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1):58-58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家长们煞费苦心乃至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选个好学校,让"择校热"多年来依然持续升温。不少家长认定,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乃至名校,孩子的前途就有希望了。我不止一次听家长对我说:"学校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啦!"每次我都这样回答:"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文教育。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乃是实现三位一体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采取恰当的措施,保障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来爱孩子,"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3.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庭都有了汽车,出门能开车去的地方就绝不走路。曾跟一个朋友聊天,她得知我都是带孩子走十几分钟路上学时,表示敬佩和难以做到。我说:"你也试试吧,带孩子走走路,是个很不错的亲子体验。"从孩子一岁半上托班时,我们就开始了上下学的走路时光。  相似文献   

4.
王盛 《考试周刊》2009,(16):235-235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独生子女则被称为"小皇帝",这不仅是中国父母教养"小"孩子的态度,而且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整个家庭教育过程的"教养模式",父母不仅在孩子小时候"抱在怀里",就是长大了,更是照样"抱着"——"包办"孩子的一切,尤其在当今"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明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小便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人生履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操守及家庭的状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重大的,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如此家风利于培养出贤子贤孙。父母相敬、孝敬长辈,待人和气,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就彬彬有礼;父母蛮横粗鲁,孩子也霸气粗俗;书香门第中的子女,待人处事中彰显淡淡的优雅与从容;小市民般的父母,孩子身上也就有了一些"市侩气"。  相似文献   

6.
黄仁彪 《教育现代化》2005,(10):122-12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了家庭也就有了家庭教育。因为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成长,每个家庭都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施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  相似文献   

7.
冯婷  屈家安 《文教资料》2011,(13):147-148
重视、加强和发展早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建设、发展的结果。当前,家长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都很重视,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投入,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适合孩子的早期教育方式成为大家热心关注的话题。倡导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形成家庭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戏"的和谐氛围,对改善家庭育人理念、促进孩子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9.
思之 《家长》2013,(5):29-30
大道理不是通过"讲",孩子就能明白的,而是需要孩子亲身体验来领悟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小圈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的孩子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而且,由于孩子们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有的孩子占了"便宜"、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孩子的成长,时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做好家长工作,就迈出了幼儿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而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第一,作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每一个家长,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对这个时期都有着多多少少的感受,都能对这个问题说上几句。但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谈虎色变"、说三道四,甚至是横加指责,会武断地下结论,定调子,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不和谐,引发家庭矛盾,更有甚者会引发家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良好的家庭环境,正如孔子所说的"芝兰之宅"。任教两年,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可以从孩子的脸上看到形色各异的家庭。有的家庭"战火纷飞",每天闻到的都是烟火味;  相似文献   

13.
王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247-247,249
如今留守孩子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变成"问题学生"的现象日益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采取切实措施,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本文着重就如何解决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推进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法 孩子会固执任性,这与他所在的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如今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六合一”家庭比比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六口都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事事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关爱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从不拒绝;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孩子从家长心目中的“小皇帝”变成了自我心中的“小皇帝”。  相似文献   

15.
杨健 《教师》2012,(13):97-97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这些在家里受到父母百般呵护,受到爷爷奶奶娇惯溺爱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旦进入幼儿园,便由原来单一的家庭生活转变为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会使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16.
康复教育活动"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是听觉障碍儿最早接触的有声语言环境,也是他们通过自然途径习得语言的最佳场所。家庭康复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听觉障碍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制定有效地培养目标,使自己的孩子在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从少年犯罪看家庭教育的误区宁夏培蕾学校崔建中家庭,存在于社会之中,它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宋庆龄同志曾说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一个家庭,都是孩子了解社会的起点,也是孩子最初学习和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亲的素质高...  相似文献   

18.
李阳波 《成才之路》2011,(20):9-I0005
学生整天上学,不仅有功课上的压力,也常有跟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困扰,所以下课回家后,家长要营造一个欢乐的家庭气氛,让学生忘忧解劳。一要"笑脸相迎"孩子一回家,家长就要满脸笑容地招呼他,并问他:"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吗?"你的问话会引导孩子,让他觉得上学是一件美好的事。家长千万别劈头盖脸就问:"数学考几分?"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的中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容易助长孩子的特权思想。虽然家长都会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孩子要在家长再三劝导、引诱,甚至是恐吓的情况下,才愿意有条件地和别人分享东西。孩子分享意识欠缺,如何有效引导,逐渐培养分享精神,成为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孩子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如果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分享的环境,对培养孩子分享意识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申颖 《广西教育》2010,(35):30-31
"90后"的孩子普遍有着光鲜的"幸福外衣",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从小就接触多元化的教育,英语、书法、美术、音乐、舞蹈都是他们周末的必修课。"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本应成为家庭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很少能从整日忙碌于事业的父母那里得到真正的关爱和理解,亲情匮乏使他们精神空虚,与长辈沟通上的停滞使他们的心灵日益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