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以及各国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浪潮的涌现,提出了教育数学的研究课题。它似可与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并列为第三个研究领域。与“新数学”、“大众数学”相比,教育数学将能均衡好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与“数学方面”的关系和促进数学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进行教育数学的研究,可先从数学现实、数学难点、数学新点等方面着手,然后再进行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数学实践性作业对学生的“动手做”较为关注,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基于实践性作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从说反思、说体验、说故事等方面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改变传统数学作业的学习样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好玩、有趣,既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几何画板发现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含有美的要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本身都构成了数学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这些“数学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呢?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觉得那种“数字游戏”太单调、枯燥,对数…  相似文献   

4.
德吉 《西藏教育》2010,(3):51-52
华罗庚曾这样描述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想这是对数学生活化的最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与人类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郭洁帆 《宁夏教育》2005,(10):32-33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加上“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进一步指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数学活动目的、数学内容、数学活动行为及其方式的转换以及数学活动环境等方面的感受、理解、领悟和体验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智慧、情感、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数学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探索、教学组织模式的丰富以及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提高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知识的运用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是学习的最佳境界。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抽象深奥的学科,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这几乎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普遍现象。在总结他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把“探索型课题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时间.而“数学日记”就是数学“探索型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展现形式.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领悟、理解、应用和推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向教师请教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日记”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0.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应在于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方法的掌握,以解决生活中种种实际问题。“思考数学”是一种单纯的指向数学活动本身的、特有的思维水平,是一些人需要学习或研究更多的数学时而产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思考”直接指向学生与数学相关的那些一般的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生活,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应在“思考数学”的基础上走向“数学思考”。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种“思考”进行相关分析,以及论述“数学思考”的具体目标和途径,详细地诠释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