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阐述中国目录学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目录学是在南宋郑樵的《通志·校雠略》之后才形成的观点,且进一步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指出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及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论述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汉志》的专题性成果,该书以补颜师古《汉书注》中有关《汉志》部分的注释以及补《汉志》阙收文献为主旨。就前者而言,他以汉唐考据和宋季新儒学为两翼,考据、义理两不偏废,重点“考证”《汉志》所著录的文献,对四十篇序言留意不多,所取得的成就多为文史意义上的而不是目录学意义上的。就后者而言,他补《汉志》27种的阙收文献都不尽可靠,但却开启了后代补阙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曾说:“《汉志》以后,既无互著之例,则著录之重复,大都不关义类,全是编次之错谬尔。”(《校雠通义·辨嫌名》第五之一)过去学界也大都同意章氏的观点。但是,章氏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宋代的郑樵就已在其目录学著作中体现了互著之法。虽然在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郑樵遗著中未能见到有关互著的言论。但笔者认为有两点需提请注意:第一,郑樵一生著述甚丰,据厦门大学郑樵研究小组统计共84种,但流传至今的仅有五种残缺的遗作,在这点仅存的遗著中未能保存郑樵的全部学术思想。第二,在郑樵的《校雠略》中多次对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目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目录学思想,尤其以郑樵为代表,编写了我国的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通志.校雠略》。从书目类例和书目著录两个角度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那世平(阜新矿业学院图书馆)《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我国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班固根据《七略》而撰写的史志目录,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班固撰写的《汉志》,为了与《汉书》的其它九志相平衡,采用了把《七略...  相似文献   

8.
余嘉锡著作《目录学发微》在指出郑樵目录学思想有所缺失的基础上,深入解析要点,并纠正后代学者对其反对空言著述和"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思想的歪曲理解,肯定其本身存在的价值。余嘉锡也因此而受郑樵目录学思想影响,提出目录学贵在真实和注重改革类例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许刚 《图书馆》2008,(3):52-54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就《汉志》著录诸书,具体剖析,授人以研读之法,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作为目录学治学门径中的具体应用手段,有着极大的价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徽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许刚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4):76-80,F0003
张舜徽先生对《汉书.艺文志》极为重视,其《汉书艺文志通释》一书是迄今为止《汉志》传统目录学研究的最后一次成果集结。文章对其成就略作论述,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经历了宋学学术背景下的反动与清学学术背景下的回归,前者以郑樵《通志‘校雠略》为代表,后者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尽管二者体现了对正统思想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其目录学理论在总的指导思想七一脉相承,在具体方法论原则上甚至是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2.
《通志·图谱略》的价值、意义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目录学家,但撰有系统的目录学理论专著的,则是屈指可数的.最有名的则数宋代的郑樵和清代的章学诚.郑氏不仅撰写了较全面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且慧眼独具,别识心裁,创建了《图谱略》,其卓见绝识,超迈前贤.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它在刘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成果——《七略》的基础上成书,反映了西汉后期的学术及文学思想。文章通过分析《汉志》中诗的著录及《六艺略》“《诗》类”小序、《诗赋略》总序的相关叙述,初步揭示了《汉志》诗赋有别、诗皆入乐可歌、诗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以及解诗应求其本义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其学术成就的取得与它自身对《汉书.艺文志》等古代书目的研究有关。四库馆臣基于指导当时书目分类之需,聚焦于类例,并整体综观历史上几乎所有书目,从而包含有目录学史意识,同时形成了目录学学术批评的基本范式。文末对其《汉志》研究的不足也有所刺陈。  相似文献   

15.
自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提出西汉刘歆《七略》中有“互著”之法后,历来都有不同看法。章氏据《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称省例而提出“互著”之法,实际只是一种推测;而反对者亦无强硬的实证。《七略》今已不存,我们只能据《汉志》  相似文献   

16.
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1104—1162)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郑樵学术思想的精华,一是“会通”精神,二是注重“实学”。由此可以演绎出郑樵目录学思想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努力将《汉志》研究纳入到政治改良和开启民智的思维框架之下。开启民智反映在他仿拟《汉志》撰作《日本书目志》中,而政治改良则反映在他藉《汉志》以辨伪古文经中。总体而言,他的《汉志》研究动机是政治的而非学术的,得出的结论亦往往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四库提要》在汲取前代目录学成果的过程中,流露出推崇《隋志》贬抑《汉志》的倾向,诸如分类以《隋志》为基准,体例奉《隋志》为圭臬,立论以《隋志》为依据。这种倾向的出现,既有政治原因,也源自编撰者对二志成就高下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重介绍了宋代的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的巨大成就,阐述了郑樵的目录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史志目录创始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以后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对《汉志》、《隋志》等有所论列,但对史志目录却很少进行宏观研究和理论总结,以致于对其中许多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还留有空白。笔者不揣固陋,拟就这些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从而把史志目录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