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侧重从阐发研究的角度,通过中国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阐释,解读北村的小说文本,突出其西方基督教文化色彩,概括出北村小说宗教主题的逻辑结构及主要内涵:表现人外在的生存困境,剖析人内在的精神困境,探寻人在困境下的宗教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海上冒险故事.一个名叫"派"的少年遭遇船难,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在海上漂流227天,他们克服了饥饿、寒冷、暴晒、海啸、食人岛等意想不到的生存困境,最后终于获得重生. 这是一本适合孩子和父母共读的书,孩子可以从中读到探险、惊奇、刺激等,父母可以从中洞悉人性.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故事中关乎人性、生存意义和信仰的心灵主题,获得了全世界众多读者的青睐,这本小说也被誉为"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北村的小说<周渔的喊叫>通过对几份混乱情感的叙述,告诉读者爱情不是统一的模式,它只是个人信仰的问题.小说中涉及五个人物,却出现了四段各不相同的情感,这些情感不能说哪一种最值得推崇,但却都是对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情感状态最真实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北村的世界     
北村的小说,由纯粹的语言实验而转向了“贴近”读者,这种话语的转换,表明了他走出“先锋”,同时侧重于意义的探寻,而在文本的意义世界中,北村的“对立”原则,使他在“拯救”的药方之中增加了“神”的到位,然而,这种“神学”工作,却又使北村的小说丧失了文学的本体意义。本文对北村小说作了一次全面的考察,在北村的世界中,总结了作者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奉使记》作为亨利·詹姆斯晚期的优秀作品因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作者对该小说主题意义探讨所留下的空间而增加了该作品的模糊性,造成读者理解的困境。本文欲以读者反应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理论分析《奉使记》,试图解析读者困境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干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宗教视角出发探索小说中人物的人性,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以及宗教对人性的影响作用,进而阐释作者浓厚的东方宗教情愫及其对人性的悲悯.  相似文献   

10.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