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是习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一、立足生活,创设语境,搭建言语平台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新课标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习作应从生活出发,立足生活,创设言语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习作课《我敬佩的一个人》课件出示:刘洋、郎朗、林丹、刘谦的图片师: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习作课程应该将教师、儿童、教材、生活四者融会贯通.主题性习作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把习作时间从两节课延长至两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动机、素材、立意、语言、方法这习作的五大问题,找到儿童的言语尺码.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学习中,小学生具有言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校本实践中,根据各年级特点,我进行了四种言语训练的尝试:第一,规范课堂语言,促进言语表达;第二,课堂智慧秀,秀出每一个的精彩;第三,智慧习作坊,给学生习作扶手;第四,习作微训练,习作问题集中解决。通过这样的言语能力实践研究,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言语天性”,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他们的这种天性面临着被遮蔽、被扭曲的局面.学生习作中假话连篇、成人腔调、盲目模仿、语言华丽、喜好网语等现象屡有出现,针对这些“乱象”,教师应引导学生高扬“求诚”旗帜,回归“童话”世界,摒弃“法则”意识,注重“广积”薄发,慎用“入侵”语言.  相似文献   

5.
赵斐虹 《文教资料》2009,(33):44-45
本文围绕“帮助学生建成自己的言语世界”中心议题,从“让学生言语自由放飞”、“让学生寻找生命的语言”、“捕捉学生言语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学习言语”四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是习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一、立足生活,创设语境,搭建言语平台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新课标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习作应从生活出发,立足生活,创设言语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习作课《我敬佩的一个人》课件出示:刘洋、郎朗、林丹、刘谦的图片师: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中低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中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应以呵护儿童本真言语的发展,保护儿童的言语天性为重要的准则。事实上,作文教学并不难,学生作文的过程应该是放飞思维的过程。一、在"百花采蜜"游戏中实现本真言语的原始积累没有大量有效的阅读作为保证,学生的习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真言语生命的发展也无从谈起。优美的语言就蕴藏在书本上、生活中、别人的语言里。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阅读与观察将它融入自身的语言体系中,成为自己随时可用的资源,为自己的言语生命奠定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采蜜"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优美的词句、精彩的语段,并将其摘录到自己的"采蜜本"上。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所采之"蜜"的阅读、鉴赏与共享。阅读与鉴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1.遵循言语自然生成的规律。在本次习作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利用图片和谈话创设了一个能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头脑中图像的自然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促使言语的自然生成。当学生写完一篇习作后,立刻进行交流,这样,前一次习作成为了学生下一次习作的诱因。一个习作主题学生可视自己的能力完成几篇习作。2.顺应儿童的记忆特点,让学生把想到的图像用简笔画或词语记下来,为后面的口述和作文提供了依据,尤其便于学生修改。3.让学生在对话中感悟习作技法。习作内容一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结束了,星期天是最让人放松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儿童文化、儿童生活自然成了教师视野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教材中编排的“习作例文”,其作用也不可小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例文就是儿童习作的“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习作例文”又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儿童以此可以推想所要创作习作的结构模型。因此,“习作例文”应当成为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份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是,现实的习作教学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有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上,它甚至起着消解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中低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中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应以呵护儿童本真言语的发展,保护儿童的言语天性为重要的准则。事实上,作文教学并不难,学生作文的过程应该是放飞思维的过程。一、在"百花采蜜"游戏中实现本真言语的原始积累没有大量有效的阅读作为保证,学生的习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真言语生命的发展也无从谈起。优美的语言就蕴藏在书本上、生活中、别人的语言里。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阅读与观察将它融入自身的语言体系中,成为自己随时可用的资源,为自己的言语生命奠定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用"采蜜"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优美的词句、精彩的语段,并将其摘录到自己的"采蜜本"上。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所采之"蜜"的阅读、鉴赏与共享。阅读与鉴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言语的边界,就是他世界的边界。初中生处于“三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学生们通过写作建构自己的言语。而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厘清思绪、深化感受、升华审美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习作,可以窥见中学生蓬郁勃发的精神状态,并助其拓展精神世界的疆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提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如何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从“识字读文”走向“言语训练”呢?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资源,开展了提升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而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行为”,是说话者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评价学生大体上有三种方式:一是书面评价,二是口语评价,三是非言语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却常常忽略非言语评价及其独特功能。其实,在学生评价中,非言语学生评价使用起来最简便、最频繁;教师正确地运用非言语评价有时也最有效,并能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独特的评价效果。一、非言语学生评价的类型所谓“非言语学生评价”,是指教师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和声调等非言语方式对学生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与言语评价(如评语、口头表扬和批评等)相对应,比如教师对学生某种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际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承文化现象.但是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副语言习俗是伴随着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非言语交际形式.从古至今语言交际行为,均含有“言语的”与“非言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两种形态相伴随、相交织,在特殊情况下,非言语交际的副语言,甚至代行言语交际之功能.斯大林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言语     
近年来,“言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那么,它和“语言”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成的体系。它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它对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以古诗词词句为抓手,通过形式多样的言语鉴赏活动,引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独特的语言魅力,促进学生言语智慧创新,让学生在言语智慧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而学生语言习得的最直接途径便是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语文.而"言语承转"便是言语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承"是对文本语言的继承:"转"是对文本语言的运用.承转结合,便实现了言语本质的习得.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言语承转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一、区分“语言”“言语”,明晰语文内涵1.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发给每个人使用。”(《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语文学科性质之谜》王尚文)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