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相似文献   

2.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相似文献   

3.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在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环节,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有哪几处?画一画,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读自悟之后积极举手,汇报时,他们先围绕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展开了讨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如何培养观察能力──《爬山虎的脚》教学谈呼和浩特市新桥小学王春丽《爬山虎的脚》是一篇习作例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篇文章写了一种叫爬山虎的植物,重点写爬山虎的脚。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生长地方,再讲叶子的特点,最后突出脚...  相似文献   

5.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段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学生自读完毕。教者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即出现爬山虎有茎有叶,但没有脚的画面。接着,教者准备好几支彩色画笔)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7.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的一篇重点讲读课。这篇课的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对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 2.通过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 2.难点: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数学科(理科)考试大纲中,对必修3《算法初步》考查要求是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所以,高考对《算法初步》的考虑,一般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2007年高考广东卷、山东卷、海南、宁夏卷等都考查了算法初步.考查一般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1,(23):35-35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来爬墙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是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阅读预测,领悟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学者本·琼斯认为,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猜猜读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引导他们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作某些预测,随后在阅读中加以验证,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样会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阅读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其方法是先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主旨等,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不同角度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指代内容及特殊含义、比较意义等;从不同角度理解句子的一般含义、比喻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及关键性语句的含义,以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算法是数学理论的新增内容,伪代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伪代码主要包括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以及循环语句,其中循环语句一般有“Do”语句、“While”语句和“For”语句这三种形式.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语句的含义及用法,以及各语句之间的关联,是教学中的关键.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在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谈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感悟濒临失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 2.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辨析示意图,认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2.与作家比较,发现写清“爬”的过程的秘密。3.梳理文本内容,做一次植物种植推荐。【教学流程】一、辨一辨“脚”的样子1.看图片,识爬山虎。(1)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有根,有茎,有叶。(出示爬山虎图片,逐个出示根、茎、叶、叶柄。)学生逐一朗读,教师逐一提示:爬山虎的根,深深扎入泥土里;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子;连接了叶片与茎的部位叫叶柄。  相似文献   

15.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6.
《爬山虎的脚》课文第三段讲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是教学难点。做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17.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写写人、记事、状物、绘景的作文了。但在作文中对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还不太熟练,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这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所谓特点,就是—事物所独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抓事物的特点需结合课文来进行。比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准确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详细地对其进行了描写,使我们读后仿佛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作者在文章产先后写了爬山虎的外形、颜色、内部构造、生长环境、生长规律等。数师在讲解后可让学生仿写。我们在教学中就结合下地实际出题《黑松林》让学生仿…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阅读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有如是说明:"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来体现这一要求呢,现就我个人的教学所得来谈谈,与大家共享并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9.
严秀娣 《考试周刊》2010,(55):51-51
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紧扣文本,从字词语句着手,挖掘文本的语言含义,要求去品位赏析语句,强调咬文嚼字,注重知识的传授:另一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把握文意,学习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二)探究重要语句,学习分析语句含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