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毛姆的创作中,以南太平洋海域和东南亚为背景的作品数量极为可观。文章一方面通过这些作品透视毛姆的殖民主义倾向,另一方面通过考察作家的日常生活解读毛姆的殖民主义倾向,认为毛姆是一位具有殖民主义倾向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对毛姆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表现在其思维方法、形象塑造、性恶论、情欲描写、叙述风格等多个方面。研究基督教对毛姆小说的影响,可以加深对毛姆创作思想与艺术技巧的认识,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毛姆小说可提供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毛姆"中国情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一位对东方及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童年的不幸以及成年后的经历使毛姆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而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心契神合,叔本华对东方哲学的盛赞影响了毛姆。对奥斯卡.王尔德的景仰,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的渴慕,其中王尔德对庄子哲学思想的介绍对毛姆的影响不可忽略。正是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引领毛姆走上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在1919年游历中国后所创作的一本游记。除了关于中国湖光山色的描写,毛姆还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途中所遇见的形形色色中国人形象,成为该书的特色。毛姆对中国普通贫苦百姓的把握是准确的,但他对一些个体中国人,如,两位中国文人以及两位中国官员的形象描写失真。这反映了毛姆自身阅历以及同时代英国作家集体无意识对毛姆创作的影响,体现了毛姆及同时代作家来华的真实目的和欲望诉求。  相似文献   

5.
《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是毛姆小说中探索人性的多元化、为自由而呐喊的典范之作,毛姆通过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两种不同的人生信仰,思特里克兰德为艺术与现代文明决绝,拉里最终在印度的吠陀经哲学中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展示了毛姆不同时期的哲学思考。毛姆一方面受西方追求个体自由的哲学的影响寻求彼岸世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深受通过自我修行来达到解脱的东方哲学观的影响,反映了毛姆对东西方哲学的学习感悟,也表现了毛姆精神探索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毛姆作品中的宗教主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基于此,通过细读毛姆最具代表性的三部长篇小说,梳理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宗教观,试图发现毛姆宗教观的重要转变,即对基督教的摒弃和对印度教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中国题材”在17世纪进入英国文学,自此成为英国作家言说不尽的文学资源,毛姆即是其中一例。毛姆于1919—1920年来到中国,随后写了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意象画。本文试图解读毛姆的这幅中国屏风画,透过他勾勒的形象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及毛姆复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英国20世纪作家毛姆笔下的传教士形象如同一面镜子。透过它折射出的是作家的童年成长历程。同时,传教士虚伪、狭隘的面目背后是毛姆对基督教信仰的破灭。现实生活的精神荒芜后毛姆转做异域文化的"他者",如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在异域获得了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口吃,就没有一个作为作家的毛姆。口吃总是让毛姆很尴尬。当他开口"像打字机的字母键一样发出一种‘啧啧’的声音"时,我们不难想象,自尊心很强的毛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恐怕一口咬掉自己舌头的心都有。残疾,成了一枚羞耻的徽记。毛姆时时能感觉到一双双嘲弄的眼睛,这种目光像锐利的冰锥一样刺伤他,使他在成长时期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少年时,毛姆并没有想成为一名作家,他想成为一名律师。他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律师,而他却  相似文献   

10.
摆脱枷锁 走向彻悟——试评毛姆作品所反映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通过对著名作家英国威廉·毛姆 (1874 - 196 5年 )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 ,探索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反基督教情绪的根源 ,并通过毛姆的创作及人生观的转折分析了叔本华、易卜生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对毛姆作品中所反映的宗教观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毛姆在他的几部长篇小说中都着力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以及其解救之道,而写于晚年的《刀锋》,基本可看作是他对于此类问题的盖棺定论。文章着力分析《刀锋》主人公拉里人生三段经历,探讨毛姆笔下战争与人性的关系,以及毛姆对于解决精神危机的理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唐书哲 《新高考》2014,(10):19-23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rn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巴黎的英国律师家庭。毛姆父母早亡后,由伯父带回英国抚养,在伦敦国王学院学医,后因文学创作成名,遂弃医从文。毛姆一生游历广泛,经历丰富,一战期间曾和海明威等作家一起为红十字会开救护车,1916年-1917年为英国做情报工作,足迹远至欧洲各国、俄国、印度和东南亚,毛姆的工作经历和游历中的所见所闻对他的文学创作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姆是英国现代文坛上一位颇具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作家。他在继承、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锲入观察”与“隔离观察”有机交合的小说叙述模式。通过解读毛姆三部代表性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寻欢作乐》、《刀锋》,可以看出毛姆长篇小说叙述艺术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4.
毛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女性的厌恶,他将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子塑造成冷酷、自私的妖魔,认为她们是造成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而《寻欢作乐》中的罗西却是毛姆在小说中唯一大加颂扬的女子。罗西集中代表了毛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即有着浓烈生命热情和纯洁、健康人性的女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毛姆的作品的分析,发现毛姆的绅士情结主要来自其化生存环境和他内在的精神追求。章指出这个两个方面是深深的矛盾着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文学史著作分别将毛姆列入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两个不同的阵营。毛姆的创作本质上应属于现实主义,但是又不同于19世纪的经典现实主义。他是一个有法国特色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7.
这里通过对著名作家英国威廉@毛姆(1874-1965年)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探索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反基督教情绪的根源,并通过毛姆的创作及人生观的转折分析了叔本华、易卜生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对毛姆作品中所反映的宗教观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毛姆的作品的分析,发现毛姆的绅士情结主要来自其文化生存环境和他内在的精神追求.文章指出这个两个方面是深深的矛盾着的.  相似文献   

19.
英国畅销书作家毛姆曾认为其作品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欢和欢迎,部分原因在于他偏爱采用传统的故事叙述方法,从不在作品中对读者说教,向读者灌输自己的观点。但根据美国文体学家Booth关于可靠的叙述者的理论,通过研究毛姆主要小说和短篇故事中的叙述者,可以看到,叙述者在毛姆的作品中不仅仅起着叙述故事的作用,更多的是作者思想流露的窗口和代言人。也就是说,作者并没有完全从作品中消失,通过观察作品的特殊叙述者,读者仍然可以在作品中获知作者毛姆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史莹 《海外英语》2020,(6):233-234,242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该文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毛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虚伪的思特里克兰太太、虚荣的米尔德里德、自私的凯蒂、温暖的诺拉和萨莉,探讨毛姆的心灵创伤对其女性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