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国“入世”问题的论证,仅从经济意义上比较其利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伦理,法律等意义上进行权衡,从伦理的视角审视,入世对中国来说也是利大于弊,这为中国入世提供了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入世"问题的论证,仅从经济意义上比较其利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伦理、法律等意义上进行权衡.从伦理的视角审视,"入世"对中国来说也是利大于弊,这为中国"入世"提供了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中国儒家伦理中不乏“入世苦行”观念。儒家“入世苦行”伦理是中国商人的精神动力。今天,浙江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文化背景,就是浙商所秉持的“入世苦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嗨!各位新老朋友,新年好!过去的一年,咱们身边大事太多太多,就本刊来说起码有这样几个:中国“入世”了,中国足球出线了,《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了……(打住,“入世”和足球出线与刊物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啦!“入世”带给国人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观念上的变化;从米卢身上我们感受到“快乐足球”的魅力;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意义更不待言了,这可是建国来中国期刊的一次大检阅,在此后不久,本刊又飞过海峡,参加了首届“台北祖国大陆期刊展”。作为本刊的编辑,经常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儿女英雄传》为例,从“父亲的地位”和“礼的的地位”两个角度阐述中国儒家伦理影响下的家庭结构。“父亲”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背景的传统家庭中,除了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体现,其意义还体现在家庭的继承关系上,包括生殖意义上的继承关系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关系。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中纳妾、婚礼仪式等的分析,阐明儒家伦理中的“礼教”观念和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山理。  相似文献   

6.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罗同兵  邹林珊 《培训与研究》2006,23(5):63-64,82
以现代化的理性、入世视角解读太虚的传统净土批评,可知中国净土信仰从明代的出世神秘主义的救赎言路,经清同治、光绪间的禁欲主义趋向,在民国时期到达现代转化的临界点。唯其尚期命终往生、宗本儒家伦理,未能与佛教类似“天职”的观念相应。中国净土信仰仍需建设理性、入世的现代伦理内核。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世贸组织的产生和职能,追溯了我国从“入关”到“入世”的三个阶段,分析了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入世”问题上的几个焦点,阐述了中国“入世”以后的权利与义务,并从权利与义务的比较中表明中国“入世”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9.
木文论述世贸组织的产生和职能,追溯了我国从“入关”到“入世”的三个阶段,分析了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入世”问题上的几个焦点,阐述了中国“入世”以后的权利与义务,并从权利与义务的比较中表明中国“入世”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0.
教育如何应对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中国终于扣开了WTO的大门。当“入世”促使我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的新阶段时,中国教育也迎来了“入世”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人们现在议论得最多的是“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其实,从长远看,“入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反映在对中国教育带来的影响上。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的一份调查报告,“入世”对中国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首先会发生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上,从而引起中国教育结构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运行体系中平等的一员,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中国“入世”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产生难以估量的贡献。章仅就世界经济的发展、亚太地区的安全和信息网络经济的拓展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入世”的贡献和意义。使中国人民勇敢对“入世”后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新世纪网络经济的角逐中,铸就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德育中的伦理教育詹龙泽一、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复杂。概括起来约可分为以下紧密联系着的三大方面。1.以家庭为核心的伦理方面“伦理”通常用作道德的同义语。本文所说的伦理是狭义的,或原本意义上的伦理。“伦”字从人从仑,意即人与人的关系或人...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3年了。但当“入世”一词还没有淡出人们记忆的时候,又一个“入市”摆在了中国人面前。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希望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我国都已入世了,市场经济地位还要外国来承认呢?原来,当初我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确实接受了这样的条款: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可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条款是我国政府从“入世”大局出发,做出的一种妥协和让步。但这几年…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城市出现的公园,是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从民国时期宁波公园可以发现,公园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彼时公共伦理生活的真实状态,同时也成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地方精英等进行风俗改良与道德规训的重要空间。他们虽然对公共利益有所关注,但这种自上而下的尤其是过于强势的公权力量下,公园对近代中国公共伦理生活的作用是有限的,广大民众更多时候也停留于“空间”享有上,处于“被教育”“被规训”“被启蒙”的地位,对公共伦理观念、道德意识等的认同与遵循表现不足。因而,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公共伦理生活的形成并非易事,充满着诸多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5.
颜华 《英语辅导》2001,(12):32-32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4届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从“复关”到“入世”,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在经历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入世”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飨读,兹将有关“入世”的英语表示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化之关键在于“关系”,中国社会自古就是一种伦理、人情的社会。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的一种代际伦理关系,充满“师道尊严”的压制和顺从。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烙上了市场经济的痕迹。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须以传统化为依托,从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探究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使师生关系转向深厚的人传统和人格平等、权责对等的现代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尽快建立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精神化和办学体系,培育更多更好具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社会新人,应逐步放弃教育伦理和教育理念。用学习伦理和学习理念的平等精神和创新态度,来实现中国“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面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应是教育面对入世后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的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用唯物史观看,任何伦理原则,实质上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特定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作为生产及交换的市场经济生活)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不可能是纯粹个人头脑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伦理均是‘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在于,在伦理学史上,唯物史观方法并非一开始就占统治地位,论者也曾从不同层次和测度思考伦理问题。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明确区分“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作为社会公共利益反映的“公共意志”概念,以抗衡伦理上的个人至上主义。在我国,一方面是道德行为被看成个人良心的“外化…  相似文献   

19.
论“孝”的政治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看,“孝”的缘起及其演变过程有着浓厚的政治伦理意蕴,“孝”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宗法政治中的精神本体地位,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的国家治理特色。在深入解读“孝”这一伦理范畴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孝”的伦理文化精华服务和谐社会的建物。  相似文献   

20.
刘聪儿 《英语广场》2023,(21):67-70
《兔子,跑吧》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品。小说主人公“兔子”哈利是一位寻求不到生活的意义、企图通过逃跑以寻找到生活“出路”的现代人。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主人公“兔子”哈利不同伦理身份承载的不同伦理内涵,探究其逃跑背后的伦理动因,以及所带给我们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