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0年以来,我校历史系对文科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思考,确定以学习马列原著作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并不断完善历史学科各专业的《马列史学名著选读》课程,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促进了研究生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科研究生教育对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文科研究生在能力结构和培养模式上与理工科研究生有很大不同。强化"获取知识""反思批判""语言表达""实践应用"等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实现集体指导与导师负责相结合,为文科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大学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可以通过改革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制、强化文科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弦歌不辍,对文科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云南昆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文科教育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凝聚民心的实现需要,为西南联大文科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恢复文科研究生教育,逐步确立了严格的招考制度,通过实施导师制、建立课程体系、开展多样化的科研训练等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并通过实施毕业考核、奖助学金等制度保障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西南联大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科人才,研究生培养呈现出严进严出、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学关系和谐融洽等特点,对当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科研究生教育规模化发展带来研究生数量、质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预示着文科研究生教育需要进行内涵改革和体制改革,其中,实现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转型是重要的一环,它涉及文科研究生个体对大学术、大视野和多才能的转型,也涉及培养模式的配套改革,而建构新型培养方案和共同体培养模式是实现文科研究生教育之学术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校文科专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及高校文科专业特点的影响,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较差。因此,高校应通过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合作培养内容,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等方式,建立更为全面、科学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文科研究生的意义,即有助于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认知。指出了当前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实践项目缺乏专业性、实践期短缺乏深入性、培训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以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启蒙班的成功举办和不断发展为例,认为在提升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方式上,应该多开办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开拓稳定、长期的实践基地,加强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相关能力的培训,并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8.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文科教学方式过于机械、死板,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隔绝,不同专业相对封闭,研究方向定得过细过早,研究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师资力量不能相应跟上,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我国高校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严重不足。为此,应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改革管理体制;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开阔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加快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导师的后备军,保证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途径加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招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针对"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从基本内涵以及实施运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吉首大学为例,从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统计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优化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以提升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对社会保障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机制,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有利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独立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提升。以H大学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措施,对高校培养社会保障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一直在对史学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创新进行了不断探索.努力打造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敏锐的时代意识、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经过10多年的探索.在课堂外对学生的培养已基本形成校内“四段式”训练与校外“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传统的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机制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病理学科发展及社会对病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作者分析了现阶段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就病理学研究生科研、临床及教学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目的,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有别于研究型文科专业,也与技术技能型专业不同,应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又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文科人才。技术型文科属于应用型文科的范畴,但技术型文科更强调与网络技术的相结合,比普通应用型文科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提出要从培养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  相似文献   

17.
“以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的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近五年来文科应用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研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文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这是1992年8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召开的全国文科应用类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的中心议题。这次会议是继1988年制定财经、政法五个专业应用类硕士生培养方案研讨会之后,文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与会60名代表有28所财经、政法和综合性大学的有关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管理干部,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司法、商业、外经贸、财政等6个有关部委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与训练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我国文科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文科科研方法课程、加强科研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文科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教育与训练,以提高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4C创新阶段理论阐述了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分析了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出了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结构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文科硕士生教育对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训练的重视程度大于对解决问题训练的重视程度。建议通过构建支撑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体系,创设强调问题分析和知识应用的文科导学模式,拓展基于综合素质提升的专业实践活动平台等途径来培养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正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广泛试点,试点范围仍然以理工类专业为主。随着现代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文科职业人才需求尤盛。但文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专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为此提供了重要途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通过构建跨境电商协同育人平台,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文科类专业教育。两年来的实践表现,要使现代学徒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前提是要能促进文科类专业教育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同时,须革新文科类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还要顺应高职文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