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发生在无锡的太湖蓝藻危机是我国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标志。我国虽然有很多湖泊,但是绝大多数淡水湖泊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水环境总体水质在下降。使得许多以湖泊(水库)为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由于像太湖等湖泊是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上的,营养背景较高,加之这些湖泊水浅,沉积物常常因为悬浮而释放,即使外源污染控制止了,由于内源污染的存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将依然存在。这会大大加大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即应该先诊断、后治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家,现有湖泊中超过77%的已经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影响,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以蓝藻为主)水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华最严重、水华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复杂的问题,一是由于污染源的复杂性,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二是由于营养物质的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单一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能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从技术上说.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还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的负荷.消除水体中藻类疯长的基础.达到降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湖泊的污染现状、污染特征以及湖泊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湖泊污染的特征主要从富营养化、有机有毒污染物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湖泊水体污染治理的工业工程措施和生物修复技术做了重点论述,指出生物修复是湖泊污染水体修复的长期的环保的修复方式,同时对于不同特征的污染水体,应根据其污染特点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污染治理设施与管理相对滞后,同时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不断输入,致使我国大部分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国26个重要国控湖库只有61%处于富营养状态,而现在已近90%。全国湖泊总面积约91000平方公里,在2015年发生富营养化的面积接近8000平方公里,除青藏高原湖泊区(面积约占49%),其他湖泊分布区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富营养化趋势。传统定点、定期采样分析的方式难以掌握大型湖泊或偏远地区湖泊的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而遥感技术能够通过水的光学特性对湖泊的富营养化进行评估,可为全面了解湖泊的富营养化时空动态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德合作减轻巢湖富营养化项目是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由安徽省环保局和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共同承担。项目计划在巢湖流域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整个流域营养物输入与控制模型,建立巢湖水域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出巢湖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7年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暴发,太湖富营养化及其蓝藻水华治理成为国家和全民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暴发的科学解释和未来十年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及生态恢复等,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自建站以来对太湖进行了全面、长期的监测,开展了浅水湖泊系统研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太湖站野外科学平台的支撑下,联合院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创建了湖泊现代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多学科协同的野外原位研究方法,发展了湖泊科学环境要素过程与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新局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关键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阐明了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特征、区域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作用机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策略,应用于太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使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也使得太湖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野外科研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8.
婺江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生物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婺江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本文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婺江富营养化的特征,以水生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以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水体治理的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5年MSS图像、1987年、1996年TM和2008年ETM卫星图片资料,利用"3 S"技术对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发现由于河套灌区农田退水及工业污水排入乌梁素海导致其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芦苇区、水草区、湖中及湖周沼泽区面积大量增加,明水区面积显著减少,并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状况,提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湖泊治理与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措施,为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滇池水污染是我国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治理的难点,"十二五"以来,农业面源污染相对占比上升到入湖污染30%以上,成为湖泊治理的重点。面源污染存在隐蔽性、广泛性、滞后性、风险性、难监测性特点,特别是这类污染发生区域在农村,主导产业是农业,利益主体是农民,治理难度大,是我国乃至世界湖泊污染治理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可能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通过分析克钦湖沉积物中全氮(TN)、有机质(TOC)、总磷(TP)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克钦湖营养化的演变历史,对于研究克钦湖富营养化程度.探明克钦湖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变化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可以为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水体中尤其是某些水源地的藻华问题引起了世界环境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方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对三湖影响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而导致水环境恶化,从而使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环境和阻碍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时也影响了社会稳定。为此,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探讨湖泊富营养化原因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该文在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太富营养化、太湖、巢湖、滇池  相似文献   

14.
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灾害已成为威胁我国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目前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短期内尚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构建蓝藻水华预测预警体系是避免水危机事件发生,保障富营养化湖泊饮用水及生态安全的优选方案。该项目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湖泊资源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然而 ,由于地理分布及湖泊性质的不均衡性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 ,湖泊资源退化、环境恶化 ,致使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水位下降、咸化、干化甚至消亡 ;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加剧 ,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湖盆淤积、盲目围垦导致湖泊萎缩 ,洪涝灾害加剧 ;掠夺性的渔业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并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我国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最近几年,我国湖泊频繁发生水华,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只是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随之暴发的蓝藻水华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和社会群体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各地方已经出台措施来减少废气对大气的污染。要治理大气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对于固定污染源来说主要来自于工厂烟囱排放的废气,通过对废气的监测,为大气污染提供数据,从而分析废气中的成分,对其进行分类治理,本文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提高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潘纲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环境界面化学、环境水化学、分子环境科学和环境纳米技术等。主要经历:从1991年到2001年,分别在英国的EastAnglia大学、Leeds大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浑江流域桓仁段水环境质量,保障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水质安全,调查了浑江流域桓仁段的工业源和生活源等重点污染源现状,分析了浑江流域桓仁段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现状、种类特点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源是目前浑江流域桓仁段的主要污染源,而城镇生活污染源正逐渐成为本地区重要的污染物来源。提出了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治理村镇污水等污染源控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西湾及防城港2020年的全面监测和2011—2018年的定点监测,并收集西湾海域1996—201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EI)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探讨西湾水体富营养化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0年雨季和旱季的营养盐含量均呈从湾内向湾外降低的趋势。雨季营养盐浓度高于旱季,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严重,主要由于雨季丰沛的雨水将大量陆源营养盐(DIN和PO43-)输入到西湾。近30年西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先加重后减缓的趋势,1996—2007年水体处于贫营养化状态,随后(2008—2014年)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尤其在2011—2013年期间。P-S-R模型显示西湾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级,但压力等级为中高级,应加强防城江等污染源的治理。未来,长期开展陆源污染治理和海洋保护修复工程有助于改善西湾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