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从“短”字入手,改革新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短新闻多了,报纸的消息容量便增大了,报道的面也广了,这就为迅速反映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好新闻不仅文字要短,而且要有份量,就是说,要短而精、短而好。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从一些同志的经验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从纷纭繁杂的事物中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这就是要采写群众最关心、最能反映我们时代的特点的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为什么要短新闻媒体必须强调多写多发短新闻,这一宗旨永远不会改变。什么叫短新闻?短新闻是报刊上的一个品种,而不是一种体裁。它主要是一个量的概念:字数少,篇幅短。一般短消息应把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短通讯和短评论在8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1000字。新闻为什么要短?一是新闻规律决定新闻要短。新闻就是告知信息。当今  相似文献   

3.
新闻长风刹了数年,刹而不止,近几年又有回升之势。长通讯洋洋数万言,三、四千字的会议消息屡见不鲜,五、六十字的长句习以为常。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新闻的宣传效果。快节奏的当代人无暇、也不愿拜读这些长篇大论。去年11月份,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市、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指出:新闻报道“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  相似文献   

4.
记得从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某一年开始,中国报界就曾经有过一次鼓吹“短新闻”的高潮,主张报纸日常新闻越短越好,至多一般不应超过千字。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中国报纸伴随着近十五年来的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闻报道的价值评判标准已经与那“火红的年代”大不相同了。不过对于报纸上的日常新闻必须要短,我们却还执着地继承着过去。不仅每年  相似文献   

5.
短新闻系统研究课题的提出提倡短新闻,这在我国新闻界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又是一个亟需加强系统研究的新课题。纵观历史,早在40年代中期,经过延安整风的解放区新闻界,已把提倡短新闻摆到重要日程上来。当时《解放日报》相继发表了胡乔木同志的两篇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其中已明确提出:为了使新闻宣传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报纸上应有五分之四的版面登载三五百字的短新闻。新闻不但篇幅要短,而且要言之有物,要写得活,“色香声味,呼之欲出,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行文要简洁明快,这是一个老话题。早在1946年,胡乔木曾提出新闻要"短些,再短些!"当时他向延安解放日报建议:新闻要五分之四是100字到400字的,通讯和副刊稿件五分之四是400字到1000字的。①在新媒体时代,把新闻写短仍然值得大力提倡。新闻就是要直截了当,"短而精"的评价标准总体适合各类体裁。  相似文献   

7.
1996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颇为引人注意。兹将这一条消息引述如下: 美国目前有一张颇为流行的“快餐式”报纸,这张报纸的特点是消息报道简明扼要,三言两语道出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最长的消息不超过300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题。这种报纸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这条消息给了我们以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人们:新闻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须向“短些,短些,再短  相似文献   

8.
新闻短的问题.新闻老前辈陆定一、李普、穆青曾大声疾呼新闻要短,特别是消息要短。可是,现在的新闻仍是越写越长了。新闻文章化,消息文章化。翻开机关报,长文比比皆是,特别是党报头条消息,一个很好的消息成了一篇长篇报告,一版只能登两三篇稿子,版面就都被占完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写得那么长,谁有时间看呢?谁又有时间读得下去呢?报纸校对最苦,得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其他人甚少关注,就是领导干部也无暇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读。  相似文献   

