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衣紫 《教育文汇》2008,(12):46-46
诗词曲赋中,独爱宋词。在我看来,汉赋偏于堆砌,唐诗偏于大气,元曲偏于惨淡;唯有宋词,清丽而又缠绵,最适合女子的心境。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宋词是好女人的娘家。我却要说,宋词既有婉绀睛怀,又具备巾帼英气,本身就如同一个典雅大方的女子。  相似文献   

2.
说到柳,心便柔和了。 感觉里,柳便是那伫立江南烟雨中的美丽女子;便是那扶风而来,穿唐裙,留双丫髻的黛眉含烟的古典女子;便是那临了池,顾影婆娑,抬起头来,就有了凄楚和缠绵泪眼的痴情女子……  相似文献   

3.
四月     
四月的情思清新宁静如寂寥的女子看遍了所有的缠绵不再孤独如停在沙滩上的老渔船古朴安祥四月@夏萱萱$武昌水果湖一中初三  相似文献   

4.
诗词曲赋中,我独爱宋词。在我看来,唐诗偏于大气。汉赋偏于堆砌,元曲偏于惨淡,唯有宋词,清丽而缠绵,最适合女子的心境。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宋词是好女人的娘家,我却要说,宋词既有婉约情怀,又具备巾帼英气,本身就像一个典雅大方的女子。  相似文献   

5.
前缘·今生     
前缘千年的轮回里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们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花朵你若曾是快意恩仇的剑士我们必是缠绵你剑旁的落英因此恍惚中总觉得前缘未尽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的情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己逝去爱情的追忆,在这些词中,板桥将过去恋人的美好形象与深情蜜意刻画得缠绵不尽。第二类是对歌妓等下层女子的赠答,并用充满同情的笔触揭示她们内心的痛苦,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7.
淅淅沥沥的雨声合奏了一场交响曲,点燃了大地的希望,唤醒了生命的勃勃生机。春雨,时轻时重,时起时伏,或缠绵或轻抚,像个扭扭捏捏的小姑娘,躲在云彩后面;像妩媚的女子,摆动婀娜多姿的身姿;又像一双细腻柔滑的手,轻轻落在琴键上,弹出曼妙又令人陶醉的乐曲。春天的  相似文献   

8.
诗画的江南     
一川烟雨,半抹愁思,便是潋滟的江南。雨丝飘然而下,缠绵在情人眼中,是迷离的美感。水面缓缓升起的白雾,为江南蒙上神秘的面纱,宛如江南女子的羞涩、婉约。水洗的明眸,隔着薄纱,似嗔似喜,秋波之处,自是一番风情。  相似文献   

9.
诗词曲赋中,独爱宋词。在我看来,汉赋偏于堆砌,唐诗偏于大气,元曲偏于惨淡;唯有宋词,清丽而又缠绵,最适合女子的心境。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宋词是好女人的娘家。我却要说,宋词既有婉约情怀,又具备巾帼英气,本身就如同一个典雅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被推为婉约派宗师,辛弃疾则被尊为豪放派之首。明代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但辛弃疾也是婉约大家。他的词有的亦具清丽、飘逸乃至缠绵妩媚的风格。如可称为婉约正宗的《祝英台近·晚春》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曲折细腻地写出了对春天的埋怨,表达了作者的情愫、愿望。其缠绵妩媚,秾纤绵密确不在晏几道、秦观之下。而他的《摸鱼儿·淳熙己亥》,我认为在内容和写法上  相似文献   

11.
一个阳光正午,就快到午饭时间,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Facebook公司总部内,西蒙·阿克顿正在寻找色情图片。一对年轻人热恋缠绵的照片映人屏幕。这张图片赋予挑逗性,但是并不违规,阿克顿一边点击键盘,一边评判图片是否合适。下一幅图片:一个只穿着短内裤的年轻女子,用手遮着胸部。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着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清丽素雅。情感细腻缠绵,旋律柔和绵长。深受当时男女青年的喜爱。歌词的作者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叱咤文坛的骁将刘半农先生。最初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据作者的同学、好友,为这首歌谱曲的赵元任先生说.这首歌的表层意思是诗人对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蕴含的却是诗人的“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  相似文献   

13.
杨慧 《现代教育科学》2003,(3):13-15,24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率先偶办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和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并形成独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女子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国人对女子教育的自觉重视和自发努力,才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花间派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被称为“花间鼻祖”;韦庄词则以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与温庭筠齐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典的苏州     
记忆中,隐约看见身穿旗袍的女子撑着油纸伞袅娜地走在石板路上.记不清那雨雾的缠绵,记不清那石板路的曲折,记不清那柳絮的飘洒,只记得那个醉人的地方叫"苏城".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的朦胧.印象里的苏州,是吴王阖间建起的大城,是张继失意经过的古城,是陆龟蒙隐居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7.
《品花宝鉴》一向被人视为是部描写同性恋情的小说。可细加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着僭越性别的大胆人物构设表现的仍是传统的情爱模式。他在有意无意问谑仿了两种传统的爱情故事类型:一类是才子佳人式的情意缠绵;一类是风尘女子对落魄书生的情义双全。透过这一矛盾复杂的写作姿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情爱”的认识与表达。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端于晚清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男子师范教育为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教会女子师范教育及西方女子师范教育为清末女子师范教育提供了直接的实物模式。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传统女学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传统女学在新式学堂中的绵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使命使得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段拥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女子师范教育所存在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女性教育近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唐代女子家教具有开放活泼的特点,实际上这只是上层社会的情况。而不少敦煌文书资料,从女子家教的重要性、母亲在女子家教中的作用、女子家教的内容等方面反映了唐代下层社会平民女子家教遵从封建社会礼教、维持男尊女卑观念、抹杀女性独立人格、限制女性自主权利的本质,从而说明唐代平民女子家教保守禁锢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中不乏站在女性立场,以女子口吻表情达意的作品。这些词作从创作动机来分,大约有三类情况:赏玩女性;抒发男女缠绵情思;委婉地借女性舒展政治抱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词本身的特点有关。主观原因乃是封建文人士大夫长期以来养成的"臣妾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