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倡导积极的人性观。在分析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基本内涵、分类和特征等三个方面对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阐述,为推动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建构和实践探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结合模式建构的构成要素,即理念、目标、条件、程序、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建构,并从科学性、发展性、主体性、全面性、职业性和操作性等六个方面探讨模式的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心理问题德育化、教育理念消极化、教育模式碎片化的困境,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正好契合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在解决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科学认识,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取向,正确确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资源,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4.
应用模式方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探究多元共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以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积极型、主体性、发展性、自助式、青春期、职业类、文化层、网络化和整合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主导类型.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实施职校心本和谐管理,走向积极职教实践范式,着力构建高起点、有特色、可操作的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好地促进和引领90后、00后职校生的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开发中职生的潜能、塑造健全人格,解决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形成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下的全方位教育网络、营造立体化的校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全面树立深层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设多渠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中职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广大心理健康教育者认识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便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彭秋瑾  欧阳永 《教师》2013,(26):5-6
积极心理学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宽阔视野与鲜活动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提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三大转型;对建设以积极和发展为核心特质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具体构想;并在教育实践中,以建立“高中生三维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对发展性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实施与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生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如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适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探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应围绕以下方面开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工作模式从危机干预模式为主转向预防发展模式为主;重点工作对象从少数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转向绝大多数正常学生;主要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心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孟万金教授创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旨在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该模式是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批判与发展,开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成为当代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流派,可以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本文综述近年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想,把握其发展过程,并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潜在的核心美德,倡导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理念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积极心理发展为本的成长课堂;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式成长;在团体动力推动下,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自然生成的和谐统一。构建科学、规范、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体验的感知—活动—分享—评估的课堂结构模式。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探索中学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5):157-158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如何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构建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理论受到充分重视与应用,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然成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态势。对此,现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强化积极心理体验,将帮助大学生生成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主要目标,构建相对完善且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以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了兼顾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及心理问题解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有效拓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的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诞生背景和主要观点。然后简要回顾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发表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一文;《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7日)又发表了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孟万金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为帮助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日前,本刊专程采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治疗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发现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的弊端,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致力于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品格,不能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克服了旧有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是当今心理教育研究的主流,它正在同社会文化相融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固有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学教育研究为切入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价值,并就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论基石。不同的心理健康观决定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本文中我们先回顾、反思传统心理健康观,继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观,最后挖掘中国特色积极心理健康观的古今中外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能扩大和工作重心转移,突出"积极"价值取向,通过学生集体或组织实施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实施教育,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心理问题,更要发展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矫正和补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