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尽管间接实行犯经过百余年理论实践的发展,但其行为问题依然没能在理论上达成一致意见。学者对间接正犯的实行着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对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阶段的起始点多有疏漏。笔者认为有必要理清间接实行犯犯意表示、犯罪预备阶段起始点、着手实行之间区别。为此略表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2.
《史记》记载太公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是司马迁依据黄老思想对吕尚倾商活动的总结。阴谋思想出于黄老学,司马迁深受黄老学思想影响,他认为吕尚修德和等待时机等行为符合黄老阴谋之说。吕尚行阴谋的说法出自深受黄老思想影响的《六韬》,司马迁熔铸自己对历史的理解,重新塑造了太公形象。  相似文献   

3.
那是个老头子,活了七十三岁,头发胡须如雪一般白。在那个战乱频繁朝不保夕的五代乱世,老头子能避过刀光剑影,躲过宫廷阴谋,苟延残喘活下来,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国外有关犯罪预备的立法经验,分析了我国刑法中对犯罪预备规定的弊端,提出对我国现行有关犯罪预备之规定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伊阿古形象,一直作为离间者、阴谋者而定格为典型的恶人形象,其人格特征也总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简单判断匆匆盖棺定论。可一旦追问"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内在逻辑,追问阴谋者崩溃、毁灭的根本原因,则语焉不详。其实,任何以阴谋手段谋取利益者,主要都是利用谣言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使特定目标人或受害者丧失判断能力,从而错误地为阴谋者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甚至助其达成目的。但是,阴谋者的阴谋行为总有一种内在的无法克服的被动困境,从而使正义战胜邪恶的逻辑永恒应验。这一困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努力使目标追求不为人知,从而使正常追求行为成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自视与他人评价的巨大反差导致的怨恨、不满,要通过罪恶手段去释放,并谋取自己认可的公正;将自己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失误的基础上,导致预期结果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因素就是阴谋者的目标追求因间接、曲折的方式而远离预期结果,被动地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归宿。  相似文献   

7.
铁嘴的阴谋     
《海外求学》2011,(2):28-31
失去装备的四人组虽然发现了铁嘴的阴谋,想尽力阻止,但似乎很困难啊——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由于犯罪预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刑法中是采取总则的一般规定的方法,又是处于罪与非罪的关键点,其认定就有一定的重要性,同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实际问题。所以我国刑法中应增加对犯罪预备的形式规定,使犯罪预备的认定更具有合理性,这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对避免司法惰性、司法擅断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台湾岛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帮助下,台湾当局加快了“参与联合国”的步伐。寻找种种理论和借口,希望加入联合国,达到分裂祖国的阴谋。但由于其行为违背了《国际法》和祖人民的意愿,其所作所为均遭失败。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总论中,对犯罪中止的研究较为深入,其构成要件也有较严格的界定,但是,这些构成要件是否同样可以用来界定犯罪预备过程中的预备中止?尚存疑问。  相似文献   

11.
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分在于结果犯构成要件的完全充足取决于物质性损害结果的实现;行为犯与危险犯的差异在于危险犯构成要件的完全充足不能脱离行为之后危险状态的判断,而且这种“危险状态”只能是具体危险状态;情节犯作为我国刑法特有的一种犯罪类型,它的情况比较复杂,从情节犯司法操作的具体情况分析,有的时候它可能表现为行为犯。  相似文献   

12.
罪过的实质是行为人对社会价值的敌视、蔑视或者漠视、轻视的态度;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现实中的展开。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应作实质理解,即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希望或者放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特有的客观性质的明确认识”。明知的内容是行为人对自己意识状态中的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危害性质(包括行为对象、方法、特定的时间地点、违法性等),行为结果以及行为发展过程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刑法思想是邓小平法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法制理论和法制实践的指南.文章主要从邓小平的刑事立法思想、打击犯罪观及适用刑法原则三方面加以论述,有助于我们学习刑法、建设刑法、维护法律尊严,有利于我国刑法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分别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为重心,系统的进行犯罪分类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犯罪预防措施,这对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刑法学与犯罪学与之相呼应,也分别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前者主要关注犯罪的行为性质,所表述的是不同类型的行为在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上的差异,而犯罪学主要展示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个别特征的犯罪人的类型。因此,有必要以犯罪学为基础,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探讨犯罪分类,提出微观预防与宏观预防相结合的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犯罪的国际性和跨国性需要国与国之间开展国际司法协助,但是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打击跨国犯罪以及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着制度层面的障碍,中加刑事司法协助面临着同样的制度困境。开展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对指导中加刑事司法协助立法和司法实践,破除中加刑事司法协助制度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目的犯一种,探讨非法占有目的必须建立在目的犯理论的基础之上。目的犯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和超过的主观要件即目的,因此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此类罪必须建立在特定目的之有无上,而实践中正是由于目的认定的困惑造成了办理经济案件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探索主观目的的证明方法,而司法推定的方法不失为解决目的犯之目的认定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直辖以来,重庆市犯罪形势表现为公诉案件总量阶段性递减或递增、自诉案件总量持续性递减、“新生犯罪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性犯罪的犯罪率在徘徊中有所下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徘徊中呈上升之势、共同犯罪趋势日益明显、未成年犯罪保持高位态势。未来几年,重庆市有团伙组织性犯罪将有所减少、未成年犯罪将保持增长势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态势将进一步走高、刑事犯罪总量会有所下降、整体犯罪形势将趋于良好之趋势,相关部门应就刑事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和部署。  相似文献   

18.
新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明文规定,是在程序方面对刑法修正案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的实体法上的对应。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的研究,可以探求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其回归社会难度的路径,以图推进我国法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对于犯罪治理而言,刑法重在惩戒而预防不利;犯罪学重在提供与犯罪有关的知识,但无法与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接轨,即践行性不够;相比之下刑事政策由于具有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过程性、科学性而成为人类应对犯罪的第三步理性选择,它既可以作为沟通犯罪学与刑法学的桥梁,也可以广泛吸取犯罪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制定独立于刑法的刑事政策,以达到全面治理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中的身份犯是指以行为人具备一定的身份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身份犯的研究应该说尚处于起始阶段,特别是对其在共同犯罪领域中的探讨就更显单薄。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构建合理刑法理论体系的必要内容而且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