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先把《普通物理学习题解答》(第二册)[上海市高等工业院校物理编写组编,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杭州分校翻印]第二页的8——7的题目和解答抄录如下:[题目]在真空中有A、B两板,相距为d,极板面积为S,分别带有电量 q、-q。有人说,两板间的作用力f=q~2/4πε_0d~2;又有人说,因f=qE,而E=σ/ε_0,σ=q/S,所以f=q~2/ε_0S.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到底f应等于多少?答,f≠q~2/4πε_0d~2,因为这时不能把两带电板看作是点电荷。当两板的线度比它们间  相似文献   

2.
<正> 高中物理课本(甲种本)第六章“物体的平衡”里(194页),有这样一段叙述:“如果一个物体既不做平动,也不做转动,即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翻开其他书籍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在《大学物理学》(第一册,[美]F.W.SEARS等著,郭泰运等译)的23页上写道:“……在  相似文献   

3.
莫立勋 《物理教师》2005,26(2):7-17,19
1 问题的提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物理》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2003 年 6 月第 1版),第121页,图17-14中所画渔民看到的水中游鱼位置(视位置),比实际游鱼的位置既升高又远离渔民.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大学物理学习题解答》将[美]F·w·SEARS等著的《大学物理学》中的习题作了详尽的解答(除思考题外),它是理工科大学师生以及中学物理教师的一套很好的参考书。其第三册(一九八○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33—10题(P194)中有如下一个问题:图1中,电阻为R、面积为A的矩形回线以匀角速度。绕y轴旋转。此回线处于沿x轴指向的、磁通量密→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画出使回线以匀角速度旋转所需的转矩Г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版)“热量”一章中,关于热量的单位有这样一段叙述:“人们把1克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我认为,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的说法不妥。1克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1卡”,而热量的单位为“卡”,显然,不能把表示热量大小的“1卡”作为热量的单位“卡”。南京工学院等七所院校编的《物理学》(1981年7月第2版)中先告诉热量的单位,然后规定:“使1克纯水的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1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国朝孔、廖远扬编。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全日制普通高级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第80页[实验4-1]"铝箔的燃烧"及第81页[实验4-3]"镁条在二氧化碳里燃烧"2个实验(如图1、图2所示),如果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做起来比较繁琐,其主要原因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时,  相似文献   

7.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是,某些课本确将它说成: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例如,福里斯著《普通物理学》(1658年合订本第一版)第二卷第三页就是这样说的.这种说法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8.
拙作《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于1985年冬开始动笔,1987年10月杀青,1988年10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3700册,不久即售罄.1992年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将拙作印第二次.该社文学读物二编室张利民主任来信说:“这次重印数有6500册,超过了初版印数,还是令人满意的,说明尊著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1992.5.25).从第一次印刷到第二次印刷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也收到了学术界不少学者和日本、美  相似文献   

9.
袁鹏 《教学随笔》2008,(4):20-2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灯下漫笔》(2007年3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普通高中的物理教材《“外星人”学物理》全套书共 4册 ,用于 9— 1 2四个年级 ,内容依次为 :热学和物质结构、力学、电学、近代物理 (统计力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 ,用统一的观点讨论 ) .本文介绍第四册 (近代物理 ,以下称“本册书”) ,已由秦克诚、刘培森译成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套教材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上 ,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 ,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演绎推理 ,用建立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预言未知现象 ,用新的实验现象检验这个物理模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修正物理模型 .在这个框架内介绍有关的物理知识[1] .通读全书 ,不难发现其与我国现行高中教材的异同 .1 知识体系全 ,内容新颖 ,编排形散而神不散只要你打开《“外星人”学物理》任何一册教材 ,第一感受便是它跟我国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内容和难度相差不多 ,有些内容相对浅一些 ,但比较前沿且通俗易懂 .比起我国现行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来说 ,要求要高出许多 ,内容难 ,体系全 ,结构形散但始终有一条线相连 ,引入和收题过渡自然有很强的人性化 !这些可以从...  相似文献   

11.
王聪生  靖智慧 《物理教师》2006,27(12):10-11
在中等学校物理教材以及普通物理教材中,当谈到相变时,常将“当液体中气泡内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部大气压时,液体便会沸腾”(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热学》,李椿、张立源、钱尚武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出版;《高级中学物理教材甲种本》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中等师范物理教材》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作为液体沸腾的条件,为什么液体在这一条件下会沸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7,(12A):63-64
《旷世奇才——巴丁传》[美]霍德森、戴奇著文慧静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书中书:一个中国墨客的告白》李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君 《物理教师》2015,36(2):12-1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在评价内容中指出: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物体实验的基本技能,对物理学基本思想和观点的了解等.可见,学生对于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物理学基本思想和观点的了解和领悟是评价的重要部分,也是完成考核目标中"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考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2]的必然要求.关于能力要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相似文献   

14.
点点荐书     
《爱因斯坦的梦》[美]阿兰·莱特曼著黄纪苏译接力出版杜出版这本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授阿兰·莱特曼创作的小说,以1905年的瑞士伯尔尼市镇  相似文献   

15.
陈明海 《江西教育》2007,(14):79-80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六课. [设计理念] 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发现细节、发现学习的快乐、发现人生的目标、发现努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碰撞过程内力作功的研究在国内编著和翻译出版的《普通物理学》和《理论力学》的教材中 涉及的很少。而在闫金铎、李椿、王殖东编的《普通物理学讲义》第一册第一版一百五十页上虽提出了碰撞过程内力作功的概念,但没有详细解释,要使学生确实理解内力作功的概念,辅导教师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下碰撞过程的模型,并详加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7,(10A):62-62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任彦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戴敦邦新绘中国风情人物》戴敦邦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哈耶克评传》[美]布鲁斯·考德维尔著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九章《机械运动》中《简谐运动》。  相似文献   

19.
由梁绍荣、刘昌年、盛正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物理学(第五分册:近代物理学)》(以下简称《梁书》),1989年第1版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家教委1992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优秀教材评审会上获国家教委二等奖.该书根据国家教委1991年颁发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并考虑师专、教育学院及函授等各方面的教学需要,以及读者对第1版反映的意见;进行了七个方面的修订,第2版于1994年出版.该书第2版与第1版相比作了较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编中师课本《物理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委1986年调整后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编写的,供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试用。全书共三册,第一册的内容是力学和声学,第二册的内容是分子物理学和电学,第三册的内容是光学和原子物理学。1988年秋季开始供应第一册。 中师物理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需的系统的基础物理知识,能正确地认识和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力和运动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