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孩子:学什么总比同龄的孩子慢,做什么也比小伙伴差。他们总是被斥为“笨手笨脚”。这些孩子上学以后问题更多:明明很用功,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迟,可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老师、家长的责备,他们也很沮丧:我就是笨嘛。他们真的是天生愚笨吗?孩子为什么觉得自己“笨”呢?  相似文献   

2.
“爸爸,我觉得我的脑子比别人笨。”小倩低着头说。“你的脑子比别人笨?”父母吃惊地盯着女儿。“是的,同样的内容,人家听一遍马上就懂了,可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去了,早上比别人起得早,晚上比别人睡得迟,成绩却总是上不去。”难道孩子真的比别人笨吗?对这种自己说笨的孩子,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早上起来照镜子喊:“猪啊!”见到蟑螂或碗里的苍蝇要大喊:“小强!”听见别人对你说话要说:“收到!”当同寝室的人看上一个女孩时说:“帮主,品位太差了吧?”有人威胁你时说:“饶命啊英雄!”当别人管你借东西时说:“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天热睡不着觉时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在路上听见有人打招呼时说:“跟我说话吗?不是跟我说的吧?认错人啦!”当考试不如别人时说:“论…  相似文献   

4.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童年时的大人物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  相似文献   

5.
在职教师中有偿家教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因为有供有需。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请家教,这是需求一方。供的一方自然是教师了,别人给钱,谁不干啊?谁还嫌钱烫手?但家长真的是心甘情愿吗?恐怕未必。可不补不行啊,别人都在补,自己的孩子不补,不是要掉队了吗?不行。所以他们花钱买个放心。  相似文献   

6.
治馋方略     
孩子对别人手中的东西格外喜欢,哪怕这样东西是他们再熟悉不过或最不喜欢的,只要是拿在别人手里,都是好东西!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先来说说玩具、别人手中的玩具都是好玩的,哪怕是自己平时根本就不玩的。因为每件东西拿在自己手中和拿在别人手中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一件东西换个角度看就是新的,更别说这件东西在别人的手中会玩出不同的花样了,那更是自己未曾想到的。赶紧抢过来模仿或展示一下自己的游戏方案,是孩子们最急于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去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8.
嫉妒与好胜     
你觉得自己争强好胜,过于在于一时成败吗?你为家长或老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较而深深苦恼吗?看到别的同学比你优秀你很嫉妒码?快来"心理教室",主持人丫丫姐姐为你解除烦恼。  相似文献   

9.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26):52-53
<正>“孩子太小,做什么家务?”“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说起做家务,很多父母往往认为离孩子很远,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会做家务,将来他如何独立生活?为什么要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就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0.
林枫 《家教指南》2004,(3):50-51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边画一条长长的直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面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哦,爸爸,我懂了!要胜别人一筹,要超过别人…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喜欢做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似乎能成为"比一比"的各种标准.父母为什么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总被比较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正确地进行"比一比"呢?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里,有个叫毛毛的小朋友,不论穿哪件衣服,所有的袋口都被缝上了。我怀着好奇心,询问了他妈妈,才了解到,毛毛常把同班小朋友的一些小玩意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带回家。有一回,我正巧看见毛毛把别人的小陀螺放进袖子里,还对我笑了笑。毛毛拿别人东西这件事,他妈妈还是认真对待的,可是光把袋口缝上就行了吗?我们知道,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孩子拿别人东西时,可能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界限,不懂得别人东西不能拿的道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深信同学都和我一样,当父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时,会有这样或那样不愉快的反应,有时撂下一句“人比人,气死人”便气呼呼地走开。人比人,真的气死人吗?自读了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作品《比,才有进步》后,才从中感悟到了“比”的含义。作品中有一封写给他儿子的信,因为他儿子也同样抱怨父母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刘墉在信中提到:比,确实不是很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不愉快?就是因为打破了自己编织的“满足梦”,也可以说是使自己面对了现实。有什么事情,要比你面对敌人,当面交手,来得更真实呢?“人比人,气死人”是中国的一句…  相似文献   

14.
很多父母往往喜欢拿自己子女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作对比,而且,常常得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的悖论,殊不知,这种认识是极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读者,这次的测试题可不是给你做的哟,是给你的爸爸妈妈准备的。请交给他们来回答吧——1,您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吗?A,从来不 B,有时 C,经常2,您总是对孩子不放心,常常监督孩子做事情吗?A,不   B,有时 C,经常3,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您都要亲自过目并及时帮助吗?A,不   B,有时   C,经常4,您对自己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不满意吗?A,不  B,有时   C,经常5,您有过以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好好读书的行为吗?A,没有  B,有时   C,经常6,您是否感到对孩子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A,不  B,有时   C,经常7,您外…  相似文献   

16.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么,年幼的他们,该更不知道“烦恼”二字如何书写了吧?我们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剥夺”了孩子的烦恼,但我们的孩子,真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无忧无虑吗?妈妈总是没时间陪我,爸爸总喜欢拿我和别人比来比去,为什么幼儿园里的小伙伴,总不太喜欢跟我玩?……孩子的烦恼,  相似文献   

17.
菁灵姐姐:你好!我是一个热心的女孩,很乐意帮助别人。可事与愿违,我帮助别人,有人说我是讨好他;我不帮助别人,又有人说我缺心眼小气;甚至还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完全不顾我的感受。每当这时,我觉得特委屈。我该怎样被别人理解?万淑琴你是一个热心、乐意帮助他人的人,非常好。这是做人做事的一个优秀品格,希望你保持下去,发扬光大。你谈到的“事与愿违”、“好心”得不到“好评”,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按理说,“助人是一件好事,为何却引来反感与非议呢?不知你是否想过,他真的有困难吗?他有困难自己可以解决吗?他有困难真的欢迎我去帮他解…  相似文献   

18.
有很多人都喜欢《大话西游》,有很多大话台词也是琅琅上口。你是不是真的“大话迷”,就要看你是不是符合下面的要求了。真正的“大话迷”说话可是这样的哦:早上起来照镜子喊:“猪啊!”看到一条小狗要叫它:“旺财!”别人对你说话要回答:“收到!”有人威胁你时说:“饶命啊,英雄!”看到别人打架,劝架时说:“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当别人向你借东西时说:“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  相似文献   

19.
责任     
“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哦,您是东史郎爷爷?”“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哦,责任?我知道,比如说:我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责任!对吗?”小女孩自豪地说。白发老人眼中流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的祖国,我也很爱她,可我却曾因为爱她而伤害了别人。”“东史郎爷爷,你会因此而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相似文献   

20.
只有亲人之间才可以长得像吗?当然不是了,娱乐圈里就有许多彼此相像的明星!虽然明星们不喜欢自己跟别人长得像,总是强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更不喜欢自己被称作“小××”,但相信他们看过下面的比较之后,肯定也会和你一样感叹———真的好像哦!娱乐圈里的“双胞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