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更新与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开设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等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生物化学方面实验技术,提高了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配合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而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改革及取得的经验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加强基础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科学研究兴趣及书写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围绕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就不断提高本科生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办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及科研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今后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和生物化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质量,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实验属于生命科学的基础实验内容。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在简述"互联网+"内涵的基础上,从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和互动网络平台的角度对基于"互联网+"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生命科学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往往耗时长、试剂价格高,无法满足太多学生参与实验。虚拟实验是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传统实验无法替代的优点。本文简要介绍医学生物化学的现状、该课程开设虚拟实验的原因、虚拟实验的优势和医学生物化学中逆转录RT虚拟实验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工程、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是必需的。此外,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培养自身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本教研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制度三个方面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为后续开展科学研究和毕业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经常静态、孤立地分析生物大分子的局限,从科研实践中设计了以转录调控元件CRE及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原理为基础的高级生物化学实验。该实验涉及到膜外信号通过膜受体向膜内的传递,直至报告基因的转录表达及功能检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动态的生物化学过程。实验教学中特别强调对照设置、结果数据分析及环节开放设计。实践证明,整个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路,提高了学生综合性实验的能力,为高年级本科生进一步科研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食品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在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从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特征和现状出发,通过导入图示教学法、适时安排实验设计,以及及时进行实验总结等教学手段,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学生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素养,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并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它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定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