放松而闲情雅致,充分体现出道家随心所欲、悠闲轻松的乐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闽南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作为清末的闽南方言韵书——《渡江书十五音》保留了多少古音的面貌呢?本文对书中各韵及其韵字进行了穷尽式研究,并将它的韵母系统与古汉语韵母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展示前者音韵面貌并探究两者之源流关系,为闽南方言韵书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研究资料。笔者研究的结果认为,《渡江书十五音》韵母与古汉语韵母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读程俊英先生《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注》),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被泽之余,也碰到一些具体问题,并逐步形成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是以有“学习札记”若干则,《略论(下泉)的产生年代》所从出。以此就教于程先生及广大爱好古典文学的老师同学。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古诗时,同学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寻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对两首诗的理解会更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