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材来源 课选取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在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基础上,又补充和选择了课本以外有代表性的一些河南灯歌来挖掘、重整教材。  相似文献   

2.
课型:欣赏课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较大、纯朴、热情,体现了西北人民的豪爽、粗犷,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也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但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上去高  相似文献   

3.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其他民歌的本源。在羌族民歌音乐的研究成果中,人们对羌族“劳动歌”的词意和内涵的阐释上,尚有模糊甚至不合理之处。分析与归纳羌族“劳动歌”的音乐形式,有利于羌族民歌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由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  相似文献   

5.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分为民歌体裁、器乐作品、歌舞音乐和戏曲曲艺音乐四个板块,通过以“点”牵“线”的形式逻辑呈现.在选材组织方式上体现了从“人文主题”向“音乐经验”的过渡,在内容布局上呈现了点线结合的逻辑体系,在课程音乐文化上重视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基因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蒙古族音乐地区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蒙古族音乐的独有风格——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分类及结构。通过对蒙古族民歌概念的剖析,对蒙古族民歌所面临的问题,将蒙古族民歌的日渐消零与通俗音乐的日渐昌盛相对比,疾呼“让民歌走自己的路”。保护纯正的、原始的民歌不仅是民心所向、形势所趋,也是保证由民歌这个文化现象而引发的其他各种音乐研究的并存。  相似文献   

9.
时下,“原生态”一词成了音乐领域描述“原汁原味”民歌的时髦词汇。从2004年西部民歌大赛,到南宁国际艺术节,再到2006年“青歌赛”首增原生态比赛,原生态民歌以其朴实自然的特殊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王洛宾在传播西北少数民歌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我们关注他歌词层面的文学性艺术成就,但是他音乐文学的旋律美同样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从旋律美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此更加全面地认识王洛宾音乐文学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稿源采珠     
浙江陈辉谈上民歌欣赏课,学生总是提不起精神,陷于一种被动、麻木的“审美冷淡”状态。我曾做过一项调查,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民歌,认为民歌原始、土气、寒碜、难听,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鲜感,不够刺激。这一代在好莱坞电影,港台、日韩肥皂剧,武打、言情小说,通俗歌曲浸泡下成长的青少年,有谁还会对“土得掉渣”的民歌感兴趣?他们对音乐的“偏食”已到了非流行音乐不听,非流行歌曲不唱的地步。可见,消除学生对民歌的偏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增进学生对民歌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并进一步认识民歌的艺术价值,了解民歌的艺术特征,挖掘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主线 ,提出并论证中国作曲家通过“以歌为媒”的创作道路———将民歌钢琴小曲作为探索民族和声风格的“试验场” ,进行民族化音乐的探索 ,从而证明民歌钢琴小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必然产物 ,反之 ,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民歌体现了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青少年学习本土民歌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本土文化。学生通过学唱江苏民歌能进而关注民歌文化、感受民歌音乐特点(曲调、语言、节奏等)、体验民歌的自然与纯朴。  相似文献   

14.
山歌与小调是紫阳民歌中数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体裁,典型地体现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音乐特点。本文从曲体句式、节奏与节拍、旋律、调式诸方面,对紫阳山歌与小调各自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概括。  相似文献   

15.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使学生能够分辨什么才是“美”.在初中音乐的民歌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入手,找准切入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唱研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民歌之美,同时,也要求教师做一个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人,真诚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并背唱歌曲((青春舞曲》,了解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J清感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青春”的理解,并珍惜自己的青  相似文献   

17.
在武当民歌中,有一种特殊的民歌——牧童“战歌”。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歌唱背景、歌唱人群、歌词内容、音乐旋律……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歌“悲剧性”特征的已有研究成果,在歌种、地域、深度、理性分析、抽象音乐形态有待深入;“四时期”、“三流派”的音乐创作是西北民歌悲剧性因素在创作实践领域的基本构架,是悲剧性特征研究的形态学依据;本课题的未来研究将以形态表现及其规律为重点,以此来把握其悲剧性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并主要通过声乐、器乐的创作实践来考察其悲剧性因素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状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歌《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汉族民歌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可以划分为八个色彩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本课所指"南国风"包含了南方色彩区(西南、江浙、闽粤台以及南北过渡色彩区(湘鄂、江淮)。其中,《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分别为西南、江浙、湘鄂三个民歌色彩区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的民间音乐发展不均衡,由于地域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情况,陕北民歌发达、关中戏曲和曲艺发展的较好、陕南的种类多但影响小,而且有音乐文化中心和过度区的差别。主要的两个民歌中心分别是陕北的绥德和陕南的紫阳,民歌的体裁分布也是不均衡的状态。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地貌上的差异;第二是古代音乐文化的影响不同;第三是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和治所的兴废变迁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