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既是对传统民族声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在吸收了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以及西方演唱风格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发展。因此,从音乐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的分析,来推动民族声乐的多样性发展,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具体的声乐作品,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探究,以期实现对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在传统声乐艺术与西方声乐艺术的吸收与融合中而来的,其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别树一帜,尽显本国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作为我国声乐中的瑰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艺术形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内涵风韵,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同时赋予了民族声乐更多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因此,民族声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其艺术特点及内涵都值得我们考究,本文将例举并阐述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内涵风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把控。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种精神层次的表现,还是一种感悟世界之美的媒介。通常的,声乐艺术的作品会经过语言和声音表现给听众,而作品的表演者便是融合了情感及声乐技巧来传达出这种语言和声音。声乐技巧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在发展过程中对国内外多元唱法元素的融合,我国声乐唱法逐渐体系化,形成现在美声唱法、流行唱法和民族唱法三种唱法鼎足而立的局面。三种唱法平分秋色,各有艺术魅力,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区别,也存在着联系,同时不同唱法的融合也为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路径倚赖。本文就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之间的异同和融合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对声乐中的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进行细致区分的同时,寻找二者之间融合创新的切入点,提供一种新的声乐艺术唱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声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新课标改革后的高校声乐艺术课程为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声乐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在我国教学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积极创设文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将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阐述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与人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艺术的表达传递着声乐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不同的文化底蕴又决定了声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声乐艺术的文化印记了一定的时代烙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思维方式。因此,本文通过探寻声乐艺术背后的文化意蕴找寻出其出发点,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丝参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演唱能力是一名声乐演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是声乐演员艺术再现作品内涵、诠释人物内心世界及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演唱能力一般包括正确运用呼吸技巧,好的歌唱状态,吐字清晰,喉头稳定,同时要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等.声乐演员要在掌握民族演唱技巧的前提下,多方摄取和吸收各类姊妹艺术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及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音色优美统一,音质均匀自然、纯净无暇。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产物,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其逐渐成为古典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演唱方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声乐理论。伴随着近年来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正在逐渐的深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也在逐渐的深化,新时期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发展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相似文献   

9.
声乐表演是一门美的艺术,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既要真实地再现原作品,又要创造性的补充、丰富原声乐作品,即二度创作,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与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二度创作必须遵循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的原则。通过讨论、探析使我们认识到二度创作对演绎声乐作品,提高表演者声乐修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是人类最早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它们结合的基础和条件是有声性的传达与表现方式.声乐艺术由创作实践到审美实践,包含着文学、音乐、歌唱及表演等多元的文化因素,其艺术产生、艺术再现和艺术创造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多元化文化符号构成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艺术的追求不同,科学"求同"而艺术"存异"。学生的个性化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原创性是学生个性化的潜能。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原创性,是对学生个性化潜能的挖掘和声乐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理解、鉴赏创作和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很多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介绍陆在易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历程,通过分析其具体作品,揭示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具有三个特色:"大爱情怀"题材选择;抒情吟唱的旋律特色;精雕细琢的伴奏织体。  相似文献   

13.
高师声乐教学中一直存在唱法争论。综观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歌唱方法在不断地经历着发展和演变。它的社会基础是时代的变迁、化的交流以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层次。所以说,不论西洋唱法获得了民族化,还是民族唱法得到西洋化,最终,在适应学校音乐教育的前提下,我们应采用一种与国际艺术接轨的,具有世界人民共同审美标准的传统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设计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从情感激励艺术、情感价值导向艺术、情感沟通艺术、个性化艺术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教学,充分体现声乐教师设计的独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它为学生的个陛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书写文化大为盛行的今天,口传艺术常常被忽视和被边缘化。书写文化的过度膨胀不仅对口传艺术造成了遮蔽,而且形成了片面的"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与听觉文化紧密相联,其特质迥异于书写文化。对口传艺术的重视与发展有利于摆脱对书写文化的过分倚重,走出视觉中心主义。口传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尚有活态的保留和传承,加强对少数民族口传艺术的研究,对形成视听统一的文艺观、纠偏视觉中心主义的谬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指导课是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分支课程,它辅助着声乐教学,并强有力地支撑着声乐教学。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必须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及发展学科。因此,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素质,了解自身的职业特点,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