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受到多种因数的影响和制约。200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间由原来的高考后成绩公布前估分填报,更改为考生成绩公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后填报。不少考生及家长认为这种办法好,考生本人的成绩知道了,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也知道了,考生的录取批次也就定位了。  相似文献   

2.
不怕失败     
曾几何时,长沙市一名考生因担心高考失败,在发榜前服毒自杀。谁知成绩公布后,这位考生成绩不错,完全可以被录取。这位考生的死令人惋惜,而其行为更值得青少年朋友深思。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05,(6):56-57
每年在第一批本科录取线划出后。甚至在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后不久。都有相当一批成绩出色却因种种原因和北大清华等名校无缘的高分考生踏上了复读之路。弃学复读成为一种风气。很多考生宁愿放弃升学的机会而走进“高四”课堂。据统计。今年仅北京市就有22名600分以上的考生“没有本科可上”:在内蒙古赤峰二中的复读生中.一半以上考生的高考成绩都超过了二本的分数线。按已公布的高校录取比率,  相似文献   

4.
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在梦寐以求的期盼中,在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结束后第57天即12月8日零点,司法考试成绩终于公布了:260分,我以超过录取分数线20分的优异成绩一次顺利通过了!大家纷纷向我探询成功的秘诀,我如实相告:这首先是自学考试的功劳。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高考成绩公布了,重庆市万州区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获得全区理科成绩第三名、并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尹鹏,与几年前同样取得理科第三名,同样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汪俊竟来自同一家庭,但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故事导入 故事1:在日本某著名企业的一次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开招聘中,有一位平素成绩优异、对未来踌躇满志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因未被录取而自杀了。三年后,当该企业的负责人查询电脑整理材料时,竟意外地发现那位自杀的应聘者实际是所有应聘者中成绩最好的,只是工作人员在统计时由于电脑操作失误,他未被录取。那个企业的负责人在真相大白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为电脑操作的失误深表遗憾,为这位大学生的不幸感到惋惜。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却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7.
《吉林教育》2008,(15):3
我省调整高校招生政策 考生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 (本刊讯)经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我省对2008年高校招生政策和措施进行适当调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调整为公布成绩、全省排序、确定本科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后进行。志愿设置上也力争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提前批次录取志愿栏设置3个学校志愿,以后各批次除设第一志愿外,其余志愿均为平行志愿。在第一批次(重点院校)录取志愿栏,设置4个平行志愿;  相似文献   

8.
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很多家长和考生误以为,只要上线了,并且按照一定的梯度来填报志愿,就能进入理想院校,没有任何风险。实则不然,每年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总有一些成绩超出该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没有被录取。将成绩与所填报学校公布的投档线相对照后却发现,他们的成绩明明高出投档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笑迎挫折     
有一次,日本松下公司招聘基层管理人员。一位名叫神田三郎的青年考试成绩不错,排名第二,本应被公司录取,但因为计算机出了故障,最终“名落孙山”。该青年由于求胜心切,心理脆弱,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感到绝望,遂跳楼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待公司发现计算机错误,派人再给他送去录取通知书时,一切都已晚了。  相似文献   

10.
前两年,我校高职(专科)曾经在江苏录取过一名617分的学生(备注:目前我校已经不招收专科生了)。对于学校来说,高职(专科)能招到成绩这么好的学生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这位考生的成绩已经达到了重点大学本科的入学分数,却最终被高职(专科)录取,这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11.
从高一到高三,我的排名一直稳定在全市二百名左右,但在高考中,我的名次奇迹般地跃居全市第一百五十名,最终被广东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高考成绩出来后,很多人都向我讨教是不是有能"进步神速的考试秘籍",我的建议是:"沉着应对,切勿恐慌。"考试之前精神压力比较大,6月6日,也就是高考前一天,我与大多数考生一样,在家里聚精会神复习功课。大约在晚上八点半时,正在聚精会神复习  相似文献   

12.
吴敏 《上海教育》2011,(10):8-12
4月29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1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化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预录取公示通过名单,复旦最终预录取693名,上海交大最终预录取545名。至此,2011年的自主招生已接近尾声,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龚明斌 《教师》2014,(25):17-19
正2014年6月25日,这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日子,一个回报惊喜的日子,一个定格幸福的日子。这一天,湖南省高考成绩正式公布了。女儿龚嘉琛取得667分的优异成绩,位于全省文科第27名。真的很庆幸,女儿不久就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顿时拥有了"被选择的庄严感",我们也倍感荣光。接踵而来的是亲朋好友诚挚祝贺,探讨育儿真经的络绎不绝,杯盏交错过后,  相似文献   

14.
树人 《高中生》2012,(13):41
每年到了4月1日,许多美国学生都紧张得要死,尤其是那些"拔尖"的优等生,更是坐立不安。这并非因为这天是愚人节,而是由于常青藤盟校的录取通知应该在这一天寄到。不像一般考试,只要对照公布的标准答案,就能知道自己得几分,常青藤盟校录取的方式没人摸得清。有人猜成绩好、体育又特别棒的必定被录取。但是有一年,兄弟二人同样是史岱文森高中的顶尖学生,同样的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市劳动教养所九名劳教青年,手捧着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录取劳教学员座谈会上,很多学员的家长脸上挂满了泪花……一九八五年电大招收法律专业学员的消息传出后,劳教所党委本着对失足青年要教育、感化、挽救的精神,经研究决定让十五名劳教一年以上,表现较好,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劳教青年报考电大法律专业。消息传出后,在劳教人员和社会上引起  相似文献   

16.
《河北自学考试》2011,(6):34-35
在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每一录取批次原则上按考生志愿顺序周转电子档案,即先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结合高校投档比例提供第一志愿考生电子档案,由招生院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审核录取,并将拟录取结果上传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备案。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无误后,打印录取名册。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春节后开学11天,江苏金坛市就有三名学生自杀;5月16日,南京城北某中专连续有两名学生自杀;7月14日,北京市一名16岁男生跳楼自杀;9月11日,南京市六合县东沟镇小学学生秦某服农药自杀;9月17日凌晨,广州海珠区某高校一名新生跳楼身亡。《江海晚报》2003年11月28日综合消息称:在全国每年死亡的人数中,3.6%的人的生命是自己结束的。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已成为第一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专家指出,自杀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音乐专业招生演奏(演唱)考试评分改革设想陈立伟音乐专业的招生考试除了文化课统考外,还要举行专业加试。文化课考试仅仅是一种资格考试,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后,最终录取与否,取决于专业考试成绩。音乐专业招生的专业考试一般由视唱、听音记谱、乐理...  相似文献   

19.
教苑新语     
<正>◎从最终追求上是要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改变依靠机器、分数的录取模式。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违背了人才选拔评价的规律。改变的方式就是一次性高考,加上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综合评价和高校面试。——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10月12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3年会上,参与制订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当前高考集中录取制度有望突破,标准可能从一次性的考试分数变为综合考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世界教育信息》2008,(9):10-10
美国高校心理辅导研究会8月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美国大学生至少产生过一次自杀念头。 这项调查通过互联网进行,70余所美国高校2.6万多名大学生接受调查。调查还显示,15%的受访者承认曾认真考虑过自杀,超过5%的人曾试图自杀。大多数人表示,他们的自杀念头来临时很强烈,但也很短暂,一般不超过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