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晓晴的《花瓣糖果流浪年》是一部女性意识的“白皮书”。它描述了女主人公韩月晴流浪的轨迹以及她与几个男性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感情。女性追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和感情的漂泊是多么艰辛、漫长与痛苦。家园的最终寻得 ,是女性意识彰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流浪主题是古今中外的普遍话题,无论何种意义的流浪,家园意识、怀乡感伤都是流浪者的普遍情愫。作为精神的流浪者,托马斯·沃尔夫的生活一直"在路上",因此,他对故土、对家园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火车是沃尔夫作品中最持久的意象,通过对沃尔夫作品中火车喻意和人物对家园的不同理解的分析,可以体察作者固有的流浪的精神气质和矛盾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叙述流浪女性这一现代小说主题的叙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拟从"确立女性自我话语的快感和痛感叙述"、"对流浪女性的写意化叙述"、"对流浪女性的物化与伦理化叙述"三个角度,探讨现代小说对女性流浪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56-58,97
众星荟萃的女性文学是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同为当代著名女作家,谌容和张洁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张洁强化女性意识,谌容淡化女性意识,张洁追求理想,谌容面对现实,张洁的感情外露浓烈,谌容的感情含蓄温婉……一言以蔽之,张洁钟情于女性之梦的纺织追求,谌容专注于人生之态的描摹剖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叙事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男性作家创造的流浪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创造的这类女性形象,是男性自己生命意志的折射,柔弱忧伤也好,意气风发也罢,都张扬了男性的诗意自我。男性作家对流浪女性形象的塑造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既注意到女性的性别内涵,又更多地在"人"与"生存"的层面上探索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流浪女性形象成为男性作家审视人性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史的意义角度反思流浪女性形象.首先要做的是为现代小说观察女性的男权话语祛魅.然后才能深入思考这些流浪女性形象对于现代女性走向独立解放之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当代文学中的流浪意识,深具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这种理想主义的流浪意识作为一种现代个人观的表达,可以追溯至"文革"中"上山下乡"运动在知识青年中造就的深刻而苦涩的怀疑精神.北岛的经历与作品是这种流浪意识的典型表达.北岛前期诗中坚定的怀疑和否定的精神酝生出思想与精神的流浪,带有在精神上寻找出路的迷惘感、漂泊感以及理想主义式的悲剧英雄色彩.其去国之后的流浪则带上了一种焦虑感和宿命色彩.  相似文献   

8.
超性别意识写作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超越单一的性别视角,关注人的普遍问题,表达人的共同感情。探寻中国女性写作中的超性别意识的产生及意义,并探讨了当代女性写作中实践超性别意识创作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历史学、文化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和方法,归纳梳理流浪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各时期的具体呈现形态,即新文化思想萌发期的苦闷求索,大革命后的理想幻灭,四十年代的继续挣扎和寻觅,从而认识关于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压抑、社会(家庭)角色的他律与自认等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流浪”,在这里是对知识女性所固有的生存处境和基本心态的典型概括.从台湾女作家三毛唱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到中国大陆当代女诗人伊蕾的吟叹“我在被囚中到处流浪,我在流浪中到处被囚”,现代女性寻求精神家园的呼声穿越时空,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对她以前的男性作家的男权意识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给以反拨,以女性的视角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婚姻观念——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小说通过描绘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平凡琐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的进程,展示了这位女性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与深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康普生家的三代女性康普生太太、凯蒂、小昆丁都缺乏正确的空间意识,她们或固步自封,画地为牢,陷入空间瘫痪和哀怨之中,沦为可悲的空间剥削者;或矛盾徘徊,在两种空间意识的夹缝中挣扎,选择妥协和流浪;或激烈抗争,舍弃传统空间,却泯灭在现代空间的迷雾中。空间意识的错位导致了她们身份的异化和缺失,是造成三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使传统私密空间与现代开放空间保持平衡,消除空间划分的性别桎梏,才能避免康普生家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英国女性文学写作的传统源远流长.而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女性文学则始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得以凸显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觉醒.简·奥斯汀开拓了女性主体意识的那方蓝天,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变女性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夫人则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强调女性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乔治·艾略特从心理道德的角度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力求女性不被自身消解,最后走向人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和婚姻,同时通过作者对女性婚姻,社会地位及感情选择的思考,评价了作者在小说里岛在婚姻和财富关系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针对一种对《背影》的误读,从朱自情的哲学观、创作观出发,证明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是纯真的父子之情,从而否定所谓《背影》“体现了作家潜意识的女性意识和需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8.
违法少年的分类心理矫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9.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深深的印在许多异乡游子的心中。2011年毕业季,有不少学子选择签约到远离自己家乡的地方。他们为何敢于独闯天涯,有怎样的考虑?工作上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了感情笃厚的男(女)朋友?  相似文献   

20.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深深的印在许多异乡游子的心中。2011年毕业季,有不少学子选择签约到远离自己家乡的地方。他们为何敢于独闯天涯,有怎样的考虑?工作上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了感情笃厚的男(女)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