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阅读技巧、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兴趣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自主有效地学习,挖掘他们内在的诱因和学习的潜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效果。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要想推动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刨新,应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在语文活动中主动参与、尽情发挥、充分表达,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应用与实践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了一点思考,浅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也逐渐开展以新课标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这就让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对此,文中做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科学的发展观,而科学的发展观立足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体现在"一切以学生为本"上。因此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怎样学习的技能。而主体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也逐渐开展以新课标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这就让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对此,文中做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把学生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兴趣,论述了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建立在学习主体自主、独立基础之上的学习,都需要学习主体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因此欲使学生获得生活和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全面发展,从而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能力,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对如何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切实唤醒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2004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语文课新标准高中阶段阅读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精神的集中体现,使课堂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课标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精神,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精辟概括。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怎样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怎样发挥好老师的引导与辅导作用?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来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本文想根据我平常在教学中的做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该体现新课标精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样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语文作业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实施多元化作业,做到作业设计主体多元化、作业形式多元化和作业层次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做语文作业,从而提升思考力、创新力,体现语文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10.
徐莉 《宁夏教育》2007,(11):44-45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程标准》)。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就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落实,语文教学已初显生机。新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多年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机械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自主质疑、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应用和实践,并且成为“主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呢?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是新课标所关注的学习目标之一,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那么,如何按照新课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新课标大纲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改下如何适应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成为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积极探索新课改,更新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要利用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情境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积极探索。一﹑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自主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及感悟。小学语文新课标也全面体现了21世纪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强调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根据这些现代教育思想.我们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贯彻这一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然而,关于主体的观念和实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学生如何从课堂的客体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哪里?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有何作为?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课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工作生活打下基础,而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自觉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提高的能力,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来说,学生学习时是身心愉悦的,而且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了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老师在日常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而在课堂中如何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进行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共达计划、多元评价等几个方面详细叙述,希望对教育工作者能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邱艳 《孩子天地》2017,(5):37-38
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然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育改革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的地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潜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能力。尊重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新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笔者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