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购置了电脑,写作不用在稿纸上一笔一画的划拉了。由于我用的是全拼输入法,每个字使用时反映在脑海里和指间上的立即就是他的声母韵母。害怕电脑使用久了,忘记了汉字的间架结构,出现拿起笔来不会写字的尴尬,便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小楷毛笔字。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我”这个常用字很是难以写好。当我将这体会跟一个朋友说了,他冒出一句:“‘我’字难写,只要‘我’字写好了,就什么都好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果戈理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忽然,一份菜单引起了他的兴趣,便拿出笔来,往笔记本上抄菜单。饭菜上齐了,他还在那里埋头抄。朋友见他这样冷淡,心里很不愉快,不耐烦地说:“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请我来陪你抄菜单?”说罢,气呼呼地离开了饭馆。果戈理全然  相似文献   

3.
郭英剑 《寻根》2002,(1):38-41
费城(Philadelphia)是一座老城。我存美国结识了一位画家朋友,他有一幅油画给我印象很深。他画的是费城,标题是“我爱费城”。他80年代中期从北京赴美,至今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六七年了。他一直在费城居住着,自然对费城充满了感情。  相似文献   

4.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5.
醉绿     
我和朋友去新加坡一处有欧洲特色的所在“荷兰律”。荷兰津这3个字很有点神秘感,所以很吸引我去。这“律”是什么意思?我知道街呵、路呵、场呵、镇呵,可这个“律”是个什么呢?到了荷兰律一看,明明白白用英文写着“荷兰路”。英语的“Road”中文的“路”,闽南话念作“律”,于是叫作“荷兰律”。那么,我北京家那边的团结湖路就是“团结湖律”了?团结湖律——果然有了神秘感。上海人讲北京话容易讲串了、讲跑了,新加坡人把英语、中文、马来语等串着用,更满洒更自如。多一种语言就多一层聪明。和新加坡语言的多姿多彩反差很大的,是…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电影圈,特别是在北京,“罗异”这个名字叫得很响。他的另一个名字“彼特”知道的人更多。而最为人所瞩目的是他作为制片人接连两年推出的三部影片《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洗澡》。这一股中国影坛的清风是打哪儿吹来的?罗异来自美国,他的英文名字叫PeterLoehr。中文名字是一个台湾朋友起的,翻译得贴切而地道。三年前我们见面是他来西安考察。之前他来过电话,特别的语速,让我感觉他是个外国人。见面后才知道他的中文讲得非常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他的中国话里,“好玩儿”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7.
星光月夜     
10月的一个夜晚,我心情沉重地走在海滨小镇的路上,去探视一位病重卧床的朋友。皓月当空,大地沐浴在银色之中,美丽的月色使我的心得到些许安抚。见到朋友,我发现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美好的夜色。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迷人的月光穿过树梢,洒向海面。我坐在他的身边,一只鸟在歌唱。沉默片刻之后,朋友说:“我曾以为这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听到窗外鸟的歌声,我知道我会好起来的。”朋友床边的桌子上摆满病人所需要的一切,这些并未解除他的病痛,然而,柔美的阳光,芬芳的气息以及鸟的歌声却给他带来了真正的慰藉。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喜爱海涅的诗。有一次,海涅写了一首八行的诗,马克思帮他修改,每一个字都推敲很久,直到他们认为没有可改的了为止。 1845年,马克思受到法国当局迫害,不得不离开巴黎去布鲁塞尔。临行前,他给海涅写了一封信,说:“亲爱的朋友:我将离开这里的人们,可是离开你最使我痛苦,我真想把你也打进我的行李中去。”  相似文献   

9.
葛兆光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严肃、审慎而又略带点忧郁的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书房里安静的氛围、略微暗淡的光线和案头累累擦擦的书籍的渲染,而且也许是长期伏案思考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他的举止和表情,使他看上去有一种思想者的气质。谈到他现在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在写《中国思想史》了。最近4年来,我一直在从事这项工作。目前正在写第二卷,时间跨度是7-!9世纪,也就是从唐到晚清时期,我希望到明年的6、7月份能够完成。”“您这部思想史的特点是什么呢?”他说:“过去出版的思想史都是集体写作,集体意…  相似文献   

10.
醉入莲峰     
奉命到连城扶贫支教一年。行前,安排好手头工作后,想起了一位远方的朋友。说是朋友。其实却未曾谋面。他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只是一次稿务上的往来后,便有了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他准时每期给我寄来样刊,不打电话,也不写信。每当我收到他寄来还散发着墨香的杂志时,都像是听到无声的叮咛,催我奋进,令我汗颜。行前的匆忙中,  相似文献   

