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从“经验课程”到“体验课程”:课程哲学观的变迁1.一般哲学观与课程哲学观的内在一致性一般哲学观是时代的一般价值取向、“时代精神之精华”的一般表征;课程价值观则是一般价值取向在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由教育课程所表征的“时代精神之精华”。二者之间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反观历史,“浪漫自然主义课程哲学观”对应于启蒙哲学;“经验自然主义课程哲学观”对应于实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课程哲学观”对应于现象学、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等当代人本主义哲学。课程哲学观是时代精神的有机构成,教育学…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试析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形成的。这种思想的产生与蔡元培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纯抱学术主义,对呼种学术思想流派持宽容的态度,提倡他们之间的相互争鸣、自由发展是这种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的实行促进了北京大学的民新思想的 和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根源。这种思想反映了蔡元培的教育矗政治、功利的思想;反映他想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成分和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经常与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相提并论,但是两者略有不同。曾经有学者指出,梅贻琦的大学理念“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三个来源是:中国古代儒家大学教育思想和西方古典教育哲学;欧美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治思想;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思  相似文献   

5.
王阳安 《中国德育》2006,1(3):31-35,56
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有助于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的需要。他强调道德教育为中坚,寓德育于体育、智育、美育、世界观教育之中;确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为“自由(义)、平等(恕)、友爱(仁)”。他还把心理学引入德育理论研究,提出“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成德观”。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今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崇尚有尊严的多样性、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或者说,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世上已无蔡元培”,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所写的刊载在《读书》2005年第4期上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它也是近年来网络舆论的热题之一。早在1919年,蔡元培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三项原则是互为奥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说这样的标准不是苛求,而是必须。然而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我们视野内的中国高等学府没有一所配得上“大学”的称号。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时的北大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几十年来,常被视为老北大精神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似乎也已被“世上已无蔡元培”的沮丧所淹没。  相似文献   

8.
刘东方 《教育探索》2005,2(12):46-48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以其中西融会的文化观为基础的.他的文化观孕育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他的教育观又使文化观得到了凸显:他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世界观教育”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 《教育》2010,(4):60-60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目),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审美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的文化教育传统 ,但作为现代意义的“美育”则是 2 0世纪初叶由王国维、蔡元培等人从西方传入的。这种崭新的理论形态引起中国文化界与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美育在中国的真正发展还是近 5 0年 ,特别是近 2 0年审美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新时期 2 0多年美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 ,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78年彻底否定十年“文…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多认为蔡元培北大改革得益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教育民主观、科学观、自由观、平等观和个性观才是蔡元培除旧布新的思想灵魂,而且既适应中国当时代的需求,也契合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主张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而“兼容并包”也被视为蔡元培思想的核心。“兼容并包”体现了他对中外文化的采撷和糅合,与他文化取向紧密相连。本文试从外国文化取向上探讨他这一教育思想如何形成、发展、完善以及成熟确立,加以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 自人类有大学开始,关于大学精神的探索和论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众多论争又伴随着大学人文教育的变迁浮沉。远的不说,自近代以降,从英国纽曼的“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到德国洪堡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中的“独立自由”精神。到我国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之“学术自由”;从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报告》,到芝加哥大学的《名著阅读》,到本世纪我国大学逐渐开设的综合性的人文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萌芽于20世纪初的加维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与深化,它的教育理念是文化平等与差异平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有着复杂社会背景:全球化促进了人口的国际性流动,进而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带动了文化全球化;社会运动将多元文化的发展在教育领域有了实践。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完美的,反思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超越的必要途径,多元文化教育应朝着自由、“和而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格精神是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念的人格统一体的表现。受儒家“君子人格”的影响,蔡元培在长期的文化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人格,其具体外在表现是:矢志于“教育救国”的人生观、坦荡的君子胸怀和谋求道德济世的精神等。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而整合为蔡元培的高尚道德人格内涵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甘肃教育》2008,(22):F0002-F0002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曾几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研读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这为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似文献   

17.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讳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段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论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教育的超越性是蔡元培教育理念的基础,它提倡教育应该追求宇宙人生的根本智慧,思考人之为人的精神。在此前提下,蔡元培提出了教育要独立于政党、教派之外,以“五育并举”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人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19.
论蔡元培"融合创新论"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从对中西方文化教育的比较和体认出发,提出了自己融会贯通古今中西的有益养分,从而创造出中国新文化教育的合理构想。他的这一“融合创新论”所具有的中庸、平和与理性的智慧光芒,必将照亮新的千年世纪里中国建设新文化教育的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对自由教育的追求贯穿于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蔡元培自由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探:(1)自由的理想;(2)自由的人格;(3)自由的学术;(4)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