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哲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同语言有密切关系、语言是整个文化的基础,讲不同语言的入,其生活方式与习惯往往不同,他们生活干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讲的语言,即使词汇同一,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语盲目开了人,便没有意义。近来,语言哲学志往往把语言本身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义(speaker’smeanng)区别开来。其实前者并不存在。一切意义都是人的意义,都是文化的意义。朱:ZO世纪的两万哲学以语言和意义问题为核心,甚至可以说,yi世纪的西方哲学主要是语言哲学。这是笛卡尔主义的市体小心的模式失败之后西方哲学所找到的一条出路。主体中心的节]以模型导致…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价值系统的危机,是近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面对西方文化价值的冲击,知识阶层开始探索冲出困境的方式,为中国文化寻求出路。报刊媒介的兴起,为知识阶层与社会大众之间搭建了可沟通对话的平台,强化了知识人的文化中介作用。本文即立足于此,对《独立评论》等刊物关于中西医之争、中西文化取舍等文化价值问题的论战展开研究,探讨在文化与社会变革中,知识人对中西文化价值系统的碰撞持何种态度,为何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抉择,对此作出了怎样的回应与努力。本文同时揭示了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知识人自身的角色属性,使知识阶层普遍认为危机中国家之出路就在于重建文化秩序,因此文化价值问题就成了争议的中心。无论持何种观点,文化争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重塑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系统。在这一社会调停的过程中,作为文化中介者的知识人对自我身份地位产生焦虑,试图重回政治中心,却始终只是钱穆意义上的“政治脂肪”。  相似文献   

4.
尤昊 《大观周刊》2012,(30):17-17
一般人说起享乐主义都是将它作为一种低俗、自私的人生哲学来看待,但是真正哲学意义的享乐主义人生哲学并不是这么浅薄。无论是西方的伊壁鸠鲁主义,还是中国杨朱的“为我”思想,都是有着其内在深刻的潜在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都书振 《大观周刊》2012,(32):34-34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秉承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又超越和克服了传统政治哲学的缺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堆确地把握了现代性的病因,指出理性形而上学与资本是导致现代性危机的缘由,从而开启了走出西方现代性危机即政治哲学危机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注,但多是在传播研究与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上探究结合点,而对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现实建构”范式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关注不多。传播知识社会学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的传播,如何由社会建构成为一种现实,以及主观意义是如何转变为客观事实性的互构性机制问题。从欧洲传播学的最新讨论亦可看到,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现实建构范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张雪 《大观周刊》2012,(9):28-28
西方世界中的文化机制大量地传播白人文化符号及意义,把不同种族、性别、阶层的人都统一到"白人优等"的认识中,以此完成种族文化的渗透和统治。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结合和交叉。所谓中国管理哲学,就是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科学精神融会贯通,集科学、文化、艺术三位于一体,用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性来统帅西方管理制度和工具,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生生不息的管理哲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中国管理代码,让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辨发挥其应有价值是哲学管理突出的特征。现代管理,从思想上来说应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应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应是艺术的,她既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与哲学的融合,管理者既需要有领导力,更需要具备管理智慧、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现象学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目的是恢复人的生存意义,拯救欧洲危机。现象学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哲学领域.而是向许多人文社科领域渗透,时至今日,现象学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并且是我们理解现代以来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不能缺少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论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著作出了不少,但大多着眼于经济、社会、环境、人口诸方面的实际问题,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方智慧的历史启示》一书则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加以论述,不是停留于揭露现代文明所引发的诸种危机,而且追溯产生危机的价值观的根源——被世代的西方人视为骄傲的个人主义。本书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道,必须从价值观上求得转变,否则终将使人类走向穷途末路。这就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深入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图书馆专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源泉,也是我们信仰、学识、伦理、诗歌、哲学和科学的第一蓄水池."大多数人都认为,图书是文化的载体,作者通过书籍将知识传播给读者,从这一代到下一代.书籍在美国人的知识、文化和教育生活中承担媒介的作用,所以它与咖啡、汽车、电视机等商品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锐  李悦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6):796-797,800
中国和西方的建筑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差异,文章通过对建筑的重要构件——墙的分析,对中国和西方的墙体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和解读,由墙文化的不同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审美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结合和交叉.所谓中国管理哲学,就是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科学精神融会贯通,集科学、文化、艺术三位于一体,用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性来统帅西方管理制度和工具,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生生不息的管理哲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中国管理代码,让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辨发挥其应有价值是哲学管理突出的特征.现代管理,从思想上来说应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应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应是艺术的,她既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与哲学的融合,管理者既需要有领导力,更需要具备管理智慧、文化底蕴及人格魅力.百年基业成就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后至建国前西学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之前的以学习西方科技、军事为主转变为科技、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兼收并蓄,西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从技术类的传播逐步转变为更加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后至建国前西学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之前的以学习西方科技、军事为主转变为科技、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兼收并蓄,西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从技术类的传播逐步转变为更加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勾勒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  相似文献   

18.
宝力道 《大观周刊》2011,(39):90-90
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在高校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中对人的价值追求的不同观点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理念选择。认识论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和幸福的最高体现是理性知识和真理,求知和知识是人存在的最高形式。政治论哲学家认为人的价值侧重体现在社会价值方面。在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选择也是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之间不断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解释学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西方具有弥散性影响的文化哲学,哲学解释学的思想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新闻传播学若能从包括解释学在内的众多“显学”中汲取思维资源,或许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一、哲学解释学概述 解释学是关于理解与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或哲学。所谓对本文意义的解释,其范围大致包括对文本作者、文本的结构和意义、读者接受文本等的理解与说明。  相似文献   

20.
顾宇 《大观周刊》2011,(37):26-26
文化哲学的最高问题或基本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对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文化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文化哲学基本问题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哲学基本问题。文化哲学可分为:神文主义、自然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三人基本派别;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化哲学的两大主要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