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小学教育的功能定位有许多论述,我认为有三大功能、职责:呵护、保障成长权利,培育青春精神,引入文化之门,集中到一点,就是营造精神家园、具体地说,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育的功能定位有许多论述,我认为有三大功能、职责:呵护、保障成长权利,培育青春精神,引入文化之门,集中到一点,就是营造精神家园、具体地说,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近几年来颇为流行。在某些单位物欲横流,有的人眼睛只知向钱看的情况下,这话更具有现实意义。什么是精神?精神就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有各行各业的人。都应具备的,例如爰国主义精神、互助精神等。除此之外,还有某种职业的人尤其应该具备的精神。例如军人特别应该具备英勇无畏的精神,科学家应该特别具备实事求  相似文献   

4.
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要在“始终”二字上下功夫。这既是人类前进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党就必须在其自身的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5.
记得6月中旬,有两位见习生来听我的课,我上的是《统计》。听完后,其中一位问我:“老师,你说对学生应该凶一点还是松一点?”另外一位补充说:“我们老师说的,去实习的时候,对学生要凶一点,否则管不住的。”  相似文献   

6.
黄玉峰 《现代教学》2005,(10):17-18
读文章,不但要读出字面上有的,还要读出字面上没有的,甚至还能读出作者没有想到的。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学生这种阅读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郭老师“从无中看出有来”的做法正是体现了这种追求。但是在具体运用“无中生有法”时,要注意:“无中生有”不是节外生枝,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对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进行“探究”。打个比方:  相似文献   

7.
论及大学.人们常常谈到“大学精神”一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论坛开幕式上也讲了这一点:“无论大学如何创新,如何进一步服务于社会.但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永恒的。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使大学在创新和服务中以它的先进思想和品格影响社会,引导社会.使‘大学’的荣誉得以发扬光大,永远光荣。”  相似文献   

8.
班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对工作要充满热情.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本身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考虑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热心于各项工作。如对班级情况、学生现状细致的调查分析,班务计划的合理制订,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经验教训的及时总结.改进措施的有效落实等方面都要积极主动地、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人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之源。人以外的客观实体都是物。物包括自然物与人造物两大类。物质实体与精神主体的统一体,是人的本质。人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人之所以能认识物,是因为人有精神;人之所以能作用于物,是因为人有物质躯体。人具有物质性,但人不是物。人要生存就必须利用物,物是人的生存要素。要充分地利用物,就要认识物、控制物、改造物、创造物、保护物。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全市广大教育工作以《谈话》精神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件精神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课程知识的学习必须遵循“意义标准”。印不能满足于“领会知识的客观内涵”,而是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与知识建立起“意义关系”。关注人的“精神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课程及其设计作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精心设计是开展主题班会的第一个环节,班主任在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时,要注意“四个一点”,即“小一点”、“近一点”、“巧一点”、“实一点”。  相似文献   

13.
蒋勋 《新读写》2012,(6):7-7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宝马,或者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5.
张寿镒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1):116-119,123
“笔墨”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支点,这一点正是中国绘画的长处,也是西方文化无法进入的领域。因而,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去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并促其发展,这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何楠 《家教指南》2007,(7):24-26
所谓家庭“精神污染”,主要指家庭里存在着消极偏激、低级趣味、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情调和文化氛围,这些是直接危害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因素。然而,有不少家长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甚至对此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认为 语文教学要走出一条低负担高效益的教改之路,是否应该从道家的“无为”思想中汲取一点营养。要退而思进,适当减少一点内容,降低一点难度,放宽一点尺度,使语文教学走进无为而后有为、不教而教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历史老师,第一,要有笃定的、坚守的、定力的精神。第二,要有与时俱进的变化精神。第三,我们的定力不能冷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摘自李惠军《多一点矜持 少一点浮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生的课外作业枯燥乏味、单调同一,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加重了农村孩子的学习负担。要在轻负担、高质量上有新举措,布置有效的作业。以下是我对作业布置的一点思考:1作业设计要关注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相似文献   

20.
梁好 《教育文汇》2012,(4):25-25
有一所学校规定教师每课时教案要在2000字左右,而且每个程序一个都不能少,甚至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要用红笔书写,丁是丁,卯是卯,一点都不能马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