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可能面临各种危机,比如事业危机、经济危机、婚姻危机、升迁危机、交往危机、考试危机以及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等等.在这些重大生活事件中,人们都可能同时产生的一种危机就是心理危机.简单地说,心理危机是指当人们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生活事件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为处在重大生活事件中,并产生心理失衡状态的当事人或人群(以及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人群)提供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援助就是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韧性资本在生活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和“CD -韧性量表”(CD - RISE)抽样大学生459人,采用 AM OS 拟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直接效应模型中,生活应激对心理危机的诱发效应是0.72,韧性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效应是-0.13;中介效应模型中,韧性对生活应激的缓冲效应是-0 .30,韧性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效应是-0 .32(比直接效应增加近2倍),韧性中介效应即生活应激较高诱发心理危机的直接效应0.72衰减为较少诱发心理危机的间接效应0 .09(比直接效应减少6倍).结论:韧性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和独特心理资本,其核心资产或特质是抗逆力和复原力;韧性资本是个体免遭伤害的心理免疫和个体复原成长的优势力量;韧性资本在生活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具有双向中介效应:既缓冲生活应激,又干预心理危机;韧性资本具有个体韧性能力、忍受消极情绪、积极接受变化、自我控制能力、精神信仰力量等因素;韧性中介效应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数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大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情绪冲动性,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需要学校给予关注,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使学生向着人格完善、社会适应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个体的心理过程来看,突发公共事件将形成个体的心理应激,并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体人格特征等,从而使有些人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特征,出现极度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反应,甚至诱发心理疾病。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个体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出现受挫心理,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就群体心理而言,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群体舆论方面会出现一种群体扩散效应,群体行为方面则可能出现责任扩散效应,从而不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或应激情境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恋爱、自卑、家庭等压力引发过激行为事件引起学校社会的关注。本研究对某旅游学校学生进行了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关系,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危机指个体由于遇到重大而无法克服的外部刺激时产生的高度紧张或严重的痛苦状态[1]。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突发性公共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暴发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危机状态,即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时,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伴随着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心理失衡。黄某,女,就读于某中学初三(1)班,走读生。  相似文献   

7.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社会,应激事件增多,冲突加剧,在工作中突出地表现为工作者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已被视为现代社会的危机和现代生活的疾病.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情境,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教学,而且要面对家长、社会的诸多压力.这种现象可能耗损教师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导致教师心身的倦怠.本文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提出了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心理危机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即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根据危机刺激的来源,人们将心理危机分为两类:成长性危机和境遇性危机。20成长性危机是常规发生、可预期的。如果个体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对发展性转变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就会减小危机对个体心理上的冲击和损害。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  相似文献   

9.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灾难对救援人员产生的心理危机,是指救援人员在灾难救援过程中,面对灾难应激源,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救援人员由于长时间身处灾区救援的第一线,时时经受着各种负性应激源的刺激,诸如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经过长时间抢救又死亡的伤员、阴阳相隔的亲人别离等等,所以他们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各类应激性的心理危机状态。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那么就可能演变成慢性和长期的身心疾病,给这些救援人员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学意义上的紧张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6卷256页上是这样来解释“紧张”在心理学上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生理表现的:紧张刺激或紧张状态又称为———应激(stress),在心理学和生物学中指任何可致机体正常功能紊乱的过劳或干扰因素。人类将心理防御和生理防御结合起来,形成对肠理和心理应激的反应。如果应激过程过强防御应激不当,就会造成身心疾病或精神障碍。紧张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现代社会技术中一个特别复杂得现象。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控制紧张情境,无疑对其心理和生理状态都有深刻影响。紧张是人类和动物经受和体验的一种心理生理状态。在人类,由于心理意识的复杂作用,紧张成为一种带有不愉快色调的、带有压力性质的情绪状态。在紧急情境中,应激(紧张)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抑制在正常情境下应付策略的变式选择,减少思维利用的线索,导致心理操作效率的全面下降。导致应激(紧张)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文化的诸因素。但是这些刺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引起应激。在应激与刺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如个体健康、个性特点、生活经验、应对能力、认知评价、信念以及所待社会性支持的质与量等,均可引起重要调节作用。应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CISD课程简介及其对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徽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81-85
危机事件压力转化(CISD)课程是为了减缓个体在灾后可能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实施的短时程会谈式团体支持活动,是当前各国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当代CISD课程的基本假设、基本过程与主要技术、组织形式与变式、效果检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对我国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促进个体自我复原并引导个体在危机中成长;借助团体的支持并结合本土的文化;重视灾后心理评估与长期追踪.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辅导》2023,(27):12-19
<正>1.什么是学生心理危机?答: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人面对灾难事故、身心疾病、家庭变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应激事件与挫折情况无法应对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有以下共同特征:情绪上感觉极度痛苦、认知上感到无比绝望、处境上缺乏社会支持、行为上有自伤念头甚至行为。  相似文献   

13.
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时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与压力事件密切联系。心理压力作为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心理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心理如果处在积极、欢畅、平和的状态,会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各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则会造成心理障碍或导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所谓危机状态,是指个体处在挫折、压抑、焦虑、应激、恐惧,担忧、矛盾、信念破灭等状态。一般来说,个体总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危机状态的,但不能经常地长时间地或者严重地处在这些状态之中,否则就会导致心理不健康。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自身特点四个方面。一、家庭方面三.家庭的结构、气氛与管教方式个体的家…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辅导》2023,(26):12-19
<正>1.什么是学生心理危机?答: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人面对灾难事故、身心疾病、家庭变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应激事件与挫折情况无法应对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有以下共同特征:情绪上感觉极度痛苦、认知上感到无比绝望、处境上缺乏社会支持、行为上有自伤念头甚至行为。2.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1)开设常态化的心理健康课程;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的意义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人们都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为处在重大生活事件中并产生心理失衡状态的当事人或人群以及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人群提供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援助就是心理危机干预.本文通过阐述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的意义、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以及危机干预的对象,提出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其个体或群体遭遇某种重大生活事件时,难以有效应对、处理、解决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危险与机会并存、普遍性与特殊性、复杂性与交互性、潜在性与易发性以及自卑与焦虑、封闭和退缩、压抑与抑郁是其主要特征表现。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是诱发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研究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探讨其诱因,既是贫困女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姚玉红,2008)。  相似文献   

19.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姚玉红,2008). 从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而言,可以归纳为三类:谈话法、艺术治疗和游戏治疗.其中艺术治疗是一种易于让当事人接受的介入模式.绘画属于艺术治疗的一种具体方法,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咨询师可以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义和倾听绘画者自己的解释来进行心理分析(Malchiodi,1998).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应激事件,面临这种应激事件,一旦当事人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严重心理失衡,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危机可能会造成危险,也可能变成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