11.
早就想写点儿关于作家王蒙的字。可每每桌前提笔凝思时,此公就成朦胧状:时远时近,时大时小,时而云里,时而雾里,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我也曾写过些中外化名人的章,却从未像写他这么吃力和伤神。他忽而从云中探出头来,诡谲一笑;忽而就在身旁,同你促膝交谈。可拿起笔来,他一溜烟地隐去。实在让我琢磨不定。  相似文献   

12.
毫不留情     
1901年,马克·吐温决心写一篇揭露和抨击美帝国主义在国内外的血腥罪行的文章,他说,要“给自己的笔蘸上毒汁”来写这篇“毫不留情的文章”。马克·吐温的朋友们都很担心他的安全。他的好友豪威尔斯读了他写的这篇《坐在黑暗中的  相似文献   

13.
字写得不好     
邮局里有几个人在出售邮票的窗口前排队。一位手打石膏绷带的先生,走到靠近窗口的一位女士身边。“请问,您能为我这张明信片写个地址吗?”那位女士很热情,不但写了地址,还为他写上几句简单明了的话,最后代他签署了名字。“好了,”女士说,“您还有什么要我做的吗?”“是的,”那位先生回答说,“您最后再附上一句‘请原谅,字写得不好’就行了。”字写得不好@正华  相似文献   

14.
周嫄 《世界文化》2013,(11):I0001-I0004
画家段守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杂志社的美术编辑,至今他仍忠于职守地坚持在他的岗位上。之所以这样说,是他的朋友们早已谋得“自由职业”而飞黄腾达了,然而他还是一名“草寇”。段守虹平日出门不喜欢坐车,无论远近他总是会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朋友或家人常常让他坐车,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道:“这样有利于我不停地思考问题。”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自由,他要利用不停地思考来刺激他对艺术的敏感反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激情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选择     
一日.与朋友闲暇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一个人在世上,最难的是什么?”我略一思考,脱口而出,“是做人”!他看着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接着说:“是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给妈妈的信     
我决意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时,还不到17岁。妈妈竭力劝说我放弃这个理想,但最终还是在同意我参军的文件上签了字。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送到了地球的另一端——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在加入海军陆战队前,我还从未去过离新泽西的家80公里以外的地方。到菲律宾快两年了,我已经把这儿当成了家。一天,我被叫到博伊德中校的办公室。中校看起来很和善,但我敢肯定他叫我来不是为了打发时间。中校正在看文件,我站在他的办公桌前,忐忑不安地等着。忽然,他抬头问道:“列兵,为什么半年多都没有给你母亲写一封信?”我感到腿有些发软,暗…  相似文献   

17.
普飞邮书     
最近,我的好朋友,著名作家普飞从邮局给我寄来一本他自己的长篇纪实文学传记《笔杆儿童话》,扉而上写着“杨才顺同志指正,普飞。”这本书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字,生动质朴的记录了他自己成长的历程和文学创作的生涯.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离开博韦尔学校以前,就已经和杰西·钱伯斯,他书中人物米里亚姆的原型,成为朋友了。他们在哈格斯农场厨房的一间小屋里一起做作业。他常常先做完,然后就在一些小纸片上写些零散的诗句和整首诗,写完也总是随手乱丢。一个星期日的晚上,我妻子和女儿正做晚饭时,我们坐在炉火两边聊天。他突然探过身子大声说:“威利,我将要成为作家了。”我吃了一惊,说道:“是吗,伯特?好啊,如果你认为你有写作的才能,那就干吧。你必须做好经受得住几次退稿的准备。但是只要你有才华,某家出版社会发现你的才华的。”他回答时脸稍微红了一下:“我有创作能力!我知道我有。”我把这句话当做是一个知道自己聪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人说过“: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才会有一个合适的结果”。春末夏初的生日那天,朋友送我一件毛衣,我笑。“收着吧,会有用的。”朋友声音很轻,固执地说道。我知道这是她的口头禅。我含笑接过毛衣,压进箱底。朋友人淡如菊,不轻易表露喜好厌恶。而我却很偏激,丁点儿的事都写在脸上。无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我的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得到一块地,盖了一所不大的房子,如今有了别墅,打算每年夏天住到那里去。“我和妻子打算只种些花卉,”他说。“再种上点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