9.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上常见的体,也是一个优秀记最能展现才华的体。它是新闻,要讲新闻性;它又是速写,要讲生动性。其独有的美学特征是其价值与魅力之所在,这是对现场短新闻提出的更高标准。如何达到这一高标准?不少现场短新闻佳作已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为什么要短 短是新闻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就报纸来说,短是报章体裁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一是每天出版,二是版面有限,这和书籍、杂志不一样。新闻是易碎品,有的只有一天的生命。如果稿子太长,其竞争力必然低于短稿。一时用不出来,就降低了本身的新闻价值。因此,没有短,就没有新闻的新和快,也就没有新闻的生命。 动辄好为长文的人,正如胡乔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报纸当中,通常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现场短新闻,它是报纸的轻型武器,是报纸大餐中最不可缺少的“佐料”,它包含着一是现场的情形,二是短的叙述。两者的相互融合就构成了现场短新闻的简洁美。简洁美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形势发展时不我待,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要应该发扬“短、快、活”的优良传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因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但要求及时获得更多新闻信息,还要求在短新闻中得到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必须在采访与写作上下功夫,在题材选择、报道时间、作品篇幅上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短新闻在报纸宣传上唱主角?”自7月份以来,我们就此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社内外引起一定反响。这里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作一介绍,以求教于新闻界各位同仁。新闻要短,是报纸宣传的基本要求7月份以来,我们之所以兴师动众地抓短新闻,应该说是给“逼”出来的。一是上面“促”。前不久,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在谈到搞好军报宣传时指示:“军报要在‘短’字上下功夫。文章越短,信息量越大,版面越容易搞活,读者越爱看。反之,文章越长,看的人越少。”于主任的这一指示,对于改进和加强军报宣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短新闻在报纸宣传上唱主角”,这个题目是《中国记者》编辑部的同志给出的。平心而论,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体会还谈不上。不过是把我们的一些基本想法和做法作一介绍,以求教于新闻界各仕同仁。 新闻要短, 是报纸宣传的基本要求 今年7月以来,我们之所以兴师动众地抓短新闻,可以说是“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一) 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支轻骑兵发展起来了。 它为报纸版面增加了生气,使报纸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体现了报纸版面、新闻写法和记者作风的变化。 现场短新闻,短是首位的,短了方便群众阅读,但短的要有内容,有可读性。新,指昨天、今天发生的事情,是新闻就要及时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改革中,深度报道在堀起,一些“重磅炸弹”见诸于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这是值得庆贺的。但这些“重磅炸弹”长则六七千字,几乎是一个版,短则四、五千字。报纸是新闻纸,不是学术刊物,不能以长取胜,这样的长文章多了,潜伏着一种危机,势必失去报纸的读者和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一张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一组广播节目的容量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版面和节目里容纳更多的新闻,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让新闻短下来。近几年来,我们的新闻经过改革,确实比原来短了些,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短新闻,但是,长新闻仍然充斥于新闻媒介。这是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传统偏见的问题,就是以为短新闻无分量,难以反映有重大价值的新闻。这种偏见对长大空新闻的蔓延起着重要的消极作用。对此若不澄清,短新闻则无出头之日。短新闻的兴盛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记者要首先破除偏见,带头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各种报纸、刊物的不断问世,各级电视台的蓬勃兴起,使得广播面临着严重挑战。改革新闻广播,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在发挥广播优势上作文章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供听众收听的现代化宣传工具。同报纸比较,广播具有自己的优势。这主要是:时效迅速,对象广泛,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广播新闻改革,要从广播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广播的上述优势。在这方面,我们抓了三个环节:抓“快”字,加强新闻的节奏感;抓“多”字,增强新闻的信息量;抓“响”字,增强新闻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短,这是新闻的属性所决定的。短,是新闻这一文体的显著特征,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要快、要及时,而短是快的重要条件。洋洋数千字的新闻,不仅写作费时,而且传递费时、编辑费时。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赛,新华社五位记者十七天内发了一百八十八条新闻,平均每天发稿十一篇,每  相似文献   

20.
报界新闻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谈新闻舆论工作的“要”与“不要”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9月1日在部分新闻单位总编辑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并把握工作中的“要”与“不要”。1、要正确宣传,不要错误引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准确。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宣传十五大精神必须要吃透精神,全面领会,正确宣传。切不可一知半解,以偏概全,进行误导。新闻宣传已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如有的报纸对某地在国企改革中提出的“突出‘卖’字,搞好‘股’字,推动‘私’字”等思路大加赞赏;有的报纸不恰当地宣传某地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提出“要在本县建立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